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去英國或法國,可能還會聽到類似“法國佬”“英國佬”這樣不太友善的稱呼。可以說英吉利海峽兩岸的這兩個國家,一直以來互相之間都看不太上,這種態度在民間更為明顯一些。英國和法國的這種積怨可以說由來已久,但如果要給這份積怨選一個標志性的節點的話,或許那場橫跨一個世紀的戰爭,是個不錯的選擇。十四世紀中期,因王位繼承、領土和經濟利益等方面產生的矛盾,英國和法國之間爆發了持續近一百年的戰爭,這場戰爭也被稱作英法百年戰爭,最終法國以慘重的代價贏得了勝利。這場戰爭使得英國和法國徹底分家,從此走上了各自的道路。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于是出現了繼承問題。英王愛德華三世的母親是查理四世的姐姐,所以他便以自己是和法王血緣最親近的男性親屬為由要求法國王位,然而遭到了拒絕,因為法蘭西不承認女性的王位繼承權。如此一來,瓦盧瓦伯爵腓力得以繼承王位,即腓力六世。腓力六世繼承王位后,便將手伸向了佛蘭德地區,這種行為侵害了英國商人在這一地區的利益。作為報復,愛德華三世下令禁止向法國出口羊毛,并且在1337年的時候愛德華三世自稱為法蘭西國王,腓力六世一怒之下收回了英王在法國的全部領土,由此引發了戰爭。
這場戰爭看似是一場因王位繼承而引發的戰爭,但實際上有著更深層的原因。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蘭,從這時起英國國王便在英格蘭海峽兩岸均控制著大量的土地。等到英國金雀花王朝時期,英格蘭國王一度在歐洲大陸上控制著將近半個法國的領土,這樣的情況無疑嚴重的威脅了法國的王權。雖然在失地王約翰時期,英格蘭丟掉了在大陸上的許多領土,但是依舊有一些剩余的土地。這也無疑使英法兩國產生了矛盾,一方面是英王希望重新奪回曾經擁有的土地;另一方面是法王希望統一全國,徹底將英格蘭的勢力趕出大陸。
鼎盛時期的英格蘭
在戰爭的初期,英國對法蘭西北部發起了一系列突襲,但是并未能取得過多成效。然而,英國人在海上取得了全面的勝利,他們擊潰了法蘭西、西班牙和熱那亞的聯合艦隊,在此后很長的時間里都牢牢地掌握著英吉利海峽的制海權。1345年,愛德華三世對法蘭西再次展開了進攻,英王首先從波爾多登陸,準備征服被法王所沒收的加斯科涅地區,英軍在貝杰拉克戰役和歐貝羅什戰役中取得大勝。第二年,愛德華三世從諾曼底登陸直逼巴黎,法王腓力六世率大軍前來應戰,然而英王最終在克雷西戰役中取得大捷。在這之后,英軍攻下了法國北部城市加萊,這座城市也成為了日后英軍的重要補給點。
克雷西戰役中的英格蘭長弓手
由于之后黑死病在歐洲的爆發,雙方一度停戰,但1355年時英格蘭太子再次向法蘭西發起進攻。這時的法國國王約翰二世率領大軍前去阻擊,雙方相遇于普瓦捷,最終英軍再次取得一場大捷。在普瓦捷戰役中,大量法國貴族戰死,法王與兩位王子也成為了俘虜,只有王太子查理逃過一劫。這場戰役對于法國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因此法國王太子不得不選擇與英格蘭簽訂和平條約。在合約中,愛德華三世放棄法國王位,條件是獲得法國大片領土的合法統治權,而且向王太子索要大量贖金以釋放法王。
普瓦捷戰役
1369年,戰端再起,當年的王太子查理已經繼位法國國王,即查理五世。開戰后,英格蘭再次向法國發起進攻,但均收效甚微。法軍選擇用游擊戰術的方式來消耗英軍的實力,這樣的戰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戰爭走向也開始出現了逆轉。1372年,英格蘭海軍在拉羅謝爾海戰中遭到了重創,從此也丟掉了將近30年的制海權。1374-1380年間,英格蘭南岸頻繁遭到來自敵人的侵擾。
拉羅謝爾海戰
