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來自網絡》2011年,我想自駕旅行中國,對于自駕而言,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在此之前,我屬于本本族,沒有實戰經驗,我特意請了個師傅,跟他學安全駕駛;他叫康康,15年駕齡,是大眾的試車員。他沒有教我特技駕駛,也沒有教我應急處理,就送了我兩
《本文來自網絡》
2011 年,我想自駕旅行中國,對于自駕而言,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在此之前,我屬于本本族,沒有實戰經驗,我特意請了個師傅,跟他學安全駕駛;
他叫康康,15 年駕齡,是大眾的試車員。
他沒有教我特技駕駛,也沒有教我應急處理,就送了我兩句話:
第一句:僥幸,是不可能幸運一輩子的。 第二句:把交通規則研究透、嚴格按照交通規則行駛、養成安全駕駛的習慣。
我貪生怕死,師傅給我的建議,我絕對服從,先研究理論,再上車實踐,每個月去請師傅吃一次飯,邀請他坐我的車,給我糾正一些陋習……
2011 年,自駕 8 萬公里,走過隧道、沙漠、高原、戈壁灘、盤山公路、雪地、草原、冰面、北京、上海,全年基本無事故,在路上,目睹了多起車禍,可悲又可嘆,很多人死于無知,是對交通規則的無知!
研究安全駕駛,不可能讓我 100%遠離事故,但是至少可以把幾率降低到最低,對于身邊的親戚朋友,我給出同樣的建議:
仔細研究交通規則,不要迷信車技,淹死的都是會水的。
最近,韓寒事件鬧的沸沸揚揚,有人說韓寒是安全駕駛天才,我持反方觀點,對于他的賽車天賦,我不否認;但是對于安全駕駛,我認為他太業余,他考駕照時,理論考試 4 次未過,而且在博客里寫自己違章心得之類的,公路不是賽車場,車技嫻熟與安全駕駛是兩碼事,甚至是背道而馳的,中國有位知名車手,就死于違章,比賽途中摘掉了頭盔,還是那句話,靠僥幸,是不可能幸運一輩子的!
我同學,也是我鄰居,剛當爸爸不久,出車禍走了,父親癱瘓了,老婆帶孩子改嫁了,家不像家了,這個事對我觸動特別深,自從鎮上通了公路,平均每個月都要撞死一個人,每次看到事故,我都告戒自己:活著,才是硬道理。
于是,我想寫本關于安全駕駛的書,首先是用來警示自己的,其次是用來教育親戚朋友的,我沒想過要去教育世人,我既沒資格,也沒義務,每個人都對自己的駕駛很自信,咋可能接受你的建議呢?!
不過,有些事情,只有經歷過,才會醒悟。
以前,我也很喜歡飚車,做了父親后,心態變化很大,每當車上坐著老婆孩子時,我就反復提醒自己,全部家當都在這個車上了,開車時精力高度集中,車速也降下來了,也主動讓超……
長途旅行時,我開車,媳婦坐飛機,孩子放在家里,這樣即便有意外,也不至于全軍覆沒。
2011 年夏天,我開車送陳輝民去杭州,路上目睹了一起車禍,陳輝民是有信仰的人,反復感嘆生命太脆弱,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合作個安全駕駛的項目,半公益性,就這樣,一拍即合,他來出資,讓我拿出一年的時間去學習、實踐、總結,整理出一套安全駕駛理論體系,項目保密期一年,先出電子書,再出實體書,最后推出公益視頻短片,邀請明星義演……
一年過去了,我想是時候寫點東西了!
1. 白色車,安全系數最高。
澳大利亞研究者新近發布調查報告,黑色汽車在白天與黑夜的事故率均高居榜首。在白天,黑色汽車比白色汽車事故率高 12%,在黎明前和黃昏后則高 47%。
特別是傍晚的時候,遠處跑來一輛黑色轎車,總感覺像穿了隱形衣,我還是比較喜歡白色車,總是很顯眼。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白色汽車油耗低,原因是車身反射能量,節約空調油耗,不過這個說法未得到權威證實。當時,我買白色捷達,除了安全因素考慮外,還有一個原因:白色車便宜。
2. 安全帶,必須扎,無論前排還是后排。
福建有個青年,帶著父母、老婆孩子外出旅行,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追尾,四死一傷,五人均未系安全帶,司機平時安全意識就不高,還使用了安全帶卡扣,追尾時,司機直接飛出車外,當場死亡!
