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傳家寶對于每個家族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可能是一個老物件,也有可能是一張薄薄的紙,甚至是一句至理名言,都可以作為傳家寶來傳承,這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家風家貌,對于子孫后代來說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位老人家留下傳家寶,是一張1956年的存單,上面寫著
傳家寶對于每個家族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可能是一個老物件,也有可能是一張薄薄的紙,甚至是一句至理名言,都可以作為傳家寶來傳承,這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家風家貌,對于子孫后代來說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位老人家留下傳家寶,是一張1956年的存單,上面寫著存款256.57元,不少人都在猜測這張存單的現值,但沒想到經辦人說,早就作廢了。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來看看整件事的經過吧。
1956年的存單,存了256.57元
前段時間,楊先生的母親生病住院了,老人找出了上一輩人留下來的東西。楊先生的爺爺留下了一張存單,也算是楊家的傳家寶,這個存單真的是有年頭了,上面寫的時間是1956年,存款金額是256.57元。
就算是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也大概了解相關的情況,畢竟當時建國還不到10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甚至很多家庭根本都沒有存款,兩分錢都能買到一些糖果,所以256.57元對于多數家庭來說,真的是一筆不少的存款。
楊先生是一個年輕人,對于這張存單的價值自然充滿了疑惑,隨后他找了媒體求助,希望知道這張存單現值幾何。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市民,不少人表示,這張存單的價值應該是不小的,比較來說,應該能買車買房了。
需要詢問具體情況,然后再進行處理
記者和楊先生一起找到了存單上的經辦人陳大爺,希望陳大爺給出個手續,但陳大爺說,這個存款單位已經解體了,存單也作廢了,現在一文不值。再說自己都不工作了,怎么出具手續呢?聽陳大爺這樣說,楊先生充滿了疑惑,他表示,當時自己家里根本就沒有收到存款單位解體的通知。
陳大爺表示,當時楊先生還沒有出生,自然不知道這件事,不過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知道,楊先生的爺爺應該也知道,只是沒有告訴給楊先生的父母。
據了解,這個存單的存款單位是高級社,又叫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是農民經濟合作的高級組織。
陳大爺又進一步做出了解釋,他說,這200多塊錢并不一定是現金,因為當時入社自由退社自由,家里有牲口、農具等都可以折算為錢,入社的時候會出具這個手續,也沒有存根,原始資料被各個合作社管理局帶走了。
記者和楊先生又來到了鎮政府,工作人員說,確實不了解當時的情況,只能先向老同志詢問一下,復印存單,然后再找有關部門,看看有沒有什么政策。
不管是拿東西入社折算出這些金額也好,還是楊先生的爺爺存了這些錢也罷,這筆錢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真的是一筆巨款,但是這張存單究竟價值幾何,還有待商榷,看看有關部門有沒有相關的政策,如果沒有的話,也許這張存單真的就作廢了,畢竟是歷史遺留問題。你認為這張存單值多少錢呢?歡迎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