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1“不要以為你能一直拿幾萬的月薪,不要在一線城市貸款買房,35+就回老家縣城吧”前幾天聽了一堂講座,講35+某行業(yè)的人該如何破局的。全篇很誠懇也很實在,只是反復(fù)提到一個問題:“不要在一線城市貸款幾百萬,每個月月供幾萬買套房。不要以為你能一直
1
“不要以為你能一直拿幾萬的月薪,不要在一線城市貸款買房,35+就回老家縣城吧”
前幾天聽了一堂講座,講35+某行業(yè)的人該如何破局的。全篇很誠懇也很實在,只是反復(fù)提到一個問題:“不要在一線城市貸款幾百萬,每個月月供幾萬買套房。不要以為你能一直每個月拿幾萬,存點錢,回老家縣城買套房。35歲以后沖不上去了,就做點小本買賣,日子也能很舒服。”
這是一個本來就比較高薪的就業(yè)行業(yè)。我聽到的這幾個信息不太舒服:(1)不要想著留在一線城市。
(2)到一定年齡,及時回老家縣城。
這也就是告訴你:搏一搏,不會單車變摩托,可能單車都沒了。
同時,我們的子女也無法享受一線城市的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需要回到我們當(dāng)初的起點了。
我聽著真的不太開心,但這似乎又是最優(yōu)解。
其實如果要退回老家,怎么會等到35歲呢?
打算要孩子的,基本30歲結(jié)婚并生育了。到了35歲,基本到了孩子的入學(xué)年齡,而大多數(shù)小學(xué)的入學(xué)是按戶口與房產(chǎn)來招攬生源的。
是老婆單獨帶著孩子回老家讀書,
還是一家三口一起回老家,
還是把孩子單獨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帶,
抑或搏一搏,在大城市買套房,爭取扎根下來?
這些選擇,早在35歲之前,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年,為人父母的我們,都會在計劃在考慮了!
2
江西贛州:95后媽媽帶3個孩子入住毛坯房,每月僅房貸就6800元
近期,江西贛州一位女子在網(wǎng)上躥紅,她就屬于選擇“搏一搏”的那一類。
她帶著三個孩子住進了新家,但已經(jīng)沒錢裝修、買家具、家電了,住的僅僅是一套花了2000元處理了廁所地漏、埋了水管、走了電線的毛坯房。
她家的錢都上哪去了呢?
付了房款首付外,每個月僅僅是房貸,還需要花費6800元。
家里有兩個讀書的孩子,最小的看著只有1、2歲的樣子。家里僅有的裝飾是一個福字中國結(jié)掛件,可能想家里有點色彩;僅有的家具就是孩子的兩張書桌,再是一張四腿方桌,可能平時一家人吃飯的時候用。
床沒買,床墊沒買。怎么睡呢?
鋪上稻草,再蓋一張爬爬墊,就是全家五口人睡的地方了。
女人自己介紹道:“我是95后,是一名全職媽媽。家里現(xiàn)在是老公一個人上班。平時我除了帶孩子,還會去擺攤補貼家用。
每天晚上10點擺攤回來,看到三姐弟睡著的樣子,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但是我不后悔,畢竟我終于有一個家了,比大多數(shù)人來說,算是很好的了!”
是呀!家的定義是什么?
一個不管天多晚,不管你有多累,只要你回過頭,它都在那里等著你,你都可以在這里踏實睡上一覺的溫暖的港灣。
中國人幾千年的農(nóng)耕文明,讓我們比西方更重視“安土重遷”,也更習(xí)慣在一個地方固定下來。因此西方年輕人喜歡租房住,中國人是拼著兩代人、三代人,甚至四代人的積蓄,一定執(zhí)念著要買一套房。
那幸福的定義又是什么呢?
如這名贛州女子一樣,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嗎?
3
幸福的定義:是一家人在一起嗎?
不少網(wǎng)友會有看熱鬧的心理:“把大部分積蓄全花了,買了一套房,真遇到事,看你怎么辦?”
