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源/賽柏藍▍作者/阿妮婭百億市場的進口替代,開始了正式公布今日(2月8日),經過4天的公示期,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公布第四批國采正式中選結果,意味著牽動行業的第四批國采落下帷幕,預計全國患者將在5月用上此次集采降價后的藥品。綜合來看,相比
▍來源/賽柏藍
▍作者/阿妮婭
百億市場的進口替代,開始了
正式公布
今日(2月8日),經過4天的公示期,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公布第四批國采正式中選結果,意味著牽動行業的第四批國采落下帷幕,預計全國患者將在5月用上此次集采降價后的藥品。
綜合來看,相比擬中選結果,第四批國采的正式公布結果并未出現太大變化。數據顯示,第四批集采共納入的45個品種80個品規,最高采購規模超過250億元,預計每年節約藥費124億元。集采品種范圍覆蓋糖尿病、高血壓、呼吸道疾病、精神治療、腫瘤用藥、真菌感染、麻醉疼痛、滴眼劑等領域,包括7個國家醫保甲類藥品、35個乙類藥品、2個非醫保藥品(分別為布洛芬注射液、注射用比伐蘆定)。
對比最高有效申報價,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2%,齊魯制藥的注射用帕瑞昔布鈉實現了最高降幅,達96%。
從最終結果來看,原研藥企的參與積極性依然不高。在跨國藥企中涉及產品最多的企業依次是諾華、勃林格殷格翰、、阿斯利康。5家外企的5個藥品擬中選,且僅2個為原研產品。
從第三批國采開始,原研藥企業的陪跑心態就日趨明顯,不少外企報價高于最高有效申報價,等同直接放棄集采市場。而在第四批國采的45個品種中,原研外企仍然保持消極對待態度,此時內資藥企可以以中標的方式共同瓜分公立醫院用藥的大蛋糕,加速進口替代。
這一點可以很明顯的從中標結果中看出,內資藥企積極參與,國內龍頭企業成為集采主力軍——齊魯制藥、揚子江藥業、石藥集團、中國生物制藥和復星醫藥都有6個品種中標,東陽光藥業、江蘇豪森和科倫藥業均有4個品種中標,江蘇恒瑞則有3個品種中標。
與之對比明顯的是外資藥企的謹慎參與:共20家外企參與41個品種的報價,最終僅5個品種中標,且兩個為原研產品,分別為賽諾菲的氨磺必利片、費森尤斯卡比的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報價均處于第一順位,優先選擇供應區域。
執行后,迅速實現進口替代
隨著第四批國采5月份的正式落地,會實現多大市場的進口替代呢?45個通用名藥品,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合計銷售額550億元,其中有21個藥品銷售額超過10億元,泮托拉唑注射劑以66.7億元領跑,氨溴索注射劑以59.8億元位列第二名。
而45個品種在2019年樣本醫院銷售額最高的前10個品種中,有9個品種的最大生產企業為外資藥企。
米內網數據顯示,21個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集采藥品中,20個藥品的原研廠家已獲批進口。而在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競爭格局中,11個藥品的原研廠家市場份額超過50%,其中纈沙坦氨氯地平Ⅰ口服常釋劑型、索拉非尼口服常釋劑型兩個藥品由原研廠家獨占市場。這些品種銷售基數大,仿制替代原研的效應將更加明顯。
有研究機構認為,在此前國采續約的實踐過程中,已經顯示過一致性評價產品對原研藥具有較強的替代性。原研藥若失守國采份額,必將加速布局院外市場或標外市場,渠道或進一步分化。
常態化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藥品集采的常態化機制。
主要亮點包括:
1、重點將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內用量大、采購金額高的藥品納入采購范圍,逐步覆蓋國內上市的臨床必需、質量可靠的各類藥品,做到應采盡采。對通過(含視同通過,下同)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以下簡稱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優先納入采購范圍。
2、符合條件的藥品達到一定數量或金額,即啟動集中帶量采購。
對此,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曾在相關吹風會中明確了這一點:啟動一批集采要積累一定的「量」,簡稱為「籃子」,不會一個一個品種的招,選擇的條件重點是醫保目錄內、臨床必需、用藥量大和金額高,由此來形成集采的觸發機制。
3、探索適應癥或功能主治相似、不同通用名藥品合并集采;
生物類似藥、包括中成藥的大品種納入集采,這是制度性的要求,但規則會更為優化、更有針對性、質量更符合藥本身的屬性??梢詺w結為兩句話:納入集采是毫無疑義的,質量一定是優先考量,規則一定更符合市場要求。
4、推進構建區域性、全國性聯盟采購機制;國家、省、市分級開展。
風云藥談曾經分析測算,按著時間軸與事件邏輯,2021年二季度開始全國各省以500大目錄+地方大金額、大銷量為基礎的二次帶量采很快會落地,第五批帶量采大概率會在6月份如約而至。
一定程度上,第四批集采在5月執行,按照以往慣例,意味著第五批集采也就不遠了。隨著國采的常態化,規則和品種選擇都已經摸得著頭緒,可見藥企不能放松,做好準備了。
本文版權歸賽柏藍(ID:Mic366)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引用
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