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時候啊,這病人和醫生之間,真的需要緣分,有時候緣分還沒到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匪夷所思甚至讓人有些無奈的結局。昨天,我碰到一個病人家屬,她的母親剛剛因為咳嗽去拍片子,發現肺里有個“占位”。于是一家子直接進入了最高級的戰備狀態,作為女兒,她把所
有時候啊,這病人和醫生之間,真的需要緣分,有時候緣分還沒到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匪夷所思甚至讓人有些無奈的結局。
昨天,我碰到一個病人家屬,她的母親剛剛因為咳嗽去拍片子,發現肺里有個“占位”。于是一家子直接進入了最高級的戰備狀態,作為女兒,她把所有網上有名氣的醫生都羅列了下來,一個一個開始找。
一折
她首先在一家國家頂級三甲醫院A就診,住在呼吸科。
在這里通過做CT發現左肺上葉有一個占位,并伴有阻塞性的肺炎。于是這家醫院很專業地安排了氣管鏡檢查,很可惜,氣管鏡并沒有成功地取到病變,但這次氣管鏡的經歷已經讓患者感覺生不如死,她表示哪怕不治這個病,也不能再做一次氣管鏡了。
然而正在這時,患者突然聽隔壁床的病友說,“這穿刺可千萬不能做,穿刺之后,后背要疼半年多呢”,于是她打定了主意,穿刺她也不做,要不就直接做手術,要不就干脆不治了。
但是由于這位患者病變的位置非常不好,和肺動脈有一些關系,因此如果直接手術的話還是存在一定難度。
那這家沒辦法,患者又轉到了另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三甲大醫院B,在這家醫院發生了更匪夷所思的事情。
二折
醫生看了患者的片子之后,說這個肯定做不了手術,并且把手術所有的并發癥描述得慘絕人寰,之后推薦了一種方法。
“你先做免疫治療吧,沒病理也是可以協調的,只要你簽個免責聲明,后續都是沒問題的?!?/p>
家屬聽了,也有很多疑問:沒有病理的話,如果不是癌,或者這個東西對免疫治療不敏感的話,那這兩個月不是都耽誤了么?
醫生并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最終也只是提出了這一種方案。
到這個時候,這家已經完全蒙了,于是他們又回到之前的A醫院。
A醫院回復說,可以手術,但是手術的目的就是把腫瘤片下來一塊。
三折
患者家屬還是不能信服,所以開始在網上各種找人咨詢,當然,這也包括我。
我們不去評價這個治療的過程,只能說如果是我自己的親人的話,那么我會建議首先是做氣管鏡,失敗之后CT穿刺,明確病理的情況下做兩周期化療評估療效,然后手術治療。
如果手術醫生有充分把握的話,也不是不能考慮直接手術切除,患者和家屬應當對選擇有絕對的知情權,畢竟這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病理。
但是我們現在能夠明顯的感受到,患者家屬已經不相信大夫了。
這樣的家屬,往往會糾結到一定程度,然后延誤最佳的治療。這并不是患者的錯,也不全是醫生的錯,而是疾病在一定特殊的情況下,就是會出現不同機構診斷意見不一致的可能性。但是患者并不能理解這種“怎么治都不算錯”的現實,反而會認為是醫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導致的,而且他們并沒辦法去判斷醫生的水平到底孰高孰低。
不可避免的醫療信息不對等,以及醫療水平的差異性,決定了國人看病存在兩個極端:
一個極端是非常簡單,患者信任醫生,醫生信任患者,那么結果皆大歡喜;
另一個極端就是互相不信任,導致患者四處求醫確認,而醫生一看這么多醫院都看過了,則擔心患者刺頭,于是推來推去誰也不肯接。
來自醫生的建議
那么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在這里請允許我為患者家屬提一些建議:
1. 不要認為找到的醫生更多,拖的人越多就一定會有幫助,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倒忙。一個醫生如果覺得自己的意見被患者家屬拿去各種比對質疑,一定會降低對患者的信任度。
2. 不要讓患者聽信什么隔壁床病友、鄰居、親戚等人的說法,這些人的錯誤理論對病人的洗腦有時候非常麻煩。
3. 一個醫生如果把別人的某種說法說得一文不值,卻又把自己的治療方法,特別是某種新藥說得天衣無縫,那這個醫生一般是不值得信任的。
4. 三甲醫院的網紅醫生,有時并不代表他的實際水平特別高,不如平時結交一些真正的醫生朋友,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也會真正地幫助到你。
感謝您的閱讀。
劉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