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點右上角“關注”,知道更多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薛曉鷗慢性盆腔疼痛(CPP)是指定位于骨盆,臍水平或臍以下的前腹壁、腰骶部或臀部,持續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非周期性疼痛,并足以導致功能障礙或需要醫療干預。CPP通常與下尿路、腸管、盆底功能障礙
點右上角“關注”,知道更多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薛曉鷗
慢性盆腔疼痛(CPP)是指定位于骨盆,臍水平或臍以下的前腹壁、腰骶部或臀部,持續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非周期性疼痛,并足以導致功能障礙或需要醫療干預。CPP通常與下尿路、腸管、盆底功能障礙及婦科疾病有關,其中婦科相關性疾病約占20.2%。
婦科相關性CPP病因及診斷
引起婦科相關性CPP的疾病主要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盆腔瘀血綜合征、殘留卵巢綜合征、盆腔粘連、婦科腫瘤、子宮腺肌病、不典型痛經或排卵、宮頸管狹窄等。
目前,婦科相關性CPP常用診斷方法有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及腹腔鏡檢查等。詳細的病史詢問對于婦科相關性CPP的診斷非常重要,應包括誘發和緩解因素、疼痛特點、及治療經過等。臨床可通過婦科檢查了解盆腔情況。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尿常規、血沉及病原體檢測等。超聲、CT/MRI、血管造影有一定意義。當疼痛加重或初次評估后診斷仍不明確,可考慮腹腔鏡檢查。
四大西醫療法
婦科相關性CPP的西醫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
藥物主要有鎮痛藥物、非甾體抗炎藥、激素類藥物等。手術包括子宮切除、骶前神經切除等,但風險大、并發癥較多,故其價值仍需進一步探討。物理治療包括電磁療法、微波熱療等。心理治療包括心理咨詢、認知行為治療、生物反饋等。
中醫外治法和內治法
中醫認為本病為血瘀、濕熱、寒凝、氣滯等所致,以“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為基本病機,以濕熱瘀結、氣滯血瘀、寒濕瘀滯三個證型較常見。治療根據內病外治及異病同治理論可分為外治法和內治法。
外治法包括中藥灌腸、針灸、耳穴、中藥外敷離子導入等。內治法應根據證型辨證施治,可選擇湯藥或中成藥。
其中,濕熱瘀結證以清熱除濕,化瘀止痛為法,可選用的中成藥有婦科千金片/膠囊、宮血寧膠囊等;氣滯血瘀證以理氣活血,化瘀止痛為法,可選用的中成藥有血府逐瘀膠囊、桂枝茯苓膠囊等;寒濕瘀滯證以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為法,可選用的中成藥有少腹逐瘀顆粒、艾附暖宮丸等。
慢性盆腔痛病因較復雜,單一的西醫及中醫治療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臨床上經常采用中西醫結合,標本兼治,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清風計劃#
歡迎合作與投稿,我們的工作郵箱:30615367@qq.com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