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姑娘們在家看到驗孕試紙上的兩道杠之后,應盡早到醫院做可以證明懷孕的相關化驗或檢查,如血妊娠試驗、尿妊娠試驗或B超檢查。只有拿到確定懷孕的證據后,才能帶著夫妻雙方的戶口本或暫住證、夫妻雙方的身份證以及計劃生育服務證到當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理
姑娘們在家看到驗孕試紙上的兩道杠之后,應盡早到醫院做可以證明懷孕的相關化驗或檢查,如血妊娠試驗、尿妊娠試驗或B超檢查。
只有拿到確定懷孕的證據后,才能帶著夫妻雙方的戶口本或暫住證、夫妻雙方的身份證以及計劃生育服務證到當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理孕產婦或母子健康檔案。有了這個檔案,你就有資格選擇合適的醫院建檔(如果這本書正式出版的時候相關政策有了新的調整,那就要依據現行政策準備材料)。
什么時候可以建檔
大多數醫院會讓孕婦在孕12周左右建檔,很多醫院都會限制名額,因此請務必提前聯系好建檔醫院。建檔后孕婦要做一系列檢查,如血常規、血生化、血型、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血糖、血壓等檢查。這些檢查都不止做一次。很多人在孕6~8周第一次去醫院檢查的時候就選擇去自己想要建檔的醫院。有些醫院可以提前預約建檔,你最好事先打聽清楚,有備無患。
應該選擇什么醫院建檔
選擇建檔醫院建立檔案,對整個孕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意味著整個孕期你將接收到的醫療服務和健康保障都是由這家建檔醫院提供的,不出意外的話,孩子也將在這里出生,因此選擇建檔醫院時要格外謹慎。
下面我要說的內容很重要,請你和先生一起認真閱讀。要選合適的建檔醫院,共分幾步?三步!
第一步:看距離
這是個最實際的問題,因為整個孕期去醫院的次數保守估計得有十幾次,尤其是到孕晚期,稍有風吹草動,孕婦就要立馬去醫院,有時候一天去個三四趟都是常有的事兒。如果孕婦再患有一些慢性病或出現并發癥的話,那就更不用說了,肯定去得更頻繁。對于孕婦和家屬來講,去一兩次還好,遠點兒就遠點兒,但如果老這么折騰,那就得認真選家近的建檔醫院。不然,最后受罪的只能是孕婦本人。
也有一些人最終選擇了很遠的建檔醫院,但是他們專門在醫院附近租了房子,這是因為他們就認準這家醫院,住在其附近圖的就是產檢的時候足夠方便。
在考慮距離這個因素的時候,有三點需要注意:
(1)這里的距離包括兩段,一段是工作單位到建檔醫院的距離,另一段是家到建檔醫院的距離。很多孕婦在孕早期及孕中期仍然會上班,而且這時多數孕婦會從工作單位出發去醫院產檢,或者產檢完后直接回工作單位上班;而到了孕晚期,大多數孕婦會在家人的陪同下從家出發去醫院,所以這兩段距離都需要考慮。尤其是上班的孕婦,建議在孕早期就做好整個孕期的工作和居住規劃。這樣才能做到有條不紊,避免來回折騰。
(2)距離最好在5 km以內,或者可以這樣說,開車的話20分鐘以內可以到達的醫院就行。雖然孕期去醫院時大多不是急診,但是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就要盡快到達醫院,否則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孕婦、孩子都可能會有不可預測的危險。如果家里有車的話,最好可以讓先生提前開車熟悉一下去醫院的路線,到時萬一遇到緊急情況,可以不慌不忙地安全抵達醫院。當然,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選擇撥打120坐救護車。
(3)也可以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車、地鐵或輕軌。它們各有各的問題,公交車容易遇上堵車,行駛不太平穩,而地鐵相對平穩,但客流量大,空間相對密閉,上下樓梯多,若趕上早晚高峰可能還會有更糟糕的體驗。我也確實在上下班的路上見到過很多擠地鐵的孕婦,有的孕婦看起來孕齡都挺大了,我真替她們捏把汗……然而,在大城市打拼確實不容易,如果家里有車或有條件打車的話,誰又愿意來擠地鐵呢?
