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肺癌骨轉移時,癌細胞易對正常的骨組織構成破壞,使得破骨細胞釋放細胞因子被激活,進而發生溶骨反應情況。溶骨反應,就是破骨細胞活躍,破壞骨的正常結構,導致骨溶解。肺癌常見骨轉移部位肺癌骨轉移男性多發,年齡多在50歲以上。好發于肋骨、脊柱、骨盆及
肺癌骨轉移時,癌細胞易對正常的骨組織構成破壞,使得破骨細胞釋放細胞因子被激活,進而發生溶骨反應情況。溶骨反應,就是破骨細胞活躍,破壞骨的正常結構,導致骨溶解。
肺癌常見骨轉移部位
肺癌骨轉移男性多發,年齡多在50歲以上。好發于肋骨、脊柱、骨盆及顱骨,其次為肱骨、股骨,也有轉移至脛、腓、尺、橈及足骨者;破壞灶單發或多發,大多為溶骨性破壞,邊緣模糊,骨皮質常有破壞。
轉移跡象
如果這些部位出現酸漲、困痛、不舒服,走路骨骼有異響的時候,就要考慮是否有骨轉移了,這個時候 就應該去醫院做骨掃描,只要涉及這些敏感部位的疼痛,不舒服感,都應該首先考慮是不是有骨轉移的跡象了。
不過有些骨轉移可能掃描不出來,這時候可以做在疼痛部位做CT或者MRI來確診。
骨轉的癥狀
癥狀主要表現為疼痛,腰痛、骨痛,當癌細胞轉移到脊椎的時候,由于脊柱部位神經豐富,有可能會出現翻身痛、感覺異常,如果侵犯到了控制四肢的神經,還有可能會手腳活動障礙,如果重點承重部位骨質破壞,甚至會造成癱瘓,如果累及到了控制骨盆的神經,還可能出現大小便失禁等癥狀。
指南上肺癌骨轉移的治療
2017.V5 NCCN指南提到,1、如果肺癌骨轉移有骨折風險,可選擇姑息外照射RT手段治療。2、考慮用雙磷酸鹽或地諾單抗治療。
上面所說的姑息外照射RT手段就是通俗來講的放療,放療對于轉移性骨痛是標準治療,但是這種方法能緩解疼痛,卻沒有辦法改善骨質的破壞的情況,并且有一定副作用。
一般放療的劑量有以下幾種:
①300 cGy/次,共10次;
②400 cGy/次,共6次;
③400 cGy/次,共5次;
④800 cGy/次,單次照射適合于頑固性疼痛、已發生或即將發生的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推薦這個劑量。
雙磷酸鹽為肺癌骨轉移治療中最為常用的藥物治療,能夠阻斷骨質分解、惡性生長情況。
而雙磷酸鹽中的唑來膦酸,是屬于當前臨床方面臨床效果較強的雙磷酸鹽。降低破骨細胞在骨質吸收位置的聚集情況,同時,能夠使得腫瘤細胞凋亡。這一藥物還有起效速度快、作用時間長、易于耐受等優點。
在腎功能尚可的情況下,如經濟條件許可,推薦進口唑來膦酸注射液靜脈滴注,每年一次(5 mg,一針3千多);如經濟條件不允許,也可使用國產唑來膦酸注射液(4 mg,一針400左右,國產唑來膦酸注射液批準的適應證是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引起的骨痛,這一點需要注意),效果可能稍差。
但是唑來膦酸也有一些一些副作用,包括發熱、疲乏、寒戰、骨關節痛和肌痛、骨折,最嚴重的還有下頜骨壞死。
使用雙磷酸鹽應該注意監測患者的血清電解質水平。
雙膦酸鹽可以與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XL184、止痛藥聯用。
長期使用雙膦酸鹽應注意每天補充500 mg鈣和適量的維生素D。
對于腎功能不全的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地諾單抗是一種單克隆抗體,治療肺癌骨轉移效果很不錯,就是比較貴。
治療有效的信號:
影像上:病灶破壞區縮小,周圍出現硬化邊或硬化邊增厚,核素濃聚區減少或減低,MRI T2加權像信號減低等,都說明治療有效。
癥狀上:疼痛減輕,止痛藥使用明顯減少。因骨轉移所導致的功能障礙部分緩解;
治療無效的信號:
疼痛略減輕或無明顯緩解,止痛藥物劑量不能減少。
以上就是關于放療和雙磷酸鹽治療肺癌骨轉移的基本情況。
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