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37歲辭職創業,我選擇了養殖業2019年,我放棄了原來的工作,回到農村老家,承包了大約30畝的魚塘開始搞農業養殖。魚的話主要是幾大家魚,像羅非和草魚這些。禽畜就以白毛鴨為主。為什么選擇養殖業?有幾個原因吧。一是我的老家農村,從事這方面的人最
37歲辭職創業,我選擇了養殖業
2019年,我放棄了原來的工作,回到農村老家,承包了大約30畝的魚塘開始搞農業養殖。
魚的話主要是幾大家魚,像羅非和草魚這些。禽畜就以白毛鴨為主。
為什么選擇養殖業?有幾個原因吧。
一是我的老家農村,從事這方面的人最多,產業比較成熟。
我身邊朋友有養豬的,有養雞的,也有養高價魚類的,例如桂魚。種植業的朋友也大把,有種甘蔗的,也有種柑的。
我在這樣一個產業成熟的地方從事這方面的事情,就是為了求穩,不容易翻船。
因為周圍都是同行業的朋友,我要獲得這個行業的資源就非常方便。
比如我的鴨子得了某種疫病了,我沒見過,但是我可以隨時請教身邊的朋友,怎樣辨別癥狀,怎樣下藥,很多有經驗的朋友可以幫忙。
對于一個缺乏養殖經驗的人來說,這些都是無價的資源。
另外我身處行業中間,更容易獲得市場信息,例如種苗的價格,飼料的成本,還有銷售渠道等業務上的事情,我都能更方便地獲取第一手資訊。
有意向做養殖業的朋友們,千萬不要貪圖外省的荒山魚塘租金便宜,貿然跑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承包魚塘山地做種養,那樣做有99%會的概率死得很慘。
我搞養殖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我原來是做櫥柜安裝的,就是做施工隊,掛在幾個工廠和門市來做。
工作常態是有活就干,沒活就歇著。高峰時幾個月不休息,生意不好的時候一個月干不到15天的活。
收入不穩定,是我轉行的最主要原因。
尤其是這兩年的疫情影響,房地產行業蕭條,大家手里都沒錢了,買房子裝修的人越來越少。我的活變得零零星星,賺不到錢。
干了十多年,辭職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而像我現在這樣的年紀,一沒學歷,二沒管理能力,想繼續維持生計,要么進廠做流水線,要么去送外賣。
送外賣我倒是想過,可是我生活在農村,不像市區那樣,點餐的人一大把,農村家家自己做飯,哪里有多少外賣可以送?
進廠打工我受不了,上下班時間管死,各種規章制度像緊箍咒,沒有半點自由。跑了十多年的自由職業,我沒辦法適應流水線的生活了。
我身邊做養殖的朋友大都是一樣的境況,沒文化,沒專業技術,也沒有人脈關系,你能指望我去那個公司做管理層嗎?
說到底,生在農村的普通百姓,除了做些體力活,沒有多少好的出路了。
而要扎根在農村,做農業養殖是大多數人想走的路子。
搞農業養殖一直以來是我的理想,也是興趣所在。
我不奢望能像網上說的那樣,養幾十畝牛蛙,年入幾百萬,或者什么小伙辭職回鄉養黑豚鼠發家致富。
我認為這些東西,夸張的成分居多,要是錢這么好賺,我老家個個都是農業專家,他們咋不去干了?
創業是風險很高的事情,尤其是搞農業養殖,容不得半點冒進。
我還是按部就班,養點市場接受度高的東西來得穩妥。
盡管我處處謹小慎微,現實還是狠狠打了我的臉。
搞養殖,前期場地需要投入多少成本?