英格蘭在歐洲大陸上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英軍節節敗退丟掉了大量的領土。到1380年時,法蘭西已經基本收回了先前條約中所割讓的大部分領土。然而由于法王查理五世和著名將領貝特朗·杜·蓋克蘭接連實施,法軍停止了進攻,雙方進入了“非正式”的停戰。在這期間,法蘭西的王室發生了分裂。法王查理六世精神失常,貴族之間便開始為了權力相互斗爭,最終使得法蘭西王室分裂為奧爾良派和勃艮第派,這種混亂的狀態為日后英格蘭再度入侵埋下了伏筆。
1415年,英格蘭國王借法國王室陷入混亂的機會發動了進攻。此時的英格蘭國王是亨利五世,他在阿金庫爾戰役大勝法軍,并和勃艮第組成同盟征服了諾曼底,法國王太子查理此時逃往法國南部。在英格蘭和勃艮第咄咄逼人的態勢下,法國王太子不得不接受繼承權被剝奪的屈辱條件,合約規定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王位將由英王亨利五世繼承,亨利五世甚至與法國公主凱瑟琳結婚并生下一子。似乎英法合并已經是在所難免的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亨利五世竟然先離開了人世,在英王死后不久查理六世也去世了。這樣一來,繼承權又成為了問題的焦點。
阿金庫爾戰役戰局圖
英國和勃艮第支持由英國太子亨利六世繼位,而法國一方則支持王太子查理繼承王位。雙方再次爆發了戰爭,英軍一方在韋納伊戰役中擊敗法軍后繼續向法蘭西南部挺進,希望趁機全面擊潰敵人。英軍發動了奧爾良之圍,法蘭西的未來陷入了絕境。
然而在這危機關頭,情況出現了奇跡般的逆轉。1429年,一位農村少女面見王太子,聲稱自己受到了上帝的指引來拯救法蘭西,并勸說查理前往蘭斯加冕。這位少女便是日后為人熟知的圣女貞德。在說服王太子后,貞德成功帶領法軍在奧爾良瓦解了英軍的包圍。貞德一路高歌猛進,護送著查理前往蘭斯加冕為法蘭西國王。然而,貞德最終在戰斗中被勃艮第派俘虜,后者將她轉交給英格蘭人,最終英格蘭人對貞德進行了審判并將她處以火刑。
圣女貞德
然而貞德的死亡點燃了法蘭西人民的民族情感,在這種情感的鼓動下,法軍接連取得了勝利,而且勃艮第派也與法蘭西達成了協議,英格蘭此時完全陷入了被動。最終在查理七世的領導下,法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法蘭西收復了除加萊外的全部領土,英法百年戰爭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影視作品中的查理七世
百年戰爭對于英法雙方都是一場災難,尤其對于法國來講更是如此,因為戰爭主要在法國境內進行。然而,戰爭對英法雙方也帶來了新的未來,在英法百年戰爭之前,許多英國貴族同時在英格蘭島和歐洲大陸上均掌握土地,然而百年戰爭使這些貴族不得不在英法之間做出抉擇。這場戰爭促進了英法雙發的民族覺醒,就此他們逐漸產生了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概念。隨著戰爭的發展,法國逐漸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從此走向了稱霸歐陸的道路。而失去了大陸領土的英格蘭,也開始把注意力逐漸集中在海洋上,為之后成為“日不落帝國”積蓄力量。
[英]德斯蒙德·蘇厄德:《百年戰爭簡史》,文俊譯,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
[英]喬納森·薩姆欣:《百年戰爭:戰爭的試煉》,傅翀、吳畋、王一峰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
(浩然文史·ABC之友)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