唉,不說這些了。總之,在距離方面需要考慮以上這些因素。
第二步:看醫院水平
供我們挑選的醫院大體上就這么幾種:三甲大型綜合醫院、三甲大型綜合醫院的國際部或特需部、三級綜合醫院、市(區)級婦幼保健院、私立醫院等。別著急,挨個兒給你分析一下。
三甲大型綜合醫院 這類醫院的醫療水平肯定沒什么可挑剔的,只要是三甲大型綜合醫院,肯定有婦產科(這是國家規定的)。在很多人的意識里,不同醫院的婦產科水平相差很大,但其實主要是婦科水平有比較明顯的差別,而產科水平基本沒啥差別,畢竟生孩子是剛需,大部分常規業務都是沒問題的。
但是綜合醫院的優勢主要就體現在“綜合”上面,這意味著醫院的科室設置得很全面,萬一遇到婦產科以外的問題,可以在院內召集各個科室的醫療力量來共同應對。
當然,三甲大型綜合醫院的優點很明顯,缺點也很突出,這就不用多說了,大家也都知道,在電視或新聞上也沒少看到:患者多、環境亂、服務差……反正能想到的就診體驗差方面的問題三甲大型綜合醫院都有。很多醫院能維持常規診療服務而不出岔子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它們在改善就診體驗方面也非常努力,但收效甚微。現在醫患矛盾愈演愈烈,這確實讓人和醫院越來越為難。
三甲大型綜合醫院的國際部或特需部 不是所有醫院都有這兩個部門,有這兩個部門的醫院基本上是全國都聞名的那幾家醫院,我就不提具體名字了。直接說條件,因為有價格作為門檻,所以這個地方環境好,患者少,服務也到位。只不過它們限人數,有時候甚至不對外開放,因此如果有打算的話,最好提前了解清楚。
三級綜合醫院 一般是指市(區)級的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其中有不少是服務體制內的醫院,如電力醫院、鐵路醫院、民航醫院、煤礦醫院等。從級別來看,其各方面都要比三甲大型綜合醫院差一個等級,優點并不是很突出,當然缺點也不是太明顯。婦產科基本都有,我的幾位師姐就是在三級綜合醫院工作的。從她們的反饋來看,平時工作不忙,處理日常問題綽綽有余,但是如果遇到棘手的危重患者,她們可能就沒法兒應對。這類患者就可能需要轉診。
市(區)級婦幼保健院 你所在的城市或地區都有,它們承擔了大多數孕產婦及嬰幼兒的保健工作。絕大多數本身沒什么太大的問題,一般情況良好的孕婦都可以選擇這類婦幼保健院。它們專注于婦幼領域,患者不多,也不雜。也正因為專注,所以它們會有很多針對孕產婦的貼心設計。當然,不要光聽名字就覺得這類醫院水平不行,其實有些地方的婦幼保健院的水平不亞于三甲大型綜合醫院,有的婦幼保健院后期會直接發展為大型婦產醫院,如北京婦產醫院。
當然,在婦產科之外的領域,這類醫院就存在明顯的短板,如果遇到無法處理的情況,有時候也需要請外援或將患者轉診。
私立醫院 這類醫院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一些優質私立醫院,不僅有較高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而且非常在意患者的反饋,畢竟這類醫院主要是靠口碑來獲得更多患者的。一個地區可能就那么幾家私立醫院,有的城市可能干脆都沒有像樣的私立醫院。
當然,除了收費比較高以外,私立醫院的特點還有醫療設備和床位數都很有限,可以說它們提供的是一對一的服務,全方位呵護患者,患者不會受到其他人的打擾……但換個角度想,也可以認為:這類醫院的醫療力量不足,患者承載量有限。總之,各有利弊。
私立醫院有時候也可能需要請外援或將患者轉診。此外,私立醫院的很多費用是不能報銷的,因此有些私立醫院存在挑選患者的情況,通常它們會拒絕本身就患有它們處理不了的疾病的孕婦,畢竟這類孕婦很可能最后還得去三甲大型綜合醫院。
第三步:依據個體情況做出合適的選擇
簡單來講,具體分以下幾種。
(1)一般情況良好(血壓、血糖、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等均正常),沒有基礎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傳染性疾病(艾滋病、梅毒、乙肝等)、潛在的遺傳性疾病及遺傳風險的孕婦。通常這類孕婦孕期平順,是我們認為的“優質孕婦”。這類孕婦對醫療水平的要求不高,選擇醫院時盡可能選擇就診體驗好的,沒必要非得去大醫院。其合適的選擇是婦幼保健院、三級綜合醫院、私立醫院。
(2)一般情況不算太好(偶爾會出現感冒、發熱、血壓波動等情況,孕期有可能加重),但是其他方面都沒有什么問題的孕婦。通常這類孕婦偶爾會出現一些小異常。其合適的選擇是婦幼保健院、三甲大型綜合醫院、三級綜合醫院、私立醫院。
(3)一般情況不好,且有一種基礎疾病的孕婦。這類孕婦可能需要更加可靠的醫療服務和保障,必要的時候需要轉診。其合適的選擇是婦幼保健院、三甲大型綜合醫院、三甲大型綜合醫院的國際部或特需部。
(4)平時健康狀況不好,且有幾種并發癥或其他風險的女性。對于這類女性,一般我們不建議其懷孕。若這類女性懷孕了,還特別想要這個孩子,其合適的選擇是三甲大型綜合醫院、三甲大型綜合醫院的國際部或特需部。
講到這里,我相信你心里應該已經有答案了。
但是,我還想再補充一點。
如果覺得自己所在地區的醫療水平不行,或者想去外地生孩子的話,那除了要考慮交通的問題,還要考慮很多程序上的事情,如要辦轉診單,因為只有辦了轉診單,才可以報銷醫保和生育險。這種異地生育的情況我們也遇到過,如果折騰來折騰去,最后沒辦成的話,結果要么是自己承擔費用,要么是再回到原來的醫院……總之,幸福指數是會下降的,所以希望大家在選擇建檔醫院之前要先想清楚。
最后,你肯定還想問一個問題:如果醫院里有熟人,該怎么選?
事實上,在當前這個社會,如果醫院里有熟人,那基本上就算是有特權了。如果可以隨便掛號,隨便住院……那基本上就算率先實現醫療自由了。但對其他患者來講,這可能就不公平了。
但問題是那個醫院里的熟人也不一定能幫你做出最合適的選擇,相反,你有可能因為過于相信這個人而做出錯誤的選擇。所以,我就來做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那個醫院里的熟人,幫你分析清楚什么才是最適合你的選擇。這樣就算你沒有醫院里的熟人,也能做出相對合適的選擇。
何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