養殖投資大,成本高,風險大,市場不可預測,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有點像賭博,這是我對這個行業的感受。
我表弟一家,養了十多年桂花魚。一年虧過幾十萬,也試過一年賺一百多萬,現在他們家算是摸著了門道。掌握了技術,擴充了規模,一家五口人齊上陣,管理80多畝的魚塘。聽說去年又賺了200多萬。
很讓人羨慕,但這是表弟一家人許多年摸爬滾打,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幾次去到破產邊緣又努力自救才積累出來的,他家的成功不是別人隨便可以復制的。
我養白鴨是因為市場需求量大,銷售方面不用花太多精力去跑。現在市場上賣的包裝的鴨腿,鴨翅膀,鴨脖子,還有超市賣的那些烤鴨都是用這種白毛鴨做的。因為成本低,賣的價格便宜,加工后還有利潤空間,所以需求量就大。
我不做裝修后,拿著手里僅有的10多萬積蓄,又跟親戚朋友借了10萬塊左右,投了村里26畝魚塘,簽了10年的合同,每畝租金1300塊錢。
那是上一手魚塘主的合同到期了才放出來的。后期幾年他都沒怎么管理了,魚塘周邊雜草叢生,水道閉塞,那些建的豬舍也破敗不堪。
我接手過來需要重新改造,砍樹割草,修整塘圍,拆掉沒用的臨建等,事情一大堆。
因為想節省人工成本,這些事情都是我和60多歲的老爸兩個人去做的。頂著烈日太陽干了兩個多月才把它改造成具備養鴨條件的場地。
而魚塘由于許多年沒有清塘泥了,水很淺,養不了家魚,我只好找挖機來重新開挖。一天1000多元的挖機費,這里又花去兩萬多塊錢。
魚塘邊還得重新建一些臨時設施,一是生活用房,因為做養殖得時常在場地里照看,除了日常給禽畜投喂飼料那些,還有的就是保護場地的安全。
魚塘這些地方不像城市里的機關單位,大門一鎖就萬事大吉了。場地周邊沒有圍擋,誰都可以輕易進來,沒人在這里看著是不行的。
說白了就是在農村地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心隔肚皮,誰知道有些人心里在想什么?
二是需要搭建飼料倉庫,說是倉庫,其實就是一個簡易的窩棚吧。用木方把飼料墊高,一層一層堆放起來,上面有棚頂遮風擋雨就可以,避免飼料被雨水淋濕,或者被太陽暴曬變質。
養殖的成本大頭就在飼料上,這是養殖戶的命根子。
在我們這里,偷飼料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一包80斤裝的羅非魚料就要170多塊錢,鴨料也要140多,不管養殖規模大小,每個農戶都需要在場地里存放一定數量的飼料,往小說了,放幾萬塊錢飼料是平常的事。
所以我也必須把生活安置在魚塘邊,晚上也得在這里睡覺。
外人看來做農業養殖的人很自由,不用上班打卡,不用看老板臉色,生活的環境就在山野四園,好不寫意。
其實做過的才知道,一點也不自由,當你的資產全部放在一個偏遠的地方的時候,它就無形地束縛著你,少看見它一陣子你心里都覺得不踏實。
總的算下來,我投標魚塘交的保證金、喝茶費、首年的塘租、簽合同后的場地設施建設費用,魚苗鴨苗費用、首批飼料錢等等,共投出去了近30萬元,才算達到起步運營的條件。
30萬,對于一個中等收入的家庭來說也不能算是小錢了,何況像我這樣的農村家庭,這幾乎可以說是全部財產。
做養殖業,要是年景好,市場爭氣,30萬可能一年就能掙回來,要是不順遂,也可能一年就虧精光。
所以我說做農業種植養殖,有賭博的成分。
其實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一點點賭性。尤其在我們農村,逢年過節,大大小小的地下賭桌遍地開花,人們圍得水泄不通,好不熱鬧。就算在城市,不也有許多人喜歡沒事往麻將館跑嗎?
哪怕你對這些都看不上,股票債券,期貨黃金之類的,總有一些會讓你忍不住想試試身手。房產就更具備賭的屬性了,要不是賭它漲價,購房的人會馬上減少一大半,真正的“剛需”,其實是稀有動物。
我做養殖,不得不承認也帶有一點點賭運氣的心理,身邊的朋友也大都如此。
都是因為窮怕了吧,活了半輩子,勤勤懇懇打工上班,到頭來也僅僅維持兩餐溫飽,確實有一點不甘心。
與其這樣活下去,倒不如給自已一次機會,做得好,說不定就翻身了。
除去場地建設費用,養一批鴨需要多少成本?
