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電子產品的廣泛運用、家居生活的信息化,二胎政策所帶來的“人口紅利”等一系列因素逐步改變著眼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定位。眼鏡不再是特定場合下、特定人群中的功能性工具,而是一種惠及整個社會的時尚消費品、生活必需品。在當今社會,我們很難找到一個與眼鏡徹底絕緣的人,近視眼鏡、太陽鏡、隱形眼鏡以及其周邊產品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視成“國病” 時尚眼鏡漸成流行風
2018年中國近視人數業已突破4.5億大關,《國民視覺健康報告》同時指出,到2020年中國近視人數或將突破7億。在近視幾近成為“國病”的嚴酷現實下,近視防控正逐步演變為一項全民行動,而與近視患者息息相關的近視鏡則作為矯正視力的主力先鋒,在近視防控之路上任重道遠。
不僅僅是近視人數的顯著增多在重塑著中國眼鏡市場,各類潮流基因、科技元素、時尚風潮的融入,也讓眼鏡逐步超越其性能本身,進而獲得越來越多時尚人士的青睞。告別簡單呆板的框架,復古方框多邊眼鏡、彩色太陽鏡、金絲框眼鏡等一系列時尚眼鏡業已成為諸多青年人的必備裝飾品。這種 “一人多鏡”、不同場合滿足不同裝飾需求的現象,也給中國眼鏡產業發展帶來極大契機。
低端眼鏡逼近完全競爭 中高端市場上演強勢突圍
在旺盛市場需求的驅使下,中國眼鏡市場近些年來出現了明顯的產業集群現象。毫無疑問,這種產業集群現象讓中國眼鏡企業獲得了顯著的成本優勢,行業準入門檻變得更低。不過,這種更低的準入門檻在方便更多的人加入到眼鏡市場的同時,也導致了中國低端眼鏡市場面臨著普遍規模較小,市場份額偏低,處于完全競爭狀態,企業盈利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與中國低端眼鏡市場無序競爭、不規范運作、品牌意識淡漠,處于一片混戰的情況截然不同,部分中高端眼鏡企業開始逐步著眼于通過專業的驗配技術、更高附加值的產品、更優越舒適的駐店環境來滿足消費者各類時尚化、實用化需求,進而贏得較大競爭優勢。這類眼鏡企業主要包括阿里眼鏡連鎖店、劉芳眼鏡城、亨得利眼鏡店、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中青大視光配鏡中心等。
“互聯網+眼鏡”橫空出世 阿里眼鏡聯合會強勢發力
在通過產品和服務惠及顧客、搶占市場的同時,中國中高端眼鏡品牌近些年來還充分依托阿里眼鏡聯合會等互聯網平臺進一步統籌線上、線下渠道,并取得不俗的成績。作為中國“互聯網+眼鏡”的代表性平臺,阿里眼鏡聯合會被譽為中國眼鏡企業和個人消費者的會員之家,它深刻改變了中國眼鏡市場的格局以及未來發展走向。
阿里眼鏡聯合會作為消費者與眼鏡企業的互惠平臺,它的作用顯而易見:其一、消費者可以通過優惠券模式購買到足夠便宜的眼鏡,告別了眼鏡市場長期存在的“虛高價格”;其二、眼鏡企業可以通過阿里眼鏡聯合會龐大的數據庫在全國范圍內吸收和發展更多的眼鏡實體店以及更多的消費者,并且通過“價格優勢”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粘度。
不僅僅是實現消費者以及眼鏡企業的互惠,阿里眼鏡聯合會對中國眼鏡市場更為深刻的影響還體現它為更多的無名小店、業績不佳的眼鏡店、新人創業眼鏡店、渴望有自己品牌的眼鏡店提供了加盟高端眼鏡品牌的渠道,實現眼鏡質量、品牌影響力的提升,進而獲得更多客源,極大程度上提升盈利空間。另外,阿里聯合會也為眼鏡店提供免費的ERP管理系統,幫助眼鏡店實現人流、物流、財流、信息流統一管理,進一步實現規范化經營。
“互聯網+眼鏡”平臺的出現無疑讓眼鏡這一傳統行業迎來了一場振奮人心的變革浪潮。告別傳統意義上的“守株待兔”, 阿里眼鏡聯合會等“互聯網+眼鏡”平臺通過互聯網模塊與消費服務需求的交接和聯通,讓眼鏡企業變得更為主動,讓眼鏡加盟店服務升級,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實惠。顯而易見,中國眼鏡市場業已走向一條充滿希望的全新之路。
丁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