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掃雷的長征路剛剛結束,要開始新的長征路,這條路上,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边@是一個傷痕累累的身體。肉眼可見的是從脖子到肩膀、到腹部,再到大腿,凌亂分布的幾十條傷疤,粉紅色的凸起與褶皺,像蚯蚓一樣,爬滿了軀干。他的眼睛完全失明,眼球被摘除后
“掃雷的長征路剛剛結束,要開始新的長征路,這條路上,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strong>
這是一個傷痕累累的身體。
肉眼可見的是從脖子到肩膀、到腹部,再到大腿,凌亂分布的幾十條傷疤,粉紅色的凸起與褶皺,像蚯蚓一樣,爬滿了軀干。他的眼睛完全失明,眼球被摘除后戴上義眼片,長時間隱藏在墨鏡之下。兩只手已經截肢,小臂僅剩二分之一,甩動空空的袖管成了慣常動作。
△2019年10月24日,重慶西南醫院康復樓,杜富國正在用輔助具吃飯。(攝影 李凱祥)
身體屬于掃雷英雄杜富國。2018年10月11日,27歲的杜富國在執行掃雷任務時,一枚加重手榴彈突然爆炸,他渾身是血,被抬下雷場。
時隔一年,失去了雙眼與雙手的戰士正在慢慢適應新生活。為了康復與生活自理,他大大小小的手術做了無數個,先后使用了十幾件假肢等輔助工具。
從練習獨自穿衣吃飯,到鋪床疊被,再到寫字,他經常說,“掃雷的長征路剛剛結束,要開始新的長征路,這條路上,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接受現狀,只用半個月
在病房,他開心地介紹,自己現在的三個好朋友:小愛、小度、天貓精靈,這都是好心人送過來的。他在上面聽歌、聽書,國防和軍事類是最喜歡的。聽聽軍營那些事兒,成為杜富國貼近軍旅生涯的另一種方式。
回憶過去,他毫不避諱眼睛這個話題,他說:“我以前視力可好了,100米、200米打靶每次都中,隨便一打就是優秀?!?/p>
負傷后剛蘇醒時,他還不了解自己的傷情,旁人也不敢告訴他,小伙子樂呵呵保證,得多吃點有營養的,早點回歸雷場。
現在,回憶起那次使他失去雙眼和雙手的爆炸,杜富國說自己從來不后悔,“我受傷后,半個月就接受自己了,我不后悔,如果后悔就接受不了自己”。
洗漱穿衣,自己可以
早上六點半,位于重慶的西南醫院康復樓里,附近軍校起床號準時響起,杜富國從黑暗中醒來,然后在黑暗中摸索。
衣服在睡前就擺放在固定位置,他挪到T恤的位置,先用鼻子蹭衣服,分辨正反面,有的衣服靠商標或者褲帶分辨,碰到前后一樣的,戰友就在正面別上個淺藍色的小熊掛件,方便杜富國分辨。
分清正反面后,杜富國用牙齒咬起衣服一端,伸胳膊,頭鉆進去,左右搖晃兩下就穿好了上衣。
失去雙手,他正慢慢熟練新的洗漱方式,用僅剩一截的右胳膊夾住牙刷,把牙膏從擠壓盒里擠出,牙膏總是沾不到牙刷上,他試了好幾次才成功。洗臉、擦臉、刮胡子,如今他都能用殘臂熟練完成。
失去雙眼和雙手一年后,如今杜富國已經能一個人完成日常洗漱穿衣。
用軍人標準要求自己
比起當兵時,杜富國的速度慢了太多,但他堅持用軍人標準要求自己。洗漱后他要疊軍被,先是繞著被子走一圈,用半截小臂把被子撫平,然后打出褶,小心翼翼,五分鐘過去,“豆腐塊”成型。再花十分鐘時間,把被子移到床頭,拉平床單。
爆炸導致他的耳膜穿孔,聽力嚴重受損,如果在吃東西,那外界對他就是一片靜默,只能聽到咀嚼的聲音。
