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許多城里人都羨慕農村人有地有羊,空閑時間可以蹲在墻角曬曬太陽、聊聊天,吃的是自己種植的綠色無公害食品,還能享受到藍天白云無污染的健康生活。可現實真就如此愜意?筆者的老家在大西北河西走廊農村,自家有18畝地和40只小尾寒羊,自己開辟了一小塊菜
許多城里人都羨慕農村人有地有羊,空閑時間可以蹲在墻角曬曬太陽、聊聊天,吃的是自己種植的綠色無公害食品,還能享受到藍天白云無污染的健康生活。
可現實真就如此愜意?筆者的老家在大西北河西走廊農村,自家有18畝地和40只小尾寒羊,自己開辟了一小塊菜地,種植的綠色蔬菜能吃大半年。可是,當我告訴大家1年的全部收入之后,那些羨慕鄉村生活的城里人基本都會選擇默不作聲。
農村老家18畝地的真實收入
在附近的幾個村莊,我們村算得上土地比較多且土壤肥沃的那個村。這18畝水澆地是我們1家5口的全部土地,分攤到個人,每人3.6畝土地。
我們這里以前種植的農作物比較單一,以小麥為主,附帶種植玉米和土豆。在8年以前,我家的18畝地都是自己種植小麥,每年累個半死還賣不到幾個錢。
畝產1000斤左右的小麥,除去口糧、種子和種地成本,到手的錢所剩無幾。糧食價格10多年間都穩定在1.1~1.3元這個范圍內,1畝地的大概純利潤400~500元,就這還是豐收年景的收入,倘若遇到干旱年景,甚至面臨絕收的危機。
1畝小麥純利潤400~500元,18畝地的純利潤為450×18=8100元,小孩子都會算。欠收或者絕收的年景再另當別論,通常遇到這兩種意外狀況,口糧和種子都不保。
這幾年農村火熱的土地流轉,我們村也趕上了。自從實行土地流轉以來,雖然農民的收入沒有漲多少,但好歹解放了農村富余勞動力,使得村民能騰出更多時間從事第三產業。
去年有人承包了我們村的500畝土地種植飼用玉米,1畝地給付租金480元。我家的18畝土地,能收到480×18=8640元的地租款。按照現在的土地流轉市場行情,1畝地480元的租金確實偏少,今年已有不少村民早早吵著漲地租。
40只小尾寒羊的真實收入
單靠種地或地租款很明顯不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在此基礎上,家里老人為了拓寬生存渠道,又半圈養半放養了40只小尾寒羊用來增加收入。
目前在這40只小尾寒羊當中,繁殖母羊有25只,1只杜泊種公羊,剩余的14只全部為1~5個月不等的羔羊。
最近幾年的羊價還算比較有前途,半圈養半放養也節省了大部分的養羊開支,整體算下來,養羊的收入要比18畝土地的收入高出許多。
等羔羊長大一點就可以出售,老齡繁殖母羊也要適當淘汰。把這些養羊收入匯總起來,細算之后,半圈養半放養40只小尾寒羊1年的真實收入大概在40000元左右。
當然,年輕人也不可能守著這18畝土地和40只小尾寒羊過日子,全家人每年的支出是一筆大數字。為了追求美好生活,只好讓家里老人多受點累,我們年輕一輩選擇出門務工或者干點其他工作來維持生計。
1年的總收入
18畝土地的地租8640元,再加上40只小尾寒羊1年的真實收入40000元,合計1年的總收入為48640元。
光看表面現象似乎也不少,在西部地區能達到這個收入,最起碼不用忍饑挨餓。可是大家想過沒有?這48640元是我們全家5口人1年中全部的農業收入。具體到每個人身上,全年僅僅能分到9728元。
來作個簡單對比。
我妹考取了我們當地的事業編,現在的工作崗位已經堅持10年有余,扣除五險一金,到手的工資有60000元。拿出年收入60000元的事業編人員和年收入9728元的農民比較,您還會認為農村種地養羊的生活愜意自在嗎?
寫在最后:每次看到城里人羨慕我們農村人有地有羊、享受著藍天白云的自然風光,還能吃到綠色蔬菜的“休閑瀟灑”生活,我的內心就極度尷尬,甚至想笑。作為一名80后農村人,今天公布了自己1家5口18畝地加40只羊全年的真實收入,不知道那些艷羨者們會作何感想?
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