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權健和丁香醫生之爭已經被有關機構立案,從媒體角度,也已經上升到最頂級官煤。而且已經從虛假宣傳開始,立案調查傳銷問題。就是說,這次的定性可能就是權健這一類產業的定性。和長生生物,47集采一樣,都有非常強的指導性意義。權健之爭到底爭什么?如果拋
權健和丁香醫生之爭已經被有關機構立案,從媒體角度,也已經上升到最頂級官煤。而且已經從虛假宣傳開始,立案調查傳銷問題。就是說,這次的定性可能就是權健這一類產業的定性。和長生生物,4 7集采一樣,都有非常強的指導性意義。
權健之爭到底爭什么?
如果拋開銷售模式,是傳銷還是直銷,這是市場監管部門的職責,那么和真正醫藥相關的問題,筆者看來,就是兩樣:
1,權健的產品是否符合宣傳規定,這屬于保健品宣傳規范性問題。
2,權健的行醫是否符合監管條件,這有可能涉及中醫藥的行醫有效性問題。
根據權健集團官網介紹,權健經營范圍巨大。
這就不多說了,只是貼過來,不評價。
權健還有個“權健腫瘤醫院”,根據介紹醫院現有在冊職工400余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5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30余人,碩士生導師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7人。醫院以突出中醫藥為優勢,中西醫結合為主要特色,開展中醫中藥治療、手術治療、放療、化療、介入治療等多種療法,使腫瘤患者在醫院得到全面、系統、規范、個性化的治療,在同等治療的情況下力爭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
很明顯,權健是有醫療機構,藥材公司的,也就是說,權健是不是可以行醫配藥?如何行醫?這個問題很復雜!
當然所有嫉惡如仇的人,都恨不得一竿子把權健“全殲”,不過事態的發展不一定能夠讓所有人泄憤。
最容易認定的虛假保健品宣傳,沒有疑問,已經被聯合調查組立案調查,而涉嫌傳銷的問題,也會很快有答案。
不過筆者關注的問題,遠不止虛假宣傳和傳銷。
保健or治療?
筆者關注,首先保健品的內涵和療效暗示。
拋開權健的保健品特別明顯的宣傳治療效果,這很容易查處,但是療效暗示型保健品更容易在市場上大行其道。
國內外都有療效暗示的保健品。
海外:魚油,抗氧化,酵素,等等海外流行的大品種。
國內:燕窩,阿膠,腦白金,海內外異曲同工。
是藥還是保健品?
除了傳統保健品,國內有神奇的中藥護體,有些東西是保健品還是藥品,分不清,但是都是中老年保健市場的暢銷品。
鴻毛藥酒
鴻茅藥酒藥品標準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十四冊,處方含有67味藥味,規格為每瓶裝250ml和500ml,功能主治為: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用于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酸以及婦女氣虛血虧。
2002年,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換發批準文號,該品種批準文號換發為“國藥準字Z15020795”。后經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兩次再注冊,現批準文號有效期至2020年3月18日。
相比之下,勁酒就作為保健酒來宣傳,酒里加了中藥,宣傳有保健作用,功能羅列一大堆,不過沒有中藥批文。
匯仁腎寶片
也是個神藥,主治調和陰陽,溫陽補腎,扶正固本,增強體質、抗衰延年。用于腰腿酸痛,陽痿遺精,精神不振,夜尿頻多,畏寒怕冷;婦女月經過多,白帶清稀等。
批準文號是:國藥準字z20080627
不過官網宣傳,這是調養品,不知道調養品和保健品有啥區別。
匯仁藥業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5年度營業收入14.85億元,而其中約85%的收入來自于匯仁腎寶片銷售。據了解,匯仁腎寶片在2016年上半年的平均單位成本僅0.18元/片,直供終端價為1.11元,經銷價為1.9元。在2015年,匯仁腎寶片共賣出8.75億片,當年銷售額高達12.62億元。
就是說,有人把這種藥當飯吃呢!
