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伴隨著新金融巨頭的快速崛起所帶來的示范效應及競爭壓力,以及金融科技的進步和應用不斷向縱深發展,加上政策層面不斷鼓勵傳統金融機構向民營和小微企業傾斜,金融服務的變革將加速推進。
這為金融科技行業帶來了好消息。體量龐大的傳統金融機構要想在短時間內在“獲客”與“活客”上取得重大進展,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如聯合放貸或購買金融科技企業的服務,無疑是比較合意的選擇。
在海外上市的互金公司近期相繼發布了2018年四季報及年報。這些財報顯示,多家公司在2018年持續發力to B端的業務,包括助貸金融機構、金融科技能力輸出等,突破了單純to C的業務模式,實現了to B+to C的雙輪驅動。
發力to B業務不僅是金融科技行業感受到監管壓力的結果,在to C上做得很好的企業也必然要向金融機構溢出其科技能力和服務能力。例如,銅板街創始人、董事長何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銅板街服務了2000多億C端資金,都安全退出了,因此有足夠的底氣去幫助金融機構對接小微資產,幫它們管理資金。”銅板街創辦于2012年9月,是杭州的頭部平臺,一直在智慧金融服務領域不斷探索,打造了由AI風控、AI客戶服務、AI投顧及AI營銷等系統構成的智能金融服務體系,被譽為“行業代表之作”。
目前,金融科技企業給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包括:第一,幫助銀行等機構的資金獲客。具體的模式又有多種。比如,純助貸模式,歸集小微企業或個體的需求給金融機構,然后由金融機構進行風控和審批;聯合放貸模式,與金融機構共建風控模型,幫助銀行制定風控策略;再就是導流模式,為個人客戶的資金推介金融機構的產品,等等。第二,純能力輸出,金融科技不為金融機構做獲客、活客等方面的服務,而是專司能力供給,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反欺詐、風控建模、自動化流程等服務。當然,不同企業聚焦的業務場景、行業不太相同。例如,品鈦為電商、支付、企業財稅等場景打造的解決方案重點放在了餐飲、電商、3C銷售、農產品等行業的小微企業。
隨著金融業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進一步融合,目前所見的新模式、新業務、新場景,極有可能僅是冰山一角。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互聯網銀行”還算是新物種,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就算是“傳統銀行”了,可以說,金融科技大有可為,想象空間巨大。因此,金融科技行業的不少企業家非常看好to B業務的未來。例如,何俊就認為,“B端(業務)一定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將會占到惠普金融行業一半以上。”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