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春日茶話會
我們這里,清明前有用柳樹嫩芽和面,做成薄餅食用的習俗。據說養面養血、健脾、開胃、益氣;柳芽清熱、祛風、明目、化積;既可美食,又有療效。所以“柳葉蕎面餅”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做成的餅,顏色黒里透紅,餅中青綠的柳芽,就像是翡翠點綴在錦帛中;面餅清香撲鼻,十分可口。
我喜歡柳樹,不僅僅是喜歡“柳葉養面餅”。我小的時候,在我們家的屋后,有一條小河。冬天,小河“小”的地方,可以從南岸跨到北岸,就這么小;但可千萬別以為她小,小河的水看上去很“細”,但很長,長到幾經曲折,經運河,到長江。可見她的來頭,是有淵源的噢!
就在小河的南岸,斜對著我家的后門有棵高大的柳樹。小的時候,我和我的小伙伴們折柳枝,偏成花環,摘下柳葉,當哨子吹著玩……。風和日麗,細雨綿綿中,和我們一起渡過了愉快的童年。
早晨空氣清新,我也時常在樹下讀書、背書、思索。從書本中更多地了解到柳樹。我們喜歡柳樹,我們的祖先也很喜歡柳樹。李白《春夜洛城聞笛》:&3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34;。以柳抒情,真摯感人。歷代文人墨客,詩詞歌賦,膾炙人口,傳誦至今,贊不絕口!
離開老家雖然已是許久,雖然眼前不見那條小河,那個柳樹。可心里卻時常牽掛著那條小河,那棵柳樹,河水是那么的清澈,柳樹依然是那么的青翠……。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必刪。)
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