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生育永遠是女人生命中的一道重要關卡,把它形容為一次鬼門關都不為過。凌晨四點半,翻看朋友圈,突然看到朋友分享了自己順轉剖的生產經歷,非常動容。仿佛看到了一年多前的自己。只不過我比她好運一些,順產,一指后就用了無痛,從破水到孩子誕生,丈夫都陪在
生育永遠是女人生命中的一道重要關卡,把它形容為一次鬼門關都不為過。
凌晨四點半,翻看朋友圈,突然看到朋友分享了自己順轉剖的生產經歷,非常動容。
仿佛看到了一年多前的自己。只不過我比她好運一些,順產,一指后就用了無痛,從破水到孩子誕生,丈夫都陪在身邊。
但是那些女人在生育前后經歷的痛楚以及各種心里擔憂,我是能夠感同身受的。
下面,就是朋友的生產經歷。
1、臨產前被告知,胎兒隨時面臨宮內缺氧的危險
突然想和你們分享一下這次順轉剖的感悟。
在很多人看來,尤其是沒有經歷過生孩子的人看來,生孩子這件事,在別人眼里,也就是一句:哇,生啦,恭喜!
但是,自己在這過程中經歷了什么,真的只有自己知道。或許老公也不一定能感同身受。
比如我,懷孕期間,感覺都還是不錯的。除了初期嘔吐、便秘長痔瘡,其他產檢結果都是好的,連自己也覺得懷孕還不算太難過,直到足月后的產檢結果出來。
距上一次b超,醫生還說一切指標都不錯。到最后一次b超出來,我的羊水直接從136,降到了53,也就是說胎兒隨時宮內缺氧及一系列不好的都有可能發生。
當天就直接安排住院了。
2、胎心不穩,妊娠高血壓,我果斷選擇了順轉剖
在住院期間,我還被診斷出高血壓,也就是我生產過程中將有可能面對高風險,如腦溢血、甚至死亡等。
住院兩天觀察中,我的羊水依舊非常少,再加上高血壓的原因,我終止妊娠的時間不能再拖。
但醫生愿意先讓我嘗試順產,以便后期更好的恢復。當天晚上就立馬給我塞了水囊(加速宮頸成熟)。塞了水囊以后,子宮和宮頸開始疼痛,就像開指那樣,一直疼到天亮。
直到早上進了待產房,先是把水囊取出來,再進行人工破膜和打催生針。
沒過多久,宮縮疼痛開始了。
那種疼,真的想自己撞墻死掉算了(省略一萬字形容)。當開到兩指的時候,我的每一次宮縮,寶寶的心跳都會由150降到90,隨時有危險。
這樣下去,寶寶根本熬不到開十指,我不能讓寶寶有任何閃失,愿意自己承受一切。
于是,同意了手術。
3、推出手術室的第一句話,我問“我的娃呢”
我在開三指的疼痛情況下,直接被推進了手術室(不是分娩室)。
因為我有高血壓,所以,手術中要隨時做好危險的準備。
當一根約長30cm的麻醉針從腰部刺進身體,順利開指的疼痛消失,感覺從地獄回到了人間。
然后就是醫生割開六層皮肉,直達子宮,各種挖。
當聽到娃娃的第一聲哭聲,我的眼淚止不住了。為了這個聲音,鬼知道我前面經歷了什么。
當醫生縫好了最后一道皮膚后,給我打了一針忘了是什么針,瞬間我感覺自己要窒息了。醫生說趕緊吐,吐了就好了。
我一扭頭,直接躺著吐在了手術臺上,吐的稀里嘩啦。
吐完后,我的手術也就結束了,還好一切平安,高血壓沒有造成危險后果。
當我被抬起準備推出手術室,我的第一句話是問醫生“我的娃呢?”
醫生都笑了:你的娃很健康,不用去新生兒科。
也許這是當媽媽后的第一個真實表現。接著被推回到高危病房。因為我有高血壓,暫住了一晚高危病房。
4、盆底肌松弛,產后第一次小便,我全部尿在了褲子上
沒想到,麻醉過后,真正的痛苦才來臨。
因為剖腹產沒有完整的宮縮過程,所以,需要藥物干預讓子宮縮下來,吊了一瓶又一瓶的宮縮針,我感覺我又經歷了一次順產的宮縮痛。
直到第二天,被拔了尿管,醫生讓我嘗試下地走走。因為打了麻醉,不走走,雙腿容易得血栓,會更危險。
神知道,我那會怎么可能下地走?我連翻身都不可能。就這么每天吊著宮縮針,繼續經歷宮縮痛。直到術后第三天,我由有護士攙扶著去上了個廁所。
這個廁所上的我呀一言難盡。由于盆底肌的松弛,都還沒蹲下去,全尿褲子上了,而且尿的過程,子宮傷口陰道尿道的各種痛。
直到術后4天,我每次挪動都是一種煎熬。起個身,都起碼一分鐘才能真正坐起來。
尿依然還是憋不住,而且還發生了術后細菌感染(目前不確定哪里感染了)。術后第一天就持續發燒,第四天都沒退。
5、整個生產過程,包括住院,我從未見過我老公
還有更可憐的是,由于疫情期間,我這家醫院管理比較嚴。整個生產過程,家屬都不能進入住院區域。
除了生產當天,可以有一個做了核酸的家屬在手術室外等,其實也只是為了有危機時刻,有家屬在場簽名。
直到手術結束后推入病房,家屬就必須要被趕走。也就是手術后,我至今一直沒見過我老公。期間我有多痛苦,他看不到。
醫院所謂提供的護工,不是一對一,是一對十,也就是兩到三間病房共用一個護工。所以,經常需要幫助的時候,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這么痛苦的過程,幾乎都要自己獨自面對,別期望有人來時刻幫助自己。而且我身邊還有一個娃,隨時要起來喂奶。
因此,這兩天都在經歷生理期漲奶和乳頭被寶寶咬傷的疼痛。
在沒有這次生產的經歷之前,也許我還是會和其他人一樣,用一句“恭喜”或者簡單的“不容易”去看待生孩子這件事。
但是,我現在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的不容易。
寫在最后
這段歷程,是朋友在凌晨四點,奶完孩子后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寫的。
那份生產的痛楚,我懂。
對伴侶的依賴和需求,我懂。
新生命到來帶給我們的新奇和感動,我也懂。
女人如果分兩種,一種就是當媽前,另一種就是當媽后。
愿天下的母親,都能被溫柔對待。▼
END
作者簡介:@就是付小小,看看人間這點事,談談世間這些情,歡迎關注,感謝相遇。
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