我的養殖模式是在魚塘邊養白毛鴨,一批下2000只鴨苗,魚塘里養羅非魚。
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循環養殖模式,有許多好處:
首先它是一個養殖品種互補的模式。雞鴨屬于禽類,是典型的短消化道動物,它們對飼料營養的消化率大約只能達到70%左右,所以鴨排出的糞便里仍然含有大量的有機營養物,其中粗蛋白含量高達30%,是一種很好的魚飼料。
魚吃了鴨糞料,便可以節省大量魚飼料。另外,鴨子平常在水面撲騰,嬉戲,把大量空氣攪入水中,有效增加了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更有利于魚的生長。
最后,鴨子在魚塘中捕食危害魚類生長的水生物和病死魚,還愛啄食魚塘里的水草、青苔和藻類等,起到凈化魚塘水質的作用,也有利于魚類的健康,減少病害。
魚鴨混養有諸多優點,但是缺點也一并存在:
鴨子愛吃魚苗。鴨子的種群基數大就容易滋生各種病害,這些病原體隨著鴨子進入魚塘水體,容易使魚感染疾病。另外,鴨糞便太多容易造成魚塘水質過肥,藻類生長過快,導致水體缺氧,魚類可能翻塘。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我們只能衡量它是否利大于弊,若利大得多就可以去做。
養殖肉鴨的周期比較短,一般養殖48-60天即可出售,資金周轉較快,一年可養殖四到五批。
相對于其他養殖周期較長,成本較大的品種,例如大鵝,資金壓力沒那么大。
一般有6、7萬元左右的流動資金就可以正常養殖了。這也是我選擇養鴨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下面粗略算一下養一批鴨需要多少錢:
1、鴨苗成本
以一批1000只鴨為例。我們這里的鴨苗價格大概是2-3元左右,這個很難說得準,8、9元一只我也見過,2、3毛一只也不奇怪。我就當它是2元一只吧,養1000只鴨子的種苗錢是2000元左右。
2、飼料成本
鴨子的飼料為一斤1.7毛左右,飼料的價錢也有浮動,尤其是最近兩年,由于貿易戰,進口大豆和玉米受到限制,飼料的成本也隨之變高。一只鴨苗進棚飼養45天,45天共吃了15斤飼料。那么一只鴨子的飼料成本為:1.7*15=25.5元。1000只鴨子的飼料成本則為:25.5*1000=25500元。
3、鴨舍成本
使用簡單的棚舍就可以,成本不會太高,2000元左右。
4、防疫成本
防疫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禽流感、新城疫等動物疫病的層出不窮,前期需要很小心預防,還要給鴨子接種疫苗等。一趟鴨的防疫成本大約1000到1500元。
5、其它成本
包括人力,以及藥物等,預計在3000-5000元左右。
6、利潤
一只鴨子出欄大概6-8斤,以中間值7斤計算,每斤6-10元,算8元吧。一只鴨子就能賣7*8=56元,共計:56*1000=56000元。除去成本32000元,此外1000只鴨子可能會出現折損等,總的算下來純利潤在21000元左右。2000只就有近4萬元的利潤,一年養四批,加上養魚的錢,順利的話能掙個20萬左右。
但以上這些只是紙面數據,只能做一個大概的參考。因為種苗、飼料、收購價每天都在變動,只有實際養出來一欄鴨,賣掉了才可以把真正的利潤計算出來。
這有點類似于做工程項目的最后結算,因為施工過程中,材料、人工成本在不斷變動,只有購買行為發生后才拿到當時實際的價格信息,這個價格才是真實準確的。施工過程中又不斷修改、增加內容,零星工程也不斷發生,只有到最后結算時才可以把整個過程實際的用料和用工數量統計出來,所以在前期設計階段是不可能準確地把項目的投入和利潤計算準確的,只有完工了才能往回統計,把實際賺到的錢給算出來。
我想告訴那些計劃創業做養殖種植的朋友們,要是別人告訴你養500頭豬或者養幾百頭牛,就一定能賺到多少錢,那都是不準確的,因為這根本沒法預計。
他這一次結算出來,賺到錢了,下一次在同樣的場地,用同樣的方法再養一批,也難以保證能賺到相同的錢。
甚至血本無歸,因為養殖業的風險無處不在!
