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為國內互聯網領域的老牌企業,攜程如今也迎來了第20個年頭,邁入中年的它雖說平臺規模發展是越來越龐大,但不得不說它現在的前行之路變得越來也不容易。
3月5日,國內OTA巨頭攜程發布了它Q4季度的新財報,從攜程的這份新財報來看,在營收上它已經連續幾個季度增幅放緩,這也意味著攜程由高速發展步伐正駛向緩慢前進的階段,它在交通票務和酒店預訂這兩大主業務上也出現明顯的營收能力下滑的現狀,其中酒店預定業務環比下滑27%,交通票務業務環比下滑6%。
近幾年來,攜程屢屢因虛假銷售、捆綁銷售、虛假訂單等負面事件而上熱搜,其實這種事件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攜程的信譽跟形象,加深用戶對于它的不信任。作為在線旅游票務預訂巨頭,攜程的發展離不開用戶,只是在現階段隨著美團、飛豬的強勢崛起,攜程的優勢逐漸在下滑,這也讓它的業務發展面臨大挑戰。攜程的廣告詞是:攜程在手,說走就走。根據攜程的這份新財報來看,未來它該向何處走呢?
攜程營收連續幾個季度增速放緩 毛利率同比跟環比均出現下滑
隨著全民旅游時代到來,我國旅游業迅猛發展,國內游、出境游人數猛增。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出境游人次約1.5億,同比增長14.7%。尤其是在第四季度,包括10月份的全國黃金周,這是中國旅游的主要季節之一,這也是在線旅游票務預訂平臺的黃金時期,這個季度應該算是這些平臺賺錢的時期。作為國內OTA領域的資深企業,如今的攜程不論是在業務發展還是在投資布局上,儼然已是這行業的佼佼者,只是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現在的攜程要想達到之前的增速卻變難了。
此前攜程對外公布它對四季度營收指引為同比15%-20%的增長,即71億-74.1億之間,中值低于市場預期的74.65億。從第四季度公布的財報看,攜程超過了這個預期目標,凈營收為76億元,同比增長22%,但環比增速卻已經下滑至18%。
根據攜程的業務營收來看,其主要營收還是集中在機票跟酒店預訂這兩大業務上。與Q3財報的營收業務來對比,攜程幾個業務的營收環比可以說是全面下滑,這也讓攜程的總營收環比處于持續下滑狀態。
第四季度來自酒店預訂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27億元(約合3.86億美元),同比增長22%,比上一季度下滑27%;交通票務營收為人民幣34億元(約合4.96億美元),同比增長17%,比上一季度下滑6%;旅游度假業務營收為人民幣7.21億元(約合1.05億美元),同比增長31%,比上一季度下滑48%。
另外攜程的現金流問題同樣不能忽視,在第四季度財報中,攜程的現金、現金等價物、限定用途現金和短期投資總額增加到625億元。為何這個總額持續增加,這還是由于近幾年攜程大手筆的投資并購不少了平臺。在國內,攜程在2015年全資收購了去哪兒,又從Expedia手上買回了藝龍股份,還參與投資了途牛。
在國外,投資了Skyscanner的業務,參與皇家加勒比RCL的戰略合作,并進行了大量的國際拓展。這么密集的投資其實還是因為攜程想要拓展它的生態版圖,但就攜程最新的財報來看,這家公司的發展似乎面臨不小的問題。
攜程業務營收增長能力面臨天花板 核心業務短期內難有更大的突破空間
作為一家旅行票務平臺,攜程的發展離不開各個在旅游方面有需求的用戶。根據CNNIC第43次調查報告:截至2018年12月,在線旅行預訂用戶規模達4.10億,較2017年底增長3423萬,增長率為9.1%;網上預訂機票、酒店、火車票和旅游度假產品的網民比例分別為27.5%、30.3%、42.7%和14.5%。對于越來越多的用戶來說,在旅游之前訂機票訂酒店也成為關鍵性的決策,平臺的選擇也是很關鍵的。
從攜程的這份財報來看,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它的核心業務營收能力在放緩,這也意味著它在用戶增長方面面臨增速放緩的局面,為何難以獲得新流量?對于攜程來說,它的主營業務現在到底面臨哪些挑戰?