據統計:30%的事故傷亡,與不系安全帶有關。
我上車,第一件事先系安全帶,不管誰坐我的車,我都提醒大家系上安全帶,無論前排還是后排,我父母是地道的農民,不會系安全帶,如果帶他們出門,我會先幫他們系上,我再上車。
如果帶兒子出門,我會先安裝兒童座椅,切記:不管什么時候,只要帶孩子出門,必須安裝兒童座椅,車禍是 14 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因素。
如今,如果開車不系安全帶,我倒是覺得不習慣,不自在!
3. 日間行車燈,可以提升行車安全系數。
日間行車燈,是一組 LED 燈,不刺眼但很顯眼,車輛發動時自動開啟,在歐洲,所有新車必須安裝日間行車燈。
我以前,并不知道什么是日間行車燈,后來,經常跑高速,每當后面出現奔馳時,我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它們,因為它們開著燈,在后視鏡里很顯眼,每當此時,我都提前準備讓超。
后來,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這玩意叫:日間行車燈,可以讓前方車輛第一時間感知到你,而且不刺眼,讓人不反感,可以大大提升黑色車的安全系數。
有人會問,如果白天開著大燈,是不是一樣的效果?!
肯定不一樣,開大燈刺眼,反而增加了危險系數,其實,任何車輛都可以安裝日間行車燈,在淘寶上可以買來自己裝,很簡單,很方便,也很帥!
4. 發動引擎前,先將鑰匙旋轉到 ACC 狀態,讓電腦進行故障檢測
等故障燈熄滅時再點火,大約需要 6~8 秒
我媳婦開車時,插上鑰匙接著點火,每次我都提醒她,要先把鑰匙旋轉到 ACC狀態,等故障燈熄滅時再點火,她問我,咋這么復雜?我告訴她,ACC 狀態是行車電腦進行系統參數調整,如果每次都是直接點火,久而久之,會使行車電腦參數紊亂,車子爬坡無力、積碳嚴重、油耗變大,即便發動機大修,也很難排除故障。
(點評:這個參數紊亂說得不太對,但是每次點火正常完成自檢還是很必要的)
我有個習慣,很喜歡研究說明書,新車買來后,我挨著說明書把車子研究了一遍,在說明書里,對于點火步驟有明確說明,要求鑰匙必須在 ACC 狀態停留 6 秒。
平時上車時,我先把鑰匙插上,旋轉一下到達 ACC 狀態,然后系安全帶,等安全帶系好時,故障燈已經熄滅,摸一下檔位,踩離合,點火,這些都是在駕校里學的,這些習慣我一直保持到今天。
5. 新手必須學會調整后視鏡,有 10%的交通事故與后視鏡盲區有關!
左右后視鏡調整標準:遠處地平線位于鏡子中間,車身占鏡子 1/4。
車內后視鏡調整標準:遠處地平線位于鏡子中間,能看到自己的右耳。
有幾點說明:
(1)調整后視鏡時,要選擇水平路。
(2)調整駕駛座位時,要重新調整后視鏡。
(3)后視鏡是有視覺盲區的,不要迷信后視鏡。
開車時,要做到“前怕狼后怕虎”,即要觀察前面車輛行駛情況,又要掌握身后車流信息,提早做出預警判斷。我媳婦開車有個特點,只看前,不看后,她的觀點是:我開的好好的,誰愛超就超,為什么要看后視鏡?
我開車時,喜歡用右眼掃描車內后視鏡,全程對后面車輛信息掌握的一清二楚,是該讓還是閃,我都會提前做出判斷的。有次從臨沂機場接人回家,走京滬高速,前面發生了事故,堵車了,我很遠就提前剎車了,停下車后,我在后視鏡里看到有輛大貨車猛閃燈,我意識到他可能剎不住車了,我急忙掛上檔鉆到了應急車道里,大貨車拖著長長的剎車線停到了我原來的位置,多虧我逃跑了,否則就被擠成了相片。
我也闖過紅燈,有時候搶綠燈,后面也有車跟著搶,當我到達路口時,已經成紅燈了,如果我緊急剎車,肯定被追尾,我只好選擇闖紅燈。我認為絕大多數追尾都是可以預防的,前提是學會觀察后視鏡,學會分析后面車輛的行車意圖。
后視鏡的盲區在什么位置呢?我仔細觀察過,對方車輛的前輪與我們車輛的后輪相平時,我們在后視鏡里看不到它,也就是我們正在被超車時,此時回頭觀察,車輛位于后門玻璃處。所以,無論變道,還是調頭,都應該快速回一下頭,觀察一下左邊有沒有車輛。
很多出租車的左右后視鏡上貼有一個小圓鏡,這叫盲點鏡,有兩個作用:(1)掃除盲點。(2)倒車時,可以看到后面兩個輪胎的位置。
6. 變道、轉彎時,必須提前 200 米打轉向燈!