早上7時30分,杜富國準時吃早飯。右胳膊綁上一段樹脂做的假臂,前端是一個勺子形狀,他已經學會自己吃東西。吃飯的時候,他嚼得很快,吃完一些就停下來,豎著耳朵,聽聽飯桌上戰友們在說什么,不時問一句:“你們吃飽了嗎?”調整自己吃飯的速度。
4根細長的針管拿到病床前,杜富國該打疤痕針了。
他的身體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傷疤。這些傷疤“有毒”,需要每隔半個月打一次疤痕針,“打到和皮膚一樣平就不用打了。”醫生說。
臨近打針,護工和戰友都來到屋里,杜富國調皮地說:“打針的時候要來好幾個人,你猜他們干什么?來壓著我。”最難的是開始,傷疤硬硬的,護士只能用力往里面推針,疼得他直冒冷汗。
痛到極點,他嘴巴張到最大,眼睛緊閉,臉憋得發紅,忍著不讓自己喊出來,半截小臂忍不住翹起,肚子因劇痛吸氣而狠狠癟下去,露出根根分明的肋骨。
四根針管,整整60針,剛一打完,他緊張的表情一下不見了,笑了出來,露出潔白的牙齒。
練字學習,戰勝自己!
從去年12月21日來到西南醫院,他在這里度過300天了。杜富國現在已經可以自如上下樓梯,不用人扶。
回到房間,他拿出自己的平板電腦,那是為盲人特別設計的,可以把所有的按鍵與文字轉化成語音,杜富國已經可以用小臂熟練操作,他打開音樂,走到隔壁的康復室。
康復師張鑫給他做康復訓練有一段時間了,每天上午、下午各一小時,主要活動他的手臂肌肉。他自己也在積極做康復訓練,光是吃飯的輔助器,已經換到第三個,越來越順手。
醫院為他配了一只機械手,可以做出“開、閉、旋”三個動作,對應“張開手、握手和轉動手腕”。眼下,他們正在調整這只“手”,4月份配的,但杜富國瘦了,需要再緊一緊臂圍。和受傷前相比,他瘦了20多斤。
杜富國還學著靠盲杖走路,左中右三點定位,方便他以后自己去陌生的地方。剛練習使用盲杖不久,他還不能完全熟練,有時候會去抓一下身側的醫生,需要感受到別人的存在,這樣讓他“有安全感”。
他也在練字,在右邊小臂上綁住一支筆,靠左邊的小臂定點起筆,如今已經能寫出自己的名字,寫出“不忘初心”等不少字。幾乎每天,他都要練上一個多小時,左臂被涂得黑乎乎一團。
杜富國在嘗試學習各種各樣的新事情,雖然還沒拿準以后究竟要干什么,但他心里一直有股勁,“我總是要做點什么的”。
跑3公里只用13分鐘
杜富國進行康復鍛煉時,康復師指導他做平板支撐,每分鐘一組,他把雙腳改成單腳撐地,康復師笑著說,“富國,自己增加難度嘍。”
他迫不及待地想讓自己變更好,在反重力跑臺,一跑就是三公里、五公里,汗水打濕衣服??祻蛶熃榻B,他現在跑三公里,大概只用13分鐘,比一般成年男子速度還要快。
每個剛接觸杜富國的人,都小心翼翼,怕不小心問到他的傷處,但他自己卻終日笑呵呵的。剛告訴他失去雙眼雙手時,醫院還專門安排了心理疏導,但沒料到,杜富國平靜接受了,還反過來安慰別人。
談到未來,他還不太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能確定的是,他想留在部隊,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他形容自己過去走了一段掃雷的長征路,之后要走一段新的長征路,一切才剛剛開始。
致敬英雄!
杜富國,加油!
(來源:央視軍事)
監制 | 劉一鳴
主編 | 孫毛寧 徐蕾瑩
編輯 | 張聰
高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