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氣管鏡檢查是呼吸科醫生診治患者中常用的一種檢查手段,通過氣管鏡的圖像,醫生可以快速的發現患者氣道病變,進而明辨診斷,為患者下一步治療指明方向。比如最近門診收治了一位咳嗽咳痰的患者,當時他是捂著嘴來我院就診的,詢問病情后,大致了解了他的情況,
氣管鏡檢查是呼吸科醫生診治患者中常用的一種檢查手段,通過氣管鏡的圖像,醫生可以快速的發現患者氣道病變,進而明辨診斷,為患者下一步治療指明方向。
比如最近門診收治了一位咳嗽咳痰的患者,當時他是捂著嘴來我院就診的,詢問病情后,大致了解了他的情況,原來是吃東西時說話,不小心把嘴里的豌豆吸入了氣道內,之后才不停的咳嗽、咳痰…。
了解了他的病因之后,我們判斷這是一位支氣管異物的患者,于是給他安排了氣管鏡檢查。
果然在他的氣道內發現了一枚豌豆,卡在了右中間段支氣管,堵得嚴嚴實實的,于是我們用異物鉗將這枚豌豆請出了氣道。
下面是這位患者的氣管圖像
圖片版權醫心雕龍
之后患者的咳嗽、咳痰癥狀逐漸消失了。
以上是氣管鏡在診治患者中運用的一個例子。
接下來步入正題,先說說氣管鏡是什么
氣管鏡的歷史其實已經有一百多年了,最先出現的是硬支氣管鏡,是一位美國人發明的,當時這位美國人改裝了一臺食管鏡,并把它用于氣管的檢查,通過這臺改裝的氣管鏡,當時拯救了很多氣管異物的患者。
后來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發明了可彎曲的纖維支氣管鏡,這是一種利用玻璃纖維傳導光源的氣管鏡,這種氣管鏡的優點是可以彎曲,并且更加小巧,可以看清遠端的支氣管。
再后來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人們又發明了電子支氣管鏡,就是在氣管鏡前端安裝微小的攝像頭,再通過線路連接后端的圖像處理器,這樣就可以觀察并記錄氣管內的影像。
相比于纖維支氣管鏡,電子支氣管鏡更加容易維護,且擁有更加寬闊的彎曲角度,這是因為玻璃纖維容易折斷,但電子氣管鏡就不存在這種問題,所以目前各大醫院使用的都是電子支氣管鏡。
下圖是電子氣管鏡的結構:
醫生做氣管鏡時是用手握住氣管鏡的操作部,將氣管鏡的插入管置入患者氣道,然后通過遙控按鈕控制氣管鏡的先端部在氣道內進行檢查。
總結:現在醫院使用的都是電子支氣管鏡,這是一個前端帶有攝像頭的軟管,通過電線連接到后面的圖像處理裝置,進而對患者氣管腔進行檢查。
一般情況下,普通成年人的氣管長度約12cm左右,直徑約2cm左右,這是一級支氣管,人體有23級支氣管,往下越來越細,2級左右主支氣管的管徑約1cm左右,之后是更加纖細的葉段支氣管,但氣管鏡一般只能看到段支氣管內的情況。
氣管鏡能發現什么問題
其實很多的呼吸道問題都能在氣管鏡下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氣管鏡可以發現氣道內的病變,尤其是一些氣道黏膜的問題
●氣管內炎癥性病變 比如肺部感染、支氣管結核、肉芽腫性炎等
●氣管內的異物 常見的是吸入性的異物,比如植物果實,動物骨頭等,還包括支氣管結石
●氣道內的良性病變 比如氣道骨化癥、氣道息肉、氣道淀粉樣病變等
●氣道內的腫瘤 比如支氣管的良惡性腫瘤,一些氣管周圍的腫瘤也可以診斷
氣管鏡檢查中的感受是怎樣的
氣管鏡檢查需要將前面的插入管置入患者氣道腔內,這屬于一種侵入性的操作,所以檢查過程中患者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感受。
主要是一些惡心、嗆咳等,但具體反應也因人而異,有的人反應強烈,有的人反應輕微。
這些反應一般是伴隨著氣管鏡檢查過程出現的。
準備階段
做氣管鏡之前我們需要對患者做一些術前準備,比如將一定量的利多卡因噴入患者咽喉部,目的是麻醉患者的咽喉部的喉返神經,已減輕氣管鏡通過聲門時患者的嗆咳及窒息感。
但這個過程中有的患者會出現惡心、反胃、嗆咳等不適,這是因為麻藥也是一種刺激物,再加上有的患者過于敏感,所以會產生一些反應,但這些反應一般比較輕微,通過術前肌注鎮靜藥以及相應的心理安撫可以將這些反應降低。
氣管鏡進入氣道
這個過程很多患者會產生明顯的嗆咳反應。
氣管鏡是一個前端帶有攝像頭后端連有圖像處理器的管狀結構,它在進入氣管的過程中會對患者氣道黏膜產生強烈的刺激。
比如在經過聲門的時候,患者會有強烈的嗆咳窒息感,在進入氣管時候患者還會有明顯的嗆咳感,但這些感受可以通過黏膜麻醉進行降低。
只要麻醉充分,上述這些不適的反應是可以降到患者能忍受的程度的。
氣管鏡檢查中的反應
當氣管鏡順利進入氣道后,醫生需要通過氣管鏡對患者的氣管進行檢查,比如氣道內分泌物較多,可以通過氣管鏡進行分泌物收集,還可以對局部管腔進行刷檢。如果患者氣道內出現新生物等病變,醫生還可以進行活檢。
但這些檢查過程會對患者的氣道產生刺激,所以檢查中患者會有一些嗆咳、出血等不適。當然了,充分的麻醉以及醫生的成熟操作水平可以降低這些反應。
患者的精神狀態
很多情況下患者的精神狀態都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很多患者氣管鏡檢查中之所以反應很大,于他們的精神高度緊張有關,所以保持放松的心情有利于減少氣管鏡檢查中的痛苦。
本文總結:氣管鏡檢查是一項相對安全的操作,因為其屬于侵入性操作,其檢查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不適的反應,但通過術前及術中的充分麻醉,以及提升醫生的操作水平、有效的醫患溝通,可以明顯的減輕患者不良反應。
本文作者醫心雕龍,如果感興趣,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王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