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菜市場,了解地域文化的窗口我們每到一個地方找紅糖,必去的一個地方就是當地的菜市場。去菜市場當然是去看當地的紅糖,但又不僅僅為了看紅糖。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原來體現在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就拿云南來說,少數民族眾多,幾十年以前,僅憑衣著就可
一、菜市場,了解地域文化的窗口
我們每到一個地方找紅糖,必去的一個地方就是當地的菜市場。
去菜市場當然是去看當地的紅糖,但又不僅僅為了看紅糖。
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原來體現在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
就拿云南來說,少數民族眾多,幾十年以前,僅憑衣著就可以看出是哪個民族,但現在的日常生活中,穿民族服飾的人非常少,全國的年輕人穿的都一樣,無法區分。
住的方面,原來各個民族有自己的特點,像版納、德宏的傣家竹樓,楚雄雙柏彝族的土掌房,大理白族的三房一照壁的院落等,除了大理的白族民居現在還有新建的,竹樓、土掌房等基本已經成為遺跡。
出行方面,原本大家就差別不大,以步行、騾馬畜力為主,現在大家都開同樣品牌的車子。
只有在飲食方面,還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像傣族的酸筍,佤族的雞肉爛飯等,在食材和做法上完整保留下來,延續到現在,因此,我們每去一個地方,必去菜市場,了解當地的飲食特色。
菜市場集中了當地的所有食材,調味品,半成品和,是了解一個地方最便捷的窗口,這是我們愛逛菜市場的原因。
圖1:景谷永平鎮菜市場的一個入口。
二、永平鎮菜市場里賣的紅糖
昨天的文章講了,我們聯系了永平鎮當地一個做紅糖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見面。于是我們決定到當地的菜市場去看看。
我們在菜市場看到一家賣紅糖的:
圖2:景谷永平菜市場看到的一家賣紅糖的。
這家賣的是當地形狀的磚糖,因為我們看過、試驗過很多紅糖,基本能看出來是不是純的甘蔗原汁紅糖,這家賣的紅糖,可以肯定不是純甘蔗原汁紅糖,并且甘蔗原汁含量非常低。
接著在菜市場里轉,看到另一家賣紅糖的:
圖3:景谷永平另一家賣紅糖的。
這家賣的是散裝的元寶紅糖,一直追文的朋友知道,這種散裝的元寶紅糖市場上最多了,而且大小超市、便利店等渠道也是以這種袋裝元寶紅糖為主,昆明的菜市場、街子等渠道也是以賣這種散裝的元寶紅糖為主。
在現場,一眼就可以看出這種元寶紅糖是加工糖,所謂加工糖,就是用其它糖做原料,加工而成的。沒想到,原汁紅糖的產地景谷永平鎮也有這種紅糖賣,這種加工的元寶紅糖應該不是永平本地生產的。
再往前走,看到第三家賣紅糖的:
圖4:在景谷永平菜市場看到的第三家賣紅糖的。
這家賣兩種紅糖,一種是磚糖,也可以看出不是原汁紅糖,一種是小碗形狀的紅糖。磚糖應該是當地傳統手工紅糖的形狀,至于是不是永平或景谷當地生產的,我們不得而知,小碗紅糖也可以看出不是原汁紅糖,雖然是小碗形狀,應該不是巧家生產的,碗型和糖都不對。
我們九月中旬去過巧家,了解過巧家紅糖,雖然當地一些小碗紅糖顏色也比較黑,但是和永平這里賣的小碗紅糖還是有區別的。
在景谷永平鎮的菜市場,我們就找到這三家賣紅糖的,沒有找到我們想要找的那種當地產的純甘蔗原汁紅糖。
圖5:景谷永平鎮街景。
三、中秋節,在景谷永平菜市場買個大西瓜犒勞一下自己
我們在永平時,是10月4日中秋節的下午,雖然沒有吃成永平黃燜雞(大理永平縣才有真正的永平黃燜雞),但是大過節的,還是要犒勞一下自己,征詢了一下同伴的意見,說買個西瓜吧,永平這么熱適合吃西瓜。
西瓜的特性也適合我們這種外出的游子寄托鄉愁。外形圓圓噠,象征著團圓,里面紅紅噠,象征著生活紅紅火火。于是,在永平的菜市場里買了一個大西瓜,3.5一斤,8斤多,花31塊買個大西瓜,作為我們中秋“大餐”的主角之一。
中秋“大餐”,因為這個西瓜而不同。
劉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