也沒說錯,《三十而已》里,顧佳為了兒子讀名校幼兒園,買了一處好樓盤的最差的樓層(高價的買不起了)。每個月幾萬房貸。后來,老公的煙花廠出了事故,房貸還不上了,只能把房子折抵給銀行。
但如果你租過房,你就會懂了。
我有個女同事,她婚前和男友一起租了套房(后來成了老公)。熱水器壞了,找房東。房東巴拉巴拉,總結(jié)起來就一個意思:“你覺得不好,你自己買一個嘛!到時候搬家你再搬走就是。”
她就買了個最便宜的,大概600多元吧!
后來要結(jié)婚的時候,老公買的房子交房了,她就把熱水器搬過去了(600元的電器也舍不得丟掉)。
她自己家里條件很一般,母親基本娘家?guī)讉€舅舅資助,父親沒工作。
老公家呢?買了房,每個月交了房貸后,他們的所有錢,不夠買什么電器,家里只在臥室裝了一臺1匹的小空調(diào)。其他房間都沒空調(diào)(長沙夏天很熱,火城)。
她說出這些,沒覺得丟人,反而很幸福:“雖然家里沒什么電器擺件,但是我終于有家了,終于不用搬家了!”
女人多數(shù)想要房子,不止是自己不想搬家(搬家收拾百分百是家里女人收拾,男人可以丟掉所有東西提一個行李箱走人),更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受這種顛簸之苦。
我父母有套房子,在幼兒園、小學(xué)附近,讓我負(fù)責(zé)打理出租。
我發(fā)現(xiàn)很有趣的一點:想租房的租客基本是一家四口。
什么樣的家庭結(jié)構(gòu)呢?
爸爸、媽媽和兩個子女。或者爸爸、媽媽、一個子女、奶奶(外婆)。
就是基本有一位老人一起照顧孩子,或者父母自己帶兩個孩子。
我家有一間房間放了雜物,可供出租的就只有一室一廳了,也就不滿足這樣人群的需求。
還有一類人,也想租這套房:就是本來也住附近,但家里房子小了,一家人住有點緊張(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我這套房也不大)。
重點都是他們都想一家人一起住,不想分開。不是說當(dāng)年二胎全面放開后,原本的不熱的四室一廳反而熱起來了(爸爸媽媽、兩個孩子、老人各一間,留一間書房)。
幸福真的是一家人住在一起,就好嗎?
如果家人之間,老公和老婆之間,老婆和婆婆之間,天天為了柴米油鹽、蔥姜蒜末爭執(zhí)不休。
即使在一起,我也覺得未必幸福吧!
還是《三十而已》這部劇,里面最貧寒的一組家庭,我覺得才是真正幸福的樣子。
4
一家人在一起才幸福嗎?父母相愛才是真正的幸福
《美國科學(xué)家》雜志曾公布的最佳育兒方法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父母相愛。
相愛與金錢無關(guān),與買房還是租房也無關(guān)。
《三十而已》里有一對攤蔥油餅的夫妻。
早晨,他們會把半夢半醒的兒子抱到三輪車上,準(zhǔn)備出攤。
夜里,接上幼兒園放學(xué)的兒子,踩著星光回家。回到的是一間破舊的出租屋,僅僅只有一間房。
但不管丈夫、妻子,還是孩子,總是笑盈盈的。他們彼此依偎,彼此溫暖,在這個大大的城市里,尋找自己的那一簇螢火蟲一般微弱的光。
溫暖人的,從來不會是房子,從來只會是愛。
小男孩用創(chuàng)口貼在窗戶上貼出了一個家的樣子。他的眼里:這間十來平米的出租房,就是他的家。因為這里有爸爸,有媽媽,還有愛!
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
我們逃不開命運,我們的孩子也逃不開我們。有愛的地方,才能締造幸福吧!
不管你選擇搏一搏留守大城市,還是選擇回到家鄉(xiāng);
不管你是想做個踏實的房奴,還是“無貸”租房客;
請不要讓生活的細(xì)枝末節(jié),撼動了最初的愛,對伴侶的愛,對孩子的愛!
畢竟與錢鐘書相守大半個世紀(jì)的楊絳女士也曾告誡我們:“歲月靜好是片刻,一地雞毛是日常。”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金悅東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zé)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