燈光、喇叭是行車語言,你的行車意圖是什么,一定要告訴別人,告訴的越早,你越安全。
假如,你變道時,沒有打轉向燈的習慣,前后車輛不會提前為你的變道做準備,因為他們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可能前面車輛也突然變道了,可能后面車輛突然加速了,這些都是你的潛在危險。
碰瓷的,就專挑這種不預警臨時變道的,猛加油門撞上去,你被撞了,不過對不起,人家不但不能賠你,你還要賠人家,因為你是事故全責。
有的人,的確有打轉向燈的習慣,不過是變道的同時打轉向燈,根本起不到“預警”的作用,充其量只能是“表演”給交警看的。
為什么要提前 200 米呢?有兩重原因:
(1)處于盲區的車輛,會發現你的行車意圖,他們要么讓超,要么加速。
(2)讓前后車輛做好讓超準備。
在變道時,還有一個技巧,也是防止被追尾的核心戰術:變道時,要有一個加速行為,速度要大于后來車輛的速度,不要讓后來車輛有剎車行為,這是最完美的變道。說的通俗一點:后面車輛是 100 的時速,你要以 110 的速度變道,倘若你以 80 的速度變道,對方就是一個急剎車,剎不住,就把你撞飛了!
打轉向燈,是一種潛意識,即便在我們村里開車,轉彎時,我也提前打轉向燈,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生命不尊重,命運就不尊重我們。
7. 太陽膜,要選淺色的!
我家小捷達,貼了深色膜,優點很明顯:隔熱效果好、隱私空間好。
時間長了,我發現深色膜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1)夜間行車,看不清左右后視鏡,必須開著前面兩個窗戶。
(2)傍晚時,車內后視鏡一片模糊,因為后擋風玻璃也是深色膜。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要么貼淺色膜,要么裝窗簾,不過前擋風玻璃,我一定會貼膜的,原因有二:
(1)在阿拉善沙漠公路上,前面大貨車輪胎甩起了一塊石子,恰好擊中了我的擋風玻璃,玻璃碎了,不過沒擊穿,多虧貼了太陽膜,否則我就掛了,因為石頭
砸中我正前方。更換玻璃時,我專門去雷朋專賣店貼的正品膜。
(2)在陜西潼關,看到了一起車禍,一輛奔馳車被大貨車上掉下來的三角鐵給擊中了擋風玻璃,因為太陽膜的緣故,三角鐵卡在了玻璃上,沒有完全擊穿!
8.座椅頭枕高度,要高于后腦勺 !
頭枕,主要作用是在被追尾時,保護頸椎,被時速 100 的車輛追尾,倘若沒有頭枕保護,可以瞬間把駕乘人員脖子扭斷!
中高檔轎車,座椅比較高,基本無需調整,除非是身高 1 米 8 以上的駕乘人員。
低端轎車,座位比較淺,頭高出座位很多,此時就需要調整頭枕,我身高 1 米76,開捷達時,需要把頭枕調到最高,才剛剛符合安全標準。
同樣的道理,不僅要調整駕駛座的頭枕,副駕駛、后排座椅都要調整到最佳狀態,因為那里可能坐著是我們的父母、朋友……
9.預防爆胎三要素:選用大品牌輪胎、定期保養輪胎、安裝胎壓檢測儀。
捷達原裝輪胎是:韓泰輪胎,185 尺寸的。
買車當天,我就去了米其林專賣店,更換了 4 條 195 尺寸的寬胎,500 元/條,我又以 300 元/條的價格把原車輪胎折價給了米其林的店老板,米其林輪胎的安全系數,要遠高于韓泰的。
雖然爆胎的幾率比中彩票的幾率還小,但是一旦爆胎,就 GAME OVER 了,所以在輪胎上,我是絕對重視,畢竟我是長途旅行,容不得半點馬虎。
汽車越來越便宜,配置越來越高,輪胎卻越來越差,我三哥買了輛奇瑞風云 2,輪胎太薄太軟,用力搖晃一下車身,輪胎都顫抖,如果拿這樣的輪胎長途跋涉,我認為是拿生命開玩笑!