我養鴨這一年的遭遇
單純養魚還算輕松,1個人管理50畝水面的魚塘也可以應付得來。養魚的話,每天就投投料,檢查一下魚的吃料情況,氣壓低的時候打開增氧機,出魚的時候忙活幾天就完了。魚塘邊種上橡草之類的適合魚類吃的草料,有空就割些草料投喂,節省一點魚料錢。
而魚和鴨一起養就比較辛苦了。做這個行業,你就別指望還有休息天了。別人休息天外出游玩的時候,你得在魚塘邊喂鴨,80斤的鴨料一個人扛著跑十個八個來回。鴨子大了吃料很猛,2000鴨子吃掉一兩千塊錢也就一眨眼的功夫。
每天喂的時候還要觀察鴨的精神狀況,生怕它們又得什么疫病。要是有鴨子得了病,那就整個人都不好了,精神高度緊張,看著鴨子吃不下,不長重,還隔三差五的死掉幾只,你還得花錢去買藥給它們治。
那感覺就跟用刀子在自己身上一點一點割肉一樣,疼!
我養的第一批鴨還算順利,沒遇上什么大的病害,沒有大面積死亡??粗喿右恢恢婚L得毛色順滑,身強體壯,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出掉了第一批鴨,除掉支出,還賺了8千多塊錢。我當時心里感覺踏實得很,以為找到了下半輩子的依靠了。
雖然養了兩個月才掙這點錢,還沒打工來的強,但這怎么說也是自己的事業,為自己打拼,還有個不錯的開局,干起活來感覺就是不一樣,渾身帶勁。
那時我想,沒有賺到正常的利潤,主要是我的管理經驗還不夠熟練吧,又不太會看鴨病和下藥,成活率不算特別高。
另外飼料的控制也沒做好,常常過份高估了食量,投喂浪費了不少。
有了第一批的經驗,第二批鴨我決定加大規模來養。
一下子下了3千只鴨苗,養到一個多月的時候,鴨子起了呼吸道病,一下子成片地傳染開來。
看著鴨子一只只羽毛松亂,給投料過去也不吃,兩腿無力,脖子縮進羽毛里,無精彩的樣子,我著急得不行。
我跑獸藥店拿藥,非要給他們的獸醫塞喝茶錢,讓他幫忙給看,恨不得生病的是自己而不是我的鴨子。
折騰了十天八天,鴨子死了幾十只,總算保住了大部隊,也算是不幸中的幸運了??墒巧『蟮镍喿娱L得賊慢,光吃料不長肉,料肉比低得要死。
好不容易熬到可以出欄的重量,市場又給了我當頭一棒。
我這一批鴨,折算下來的成本達到6元/斤左右,鴨販子報過來的收購價卻只有3塊多不到四塊。一只鴨6斤左右,這意味著我每賣一只,就要虧掉15-18元,這一批要虧掉4萬多5萬元!
我不相信,又去找別的出貨渠道,得到的報價也是一樣的。
沒有辦法,只好含著淚把這批鴨出掉了。
市場不相信眼淚,該虧該賺完全輪不到養殖戶把控。
盡管收購價天天在浮動,但是你敢壓欄嗎?幾千只大鴨,多養一天就多吃一天飼料,完全就是在燒錢。
價格波動的周期很長,你壓欄壓個把禮拜,基本不會有什么變化。但是一個禮拜,幾千鴨子可以吃掉你1萬多塊錢的飼料。
而且,收購商對鴨的重量還有苛刻的要求,超重了就直接給你減掉1元/斤,得不償失。
沒做養殖時,每每看到新聞報道說菜價漲了,肉價漲了,就感嘆生活艱難。
可是又有誰看到飼料漲得有多猛?誰關心獸藥有多貴?疫病死掉一大片鴨子的時候,有誰看得到?我們現在吃12塊錢一斤的豬肉,背后有多少養豬人欲哭無淚?
我從第二批鴨開始虧錢,那時還認為是自己不走運,也不甘心,覺得下一批可以贏回來。結果連續虧掉幾批,十多萬元打了水漂,還讓自己白忙活了一年。
看著空空如也的鴨舍,我的心里在滴血。
想撤出來,但所有的錢都投進去了,還欠了飼料商這么多錢,已經不能回頭了。
也不知道老天爺什么時候能發發慈悲,讓我們這些養殖戶過上正常的日子?
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