中醫藥對醫療方法和藥的定義疑問
除了以上保健品,中醫藥還有個問題,就是行醫邊界無法確定。
磁針,火罐,推拿,火療,石療,食療,到了中醫手里,什么都是處方,一切都是治療手段。
無論是蚯蚓蜈蚣,還是地瓜三七,一切都是藥。
中醫藥里面,說你是藥就是藥,說有療效就有療效。治療沒有邊界,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沒有治不了的病,所以,就無法承擔醫療事故責任。
去醫院的醫鬧很多,但是很少聽說去綠豆館砍大師的,這才是世界的分裂。
說了那么多,舉了那么多例子,依然無法解決權健的兩大問題。
1,虛假宣傳的度的問題。
2,中醫藥行醫邊界問題。
怎么破?
市場監管的度
保健品的宣傳邊界
保健品是巨大的消費市場,是消費就是生產力,所以,保健品市場不可能被消滅,只能被規范。
保健品功效的認證,和保健品銷售宣傳的規范,將是非常重要的市場邊界。
筆者推測:
由于涉及到中國本土特色,中國傳統保健認知,關于中藥,中醫的“傳統”(我不得不打個引號)保健品的功效可能無法在宣傳中剔除。但是,邊界在療效,就是說,保健品,也許可以暗示功效,但是不能宣傳成藥品一樣具有對某種明確疾病的治療作用。什么“由內而外”,“強腎固本”,“提高免疫力”(免疫力可以包治百病!)等等功效宣傳可能還是會被允許的。
特殊之處還是在于具有藥品批文的特殊保健品,他們可以直接宣傳批文中的療效。掛著中藥,甚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旗號,怎么處理?筆者也無法想出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中醫藥的邊界
醫保局重要性突顯。醫保局的基本藥品目錄,和治療方法報銷范圍的規定,可以讓沒有明確療效的中醫和中藥逐步排除在外。修正中成藥的藥品說明書,重新修訂基本藥品目錄,規范按病種付費,這些改革會讓傳統中醫藥無法進入醫保的付費范圍之內。
這點非常強,老百姓看病,大部分還是依據是否能夠報銷,自費比例為第一優先選項。并無能力判斷治療的有效性,盲目相信醫院應該提供正確的治療方案。所以,如果一般疾病,不是特殊疑難雜癥,或者絕癥,醫保的導向,就是所有醫療方法,和藥品的導向,這點毫無疑問。
所以,醫保覆蓋率,和報銷比例的逐步提高,將擠壓一切非常規醫療手段的生存空間,特別是傳統中醫藥。
至于有錢任性的一族,他們到底是去吃綠豆,還是找王林,都不是社會應該關注的焦點。當醫保覆蓋率提升到一定比例,也許是90%,中醫藥,也許就要改名為中醫教,成為某些特殊群體的特殊信仰!
相對于權健腫瘤醫院,如果腫瘤治療被醫保覆蓋,而醫保覆蓋范圍擴大到絕大多數人群體。相信到那時去權健找中醫治療的人會驟降,因為既沒有療效保障,又不能報銷。當然中醫教的除外。
正面的醫療知識普及還是任重道遠,經濟手段是當下最佳手段。因此,醫保指揮棒,在針對醫療效果的甄別上,有特殊的作用。
兩擴大,一剔除!
擴大醫保覆蓋治療范圍,擴大醫保覆蓋人群,甄別有效治療效果,剔除非治療用藥。
教育大眾的責任最終在醫保!醫保的選擇,對于治療效果不明顯,無法驗證的中醫藥,和中醫保健品來說,其實是非常大的打擊。對于醫療療效方面所知甚少的普羅大眾,是把有限的錢留在被醫保確認的有療效的方面,去負擔自費部分?還是把希望寄托在同樣昂貴又神乎其神的保健品領域?
醫保范圍的擴大,對大眾醫療知識的傳播同樣起到決定性作用。出于對未知疾病的恐懼,以及不治之癥的畏懼。普羅大眾普遍有某一方面的精神寄托,自我蒙蔽。現在50歲以上人群中,從年輕開始參保的比例很低,因為當年一來城市化水平低,而來工業化水平低。大量農村進城人口并不是一開始就參加醫保,醫療知識極其匱乏,對治療,還是保健根本分不清楚。醫保就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去教育群眾,哪些是真正用來治療的,哪些不是用來治療的,所以想吃只能自己買。
相信,大眾最終會做出理性選擇。
更多文章請關注“勝研集”個人公眾號!
王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