每次上高速以前,我會找個路邊停一下,把方向盤打到一邊,然后拿個螺絲刀去剔除輪胎上的小石頭,經常有意外發現,在陜西華山服務區,在剔除小石頭時,發現扎了一根釘子,在服務區補了一下胎,花了 40 元,幫他們拍了個合影,少收了 10 塊錢,到了高速上一跑,發現問題了,輪胎補過以后沒做四輪平衡,車子跑起來一跳一跳的,方向盤發抖。
到了潼關縣城,我下去找米其林專賣店,幫我做了四輪平衡與定位。
什么時候,需要做平衡與定位呢?
當你松開方向盤,車輛跑偏時,需要去做四輪定位。
當方向盤發抖時,需要去做四輪平衡。
否則會有吃胎現象,久而久之,就爆胎了,如果自己沒有判斷經驗,可以每1萬公里去做一次,這是保養輪胎的最好方式,而且工作人員會提前告訴你是否需要更換新輪胎。
越來越多的車輛都安裝了胎壓檢測儀,當輪胎氣壓瀕臨爆胎時,會發出報警信息,當車輛氣壓低于正常值時(扎輪胎了),也會發出報警信息。其實胎壓檢測儀安裝非常簡單,更換 4 個充氣嘴就可以了,充氣嘴上有無線發射器,可以把數據實時傳遞到車內顯示屏上,安裝一套很便宜,幾百塊錢。
10.凌晨、傍晚、陰雨天時,車輛要開啟示寬燈(小燈)
傍晚時,路面依然清晰,但是前后車輛開始有點模糊了,此時,我們應該換位思考,別人看我們也很模糊了,抓緊開啟示寬燈。
日常出行,每到傍晚,我總是習慣性的先開小燈,等路面開始模糊時,再開啟大燈,有時跑高速,如果天氣不好,我會一直開著小燈。
傍晚是事故的高發期,很多人總覺得自己能看清別人就是安全的,其實,讓別人也能看清你,這才是安全的,每個細節,都可以給自己的安全系數加分,交通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
11.停車時,車頭朝外,上車前,觀察四周,倒車時,多進少退。
江蘇新沂,有個寶馬 X6 車主,準備開車外出,倒車時撞倒了一位兒童,他以為撞到了路沿石,就這樣來回碾壓了 4 次,悲劇發生了……關于他是故意殺人還是
過失殺人,網絡上爭論不休。
在我看來,這場慘劇原本可以避免!關于停車,我有幾點經驗:
(1)停車時,車頭朝外,出去時,不需要倒車。
(2)上車前,觀察四周,其一、查看車輛周圍有無異常。其二、規劃出庫路線。
(3)倒車時,多進少退,相比倒車而言,前進的安全系數肯定要高。
我始終堅信一點:肉眼比電子雷達更值得信賴!
12.在不禁止鳴笛的路段,盡量多按喇叭。
1)我喜歡按喇叭,因為我吃過虧, 2011 年秋天,帶著父母去九仙山游玩,在盤山公路上,轉彎時,我忘記了按喇叭,結果與一輛摩托車迎面相撞,多虧雙方無大礙,切記:山路轉彎,必須按喇叭。
(2)要有預警意識,前面有視覺盲區時,要假設會突然有人沖出,應該提前按喇叭預警,告訴對方有車來了,在經過特殊路段時,不僅僅要按喇叭,而且隨時處于“備剎車”狀態,所謂的“備剎車”是指:把腳放到剎車上,隨時準備急剎。
在青島,車輛都是停在馬路兩側,當有行人過馬路時,因為路邊車輛擋住了視線,司機根本看不到行人,經常因此發生撞人事故,我在青島開車時,喇叭基本響個不停,我寧愿被罵,我也不想撞到人。
(3)喇叭是行車語言,在超車時,一定要按喇叭。
我師傅在教我開車的時候,他也反復囑咐過我,多按喇叭沒害處,我有個車友,她不喜歡按喇叭,她認為太煩人,容易惹來罵聲,我告訴她:出門在外,咱寧愿被罵,也別撞到人。
打個比喻:店小二提著滾燙的開水在人群中穿梭,一種是老遠就高喊:開水開水,讓讓,小心燙;一種是悶不出聲。哪種更容易燙到人?!
13.珍惜生命,遠離大車。
遠離大車,是指:既不尾隨貨車,也不被貨車尾隨。因為無論我們追尾貨車還是被貨車追尾,我們都是以卵擊石。
貨車在前:遮擋住了我們的視線,一旦貨車急剎,我們很容易鉆到貨車下面。
貨車在后:貨車剎車距離長,一旦前面有緊急情況,我們急剎,貨車就把我們追尾了,瞬間把我們壓縮成了相片!
