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后輪轉向乍一聽有點邪乎,但其實這項技術幾十年前就有了,算不上什么黑科技,上到豪華車,下到買菜車,后輪轉向到今天在電子系統的加持下變得愈發普及和形式多樣先來插播一條,還記得藍翔吧,學廚師找虎振,挖掘機到藍翔聽說藍翔技校改名了,新簡稱我不太敢說
后輪轉向乍一聽有點邪乎,但其實這項技術幾十年前就有了,算不上什么黑科技,上到豪華車,下到買菜車,后輪轉向到今天在電子系統的加持下變得愈發普及和形式多樣
先來插播一條,還記得藍翔吧,學廚師找虎振,挖掘機到藍翔
聽說藍翔技校改名了,新簡稱我不太敢說……
這和今天的主題后輪轉向有何干系,不知你是否留心過,藍翔學業有成后開的叉車就是采用后輪轉向的,叉車主要用于貨場倉庫的裝卸或短途運輸,工作場地較小,轉向頻繁,常需要原地轉向。因此,叉車的轉彎半徑要比其他車輛小。如果是后輪轉向的話轉向角度就大,轉向所需的地面面積小,再加上后輪偏小,那么轉動半徑就會變小,從而使轉動變得十分靈活。
同理,汽車要是后輪也能轉向不是也能事半功倍嘛。是的,一向別出心裁的法國人最先這么干了。世界上有兩個“發明”,一個是法國車調校的扭力梁,一個是歐寶的瓦特連桿,將非獨立懸掛玩出花兒來就這二位。
而雪鐵龍還有一寶就是后輪隨動轉向,簡稱PSS。他們在90年代初的雪鐵龍ZX,也就是富康的前身,率先采用了后輪隨動轉向技術。90年代期間,雪鐵龍獨創的液氣主動懸掛、后輪隨動轉向成為了金字招牌,以至于后來的富康、愛麗舍、標致206、307等一票PSA的車都沾了光。
PS:后輪轉向也就幾度內,可不是向下面這樣喔
幾塊膠皮的事兒
實際上,雪鐵龍的這個后輪隨動轉向技術并不算復雜,就是在后軸總成與車身之間的連接采用專門設計的自偏轉彈性墊塊,于是后軸就有了隨動轉向功能。而后輪隨動轉向的功能就是在汽車轉向行駛時,后輪跟隨自偏轉一個角度,從而緩解車輛快速轉彎以及急轉彎時的轉向不足。
后腿還能內八字,本田大法好
后輪轉向作為輔助前輪的作用而存在,主要目的是減小轉向不足和過度,提升操控性能。雪鐵龍之后,本田,確切說是謳歌將這一技術進行了升級,這套系統叫“PAWS”四輪精準轉向,不同于剛才的橡膠塊了,本田采用了電控系統,簡單說就是用電腦來控制左右后輪的轉彎束角。
舉個例子,轉右彎時,電腦會控制后輪向左微轉,讓車輛穩定過彎。更厲害的是,當車輛緊急制動時,左右后輪會向內微轉,好比一個內八字,提高減速時車身的穩定性。并線時,后輪的束角會按照并線的方向而微變,所以本田稱其為四輪精準轉向。
歐美廠商遍地開花
四輪轉向技術大放光彩后,向來以操控作為準繩的歐洲車企廣泛采納,比如上代5系、7系、5GT、這代Q7,新一代奧迪A8L、保時捷911、panamera、新卡宴、凱迪拉克CT6等等太多太多了。所以現在再提后輪轉向也就不足為奇。
他山之石
理論上現在的后輪轉向基本上都是在后軸增加一整套轉向機、轉向拉桿、控制電機單元等,但代價也有,增加了重量和成本,侵占了空間。眾所周知,現在依靠強大的電子系統,四驅車的后輪也能將動力分配給外側車輪或對內側車輪進行一定程度的制動。
比如雷克薩斯LX570,在越野模式下,電子系統能巧妙地對轉彎內側后輪施加制動,類似坦克那樣,這樣轉向半徑就大大縮短,一定程度上相當于后輪轉向。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