其一,攜程費大力吞并去哪兒網跟同程藝龍 但酒店跟交通業務營收現疲態
根據攜程的財報來看,它在交通跟酒店業務上的營收仍然是占據了不少的比重,這兩項業務關系到攜程的總營收的增長。攜程為了提升在這兩個業務的競爭力,在前幾年不惜大手筆的收購去哪兒網跟同程藝龍,當年它這一舉動也是成為行業焦點。雖說收購這兩個平臺后讓攜程在這兩個業務的競爭力有提升,但隨著攜程在這兩個業務上的發展遇困局,尤其是頻繁出現的負面新聞讓攜程在機票跟酒店業務上遭受了不少的損失。
此前為了在交通票務上謀求更多利潤,攜程多次陷入捆綁銷售、退改簽費用異常的投訴風波中。不論是普通用戶還是明星都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這也讓攜程的信譽受到不少的影響。同時在機票業務上,去哪兒網也遭受了業務上的沖擊。尤其是在2016年,去哪兒遭遇航空公司集體封殺,之后的進展顯示,航空公司集體施壓去哪兒只是機票銷售政策發生改變的前奏。
在酒店業務上,此前攜程一直引以為傲,但這項業務也遭遇了不小的輿論危機。去年4月,調查記者王志安因入住酒店衛生差而在微博投訴攜程在酒店分類上存在過失,并通過競價排名控制酒店排序,干擾用戶選擇。一時間也讓攜程的酒店業務大受外界的指責。其實不論是交通還是酒店業務,用戶做選擇時還是會考慮平臺的口碑,一旦負面新聞太大自然會影響用戶的抉擇。
其二,攜程的主營業務面臨實力強大的勁敵 美團酒店和飛豬都背靠超級平臺
攜程的主業務增長出現放緩的局面,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其實強勁的對手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根據第三方平臺的數據來看,它在酒店跟機票市場占據的份額在逐漸縮小,此前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所發布的研究報告稱,攜程、美團酒店、去哪兒、同程藝龍、飛豬合計占據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在線酒店預訂行業96.4%的市場份額。
在這份報告中,尤其是美團酒店第二季度間夜量超過了攜程、去哪兒、同程藝龍的總和。而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旗下的飛豬,在用戶黏性方面則排名第一。Trustdata稱,美團酒店和飛豬的快速增長均得益于背后的"超級平臺"。美團酒店受益于美團點評在生活服務行業的用戶規模優勢,飛豬則受益于其與淘寶的關系。
不論是美團還是阿里它們在用戶規模還是場景資源上,它們都比攜程要更具有優勢。對于用戶而言,使用阿里旗下的飛豬跟美團旗下的美團酒店都要比攜程更頻繁一些,這些超級平臺讓用戶粘性更強,在有同樣的業務選擇的前提下,用戶可能更傾向于選擇超級平臺提供的服務。
作為傳統OTA平臺,攜程是經歷過流量紅利時期的,但現在移動紅利的高速增長已經趨緩,渠道流量漲勢艱難,攜程也陷入流量焦慮中,這時候超級平臺的多場景優勢就顯現出來。像美團充分利用整個大平臺帶來的協同效應,通過構建一站式綜合生活服務平臺,連接商家與消費者兩端,打造"商家+服務+消費者"生態閉環,自己給自己導流。
攜程需找新的突破口帶動營收增長 下沉市場跟海外市場將是進擊的重點
對于攜程來說,其實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它的品牌影響力在一線城市還是占據了一定優勢。隨著其他競爭對手的快速崛起,一線城市的用戶爭奪戰其實也進入了尾聲,各個平臺很難在這些地區實現流量上的大突破。對于攜程來說,未來要想在業務營收上有更大突破,也許它還是要選準發力的方向跟地區。
中國旅游產業本身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一線城市居民的旅游頻次已經跟發達國家沒什么區別了,二三線城市的頻次大概是一線城市的一半。將來如果這些需求被釋放的話,酒店、機場等旅游設施領域有非常大的機會。在下沉市場,其實用戶的旅游需求也是在逐步提高的,隨著這群群體在互聯網領域的參與感在提高,未來肯定會有更多用戶會對旅行有更強的意愿。
在全球化方面,攜程的進擊之路似乎還是有了一些成效。得益于攜程出境游業務和Trip.com的發展,攜程的國際機票(不包括天巡在內)和國際酒店業務量在第二季度同比增長約40%。天巡的直接預訂業務在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約600%。此前梁建章早前曾公開表示,希望在五年之內,將攜程國際業務收入在整體收入占比提高到40%至50%。海外市場的發展空間更大,海外用戶對于來中國旅游的熱情跟興趣也在增加,對于攜程來說這確實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
作者:美股研究社,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http://www.meigushe.com/——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吧。
美股研究社,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http://www.meigus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