還有一點,在行駛過程中,一定不要和貨車并行,有輛奇瑞 QQ,在轉彎時與大貨車并行,大貨車發生了側反,小 QQ 被壓到了身下,真的壓成了相片。不管跟什么車輛并行,都會增加安全隱患。
所以,對于大車,要么讓,要么超。
我們家門口有條公路,是省道 335,通往港口的必經之路,車來車往,有些大貨車在空載時開的很瘋狂,每到此時,我都會提前讓超,我躲的遠遠的,正常情況下,路上的貨車,我會挨著一一超過的,我不喜歡尾隨在后面,因為我開車時,我習慣判斷前面 2~3 輛車的行車狀態,一旦前面有情況,我可以提前做出反應。
我師傅的觀點是:不管多么復雜的路況,確保自己前后沒有大車,視野開闊,這是安全行車的第一前提。
14.超車四要素:預判、打燈、喇叭、減檔。
關于超車,我遭遇過兩次危險。
第一次:在汶川 213 國道,超車時,對面駛來一輛大貨車,我無處躲藏了,旁邊的牧馬人讓速給我,我躲過一劫。汶川的公路彎道比較多,我有些鹵莽了,從那以后,我反復告戒自己:
沒有絕對把握,絕不超車。
第二次:在連霍高速,我超一輛大貨車,我先打轉向燈,然后加速,正準備超過大貨車時,它也突然超車,我只能緊急剎車。這個事給我很深的警示,錯誤在于我,首先,我應該先判斷大貨車前面交通狀況,從而推測大貨車是否有超車需求。其次,在超車過程中,我應該閃燈、按喇叭提醒大貨車。
這兩次事件,給我敲醒了警鐘,如今,我對超車操作要求很苛刻:
(1)觀察后面車輛。如果后面有車輛正在超車,此時我們不能打轉向燈,否則后面車輛判斷不準我們的行車意圖,容易發生意外。同理,當我正在超車時,如果前面車輛突然打轉向燈,我會驚慌失措的。
(2)必須打轉向燈。前面已經介紹過,要提前 200 米打轉向燈。
(3)提前減檔加速。如果時速在 100 以上,無需減檔,倘若時速在 60~80,則需要減至 4 檔進行超車,自動檔的車,猛踩油門,系統自動完成減檔任務,減檔 的目的不是減速,而是更快的提速。
(4)閃燈、按喇叭,提醒前方車輛讓超,千萬不要以為你打了轉向燈別人就看到你了!
(5)當被超車輛前臉完整出現在右后視鏡里時,打右轉向燈,回到原來車道。隧道、橋梁、彎道,都是不允許超車的,切記!
在高速上,還有一種超車行為很危險,就是連續變道,從第 1 車道,直接轉到第3 車道,縱然你打了轉向燈,也是違章的,如果有連續變道需求,正確操作是這樣的:第 1 車道,打轉向燈,到達第 2 車道,關閉轉向燈,繼續前行一段,打轉向燈,到達第 3 車道。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高速入口處,有人性子急,總想直接殺到快車道,結果被后面車輛給追尾了,你是事故全責。
上高速的時候,在匝道里,我就會加速到 60,進入行車道時,我會加速到 100,當加速到 120 時,我再轉向超車道,欲速則不達!
15.氙氣大燈可以大大提升夜間行車安全。
在山東,夜間開車特危險,會車時,大多數司機不變光,關鍵是很多司機根本就不知道會車時需要變光,駕校也沒教,總認為自己開著遠光,自己就是安全的!
關于夜晚燈光,我說幾點個人看法:
(1)增加了別人的危險,其實就是增加了自己的危險。
(2)不管別人變不變光,會車時我們主動切換為近光燈,總是能換來一些回報,有些司機會主動回應你,也切換為近光燈,所以,我的觀點是:一定要先付出。
(3)更換氙氣燈,這一招很有效,因為氙氣燈的殺傷力太大,對面車輛為了求饒,會主動變光的。
我的車,全部更換了氙氣燈,花了 380 元,超亮。后來,我發現氙氣燈優點越來越多:
(1)閃燈效果好,無論是提醒,還是超車,閃一下燈,對方就能感知到你。
(2)耗電少,不過這個有待考證,因為油門小時,氙氣燈會發暗。
(3)壽命長,據說可以頻閃 50 萬次,我裝了 1 年多了,目前還沒被我閃壞,我是一個很喜歡按喇叭、閃燈的人,因為我總想告訴別人:我來了!
內容很長,敬請期待下期
劉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