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6月的來臨,P2P試點備案方案中預計的開啟節點已不足一個月,而關于試點備案的正式版本一直還沒有發布,有關目前備案進展“動力不足”的情況,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網貸行業仍處于風險出清的最后階段,監管層需解決好平臺退出等善后問題才能更好的推動備案工作,平臺的清退越順利,則備案的工作也就越順利。
根據網貸天眼數據,當前P2P平臺數量已經縮減到千家左右,與去年同期數據相比已經銳減一半。但即使如此,業內人士大多猜測最終獲得備案的P2P平臺可能不足百家,所以未來一段時間,清退還將成為網貸行業的重要工作。由于清退過程往往伴隨著風險的暴露,所以清退工作的有序進行,將成為廣大出借人利益的重要保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90家平臺全額兌付完成,實現良性退出;85家平臺轉型成功。此外還有15家平臺處于清盤兌付階段中。
(一)平臺能夠良性清盤的原因
事實上,網貸行業并非想象中的野蠻生長,也未曾產生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進入4月,有兩家P2P平臺宣布已經完成全額兌付并實現良性退出。
不難發現,此類平臺能夠全額兌付并良性退出,其共同點在于平臺的成交規模不大,宣布清盤時的借貸余額較小,在此背景下,完成兌付的時效性更高。
網貸天眼就此統計了良性退出平臺名單,共計90家。
(二)步入清盤之路的平臺
誠如我們所見,由于網貸行業的差異化,P2P平臺間的差距也讓人難以想象;一邊是以保護投資人利益為主而已經實現良性退出的平臺,另一邊則是以良性退出為幌子,以各種奇葩的兌付方案來套路投資人的黑心平臺。
通過以上情況,不難發現,一些良性清盤的平臺在兌付過程中因平臺資產端問題,或因股東實力等原因,已經停止兌付甚至以廉價商品抵債,而失信于投資人。
(三)向死而生的轉型
上文也提到了,在面對行業平臺良性退出的浪潮中,平臺也開始謀求轉型之路。在之前175號文中,我們也看到監管也創造條件來推動P2P轉型,具體有三個轉型方案,一是轉型網絡小額貸款公司,二是轉型做助貸,最后一個則是轉型做引流平臺。
此前,有媒體對轉型退出的平臺作出了相應的總結,其中發現轉型退出平臺主要集中在北上廣,很大程度是因為北上廣三地目前是我國P2P網貸行業最發達的地區,且P2P平臺數目眾多,轉型退出平的轉型方向大多和金融業相關。另外,轉型退出平臺多為民營系,民營系平臺由于普遍余額較小,可充分發揮“船小好調頭”的特點,轉型相對容易。
總體來看,網貸行業的發展道阻且長,一方面是有平臺憑借良好的資產端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兌付給投資人,以實現良性退出;另一方面卻有平臺以良性退出為幌子,卻遲遲未兌付,失信于投資人。平臺清盤,能否良性兌付很大程度上與平臺信譽和自身實力相關;從資產和標的角度來講,則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資產優質,利潤充分覆蓋壞賬,且借款人具備充分的還款能力;第二是底層資產期限相對較短,短期內可快速回收資金。
除此以外,監管積極疏通退出路徑,規范退出行為也非常重要。6月11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官方宣布正式推出深圳版P2P網貸機構良性退出投票系統,已經產生首家試點平臺。而北京版P2P網貸機構出借人投票系統,有望會在近期上線;投票系統的推出,可謂打響了網貸退出規范化的第一炮,無論對平臺亦或是出借人,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