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原料藥漲價讓藥企的生存舉步維艱。今年不少醫藥企業的代表提到原料藥價格不合理增長,導致正常的生產受到了影響,甚至由于價格倒掛導致產品停產,退出市場。羚銳制藥董事長熊維政指出,目前原料藥企業審批數量少,造成供不應求,一些生產企業或經銷商暗地結成
原料藥漲價讓藥企的生存舉步維艱。
今年不少醫藥企業的代表提到原料藥價格不合理增長,導致正常的生產受到了影響,甚至由于價格倒掛導致產品停產,退出市場。
羚銳制藥董事長熊維政指出,目前原料藥企業審批數量少,造成供不應求,一些生產企業或經銷商暗地結成聯盟,控制供給行政壟斷,人為抬高原料藥價格。
事實上,原料藥壟斷經營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這也造成一些生產廠家無原料藥可以采購,直接導致原料藥價格大幅上漲。在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的調研品種中,價格漲幅最高達到原價的70倍。
更令人擔憂的是,原料藥漲價似乎并沒有降溫的勢頭,未來藥品終端市場的價格將不可避免的持續增長。
集體控訴 原料藥市場價格壟斷
現如今,“看病難”、“看病貴”已成我國醫改中的一大難題,很多人將原因都歸咎于藥企,但殊不知,原料藥壟斷導致價格上漲也讓各家藥企的掌門人苦不堪言。
康恩貝董事長胡季強表示,原料藥壟斷市場,價格一再上漲,讓生產企業很難受,“價格提升20—30倍,搞得我們沒法生產。”
近年來,部分品種普藥的原料藥壟斷經營現象日益嚴重。特別是,部分短缺的原料藥品種,本來生產廠家就少,若形成價格聯盟很容易出現壟斷現象。不少廉價藥退市也是因為原料藥的價格上漲,導致生產企業“無利可圖”,從而打消了生產積極性。
胡季強介紹,一款名為“尿酸”的原料藥售價僅為30—40元/公斤,但就在這幾年,一度上漲至900元/公斤,致使公司無法進行正常的采購生產,最終由政府部門介入調整其價格,產品才能再次生產,保障市場供應。
而康恩貝的遭遇,顯然并不是個案,全國人大代表、羚銳制藥董事長熊維政也有著相同的經歷。他表示,此前樟腦的市場售價從8、9萬/噸,幾年之間一躍漲至30萬元/噸,原料藥價格上漲,嚴重影響了藥企的生產工作。
業內普遍認為,之所以會形成目前價格壟斷的現狀,源于目前針對原料藥企業的審批制度。依據現行的《藥品管理法》的規定,藥品生產企業生產藥品所使用的原料藥,必須具有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核發的藥品批準文號或者進口藥品注冊證書、醫藥產品注冊證書。
但關鍵在于,現行的注冊管理辦法對舊六類的所有原料藥均限制為單獨申報,限制原料藥與多家制劑企業聯合申報,不允許同一個原料在申報過程中向多個相同劑型制劑申報單位提供原料來源。
這些規定盡管保證了原料藥產品的生產質量及工藝,但也大大削弱了原料藥市場的參與度和競爭性。對此,熊維政建議,放開原料藥準入制度,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讓具備藥用原料生產的非藥品生產企業可以生產藥用原料,同時物價部門要加強價格監管,以確保藥品安全。
行業頑疾 發改委出手治理亂象
事實上,自2016年以來,各家原料藥企業由于環保等各項指標越來越嚴格,直接帶動成本不斷上升。
2016年11月,哈藥集團制藥總廠上調青霉素工業鹽價格至50元/BOU;國內維生素B1廠家停止對外報價,維生素B1漲價預期增強;中化帝斯曼制藥將統一上調頭孢類原料藥價格;華北制藥河北華民藥業上調口服頭孢原料藥價格,頭孢氨芐最新報價300元/公斤;頭孢拉啶價格穩定390元~395元/公斤;頭孢羥氨芐價格430元~440元/公斤。
2017年1月,阿莫西林側鏈對羥酸系列產品價格上漲,對羥酸報價漲到55元/公斤,系列產品同步上漲,羥鄧鹽甲酯75元/公斤。
2017年6月7日,維生素D3的市場公開報價由69元/公斤上漲至82.5元/公斤,6月8日價格繼續上漲至85元/公斤,到6月30日已漲至435元/公斤,漲幅超過500%。
業內人士預判,因本輪漲價背景是環保壓力趨嚴,部分產能長期停產,當前維生素D3供貨緊張,后期或繼續上漲,有望沖破歷史高位達到500~600元/公斤。
然而,原料藥漲價的始作俑者不僅僅是生產企業,部分醫藥經營公司也與個別原料藥廠家聯合提價。
北京市醫藥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曾指出,部分生產廠家生產出原料藥后,并不直接賣給藥品制劑企業,而是先賣給某個商業公司,商業公司幾個月后再轉手將原料藥賣出,價格成倍上漲。
根據該協會提供的材料顯示,2011年10月到2013年5月,“信龍去痱水”的主要原料麝香草酚的價格,就從275元/公斤暴漲到8808元/公斤;2010年3月到2013年5月,硫磺軟膏主要原料升華硫的價格,從18.5元/公斤暴漲到400元/公斤。
事實上,發改委也曾出手整頓原料藥壟斷的現象。2016年,發改委對華中藥業、山東信誼、常州四藥等三家公司達成并實施艾司唑侖原料藥、片劑壟斷協議案依法作出處罰,合計罰款超260萬元。
然而,原料藥漲價讓藥企倍感受傷,最終只能選擇停止生產價格低廉、沒有利潤的藥品。
2017年5月,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短缺藥目錄,共計1004種之多。其中,包括急(搶)救用藥61種,臨床必須且采購困難的32種,廉價藥335種,其他基藥品種283種。
本文信息來源于:健識局
你可能還想看:
大品種斷貨!全國停藥潮,來了!
一大批縣醫院晉升三級醫院了!
2018 醫改發令:臨床路徑醫院不愿用也得用
李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