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講針引言作為一名普通市民,并沒有過于戶外的愛好,但作為一名老值友,這些年也在值得買的熱情爆料下配備了些許戶外服飾,別說,有一些真的好用,每當包郵區來點大風、降溫、雨雪時,真能派上用場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講針
引言
作為一名普通市民,并沒有過于戶外的愛好,但作為一名老值友,這些年也在值得買的熱情爆料下配備了些許戶外服飾,別說,有一些真的好用,每當包郵區來點大風、降溫、雨雪時,真能派上用場,有事它們真上啊,能處!
軟殼
我選擇的軟殼是馬魔山的M1,幾年下來用得不算多,但還是十分好用,做工扎實。第一個應用場景是大風/降溫,拉鏈一拉、帽子一戴,像魔都地區的降溫,里面配一件抓絨衛衣就hold住了,至于大風,魔都的大風有時傘真的撐不住啊,我的長傘被吹散架過,這種場景就軟殼收傘比較好。第二個應用場景是小雨/干雪/雨夾雪(小)之類的天氣,不想撐傘就不撐了唄,比如南京年后的雪,傘上都是雪,堆滿了就得抖一抖,軟殼就可以不撐,防水hold住。
包郵區極端天氣非常少,一件軟殼就能應付過來,不太需要硬殼,以我在南京上海地鐵通勤的見聞中,幾乎看不到什么鳥象鼠,凱樂石之類的類沖鋒衣相較而言多一些,畢竟有的單位作為冬天的工服,降溫+大風天氣也不多,可能是戶外愛好者們這類天氣都選擇什么徒步、騎行吧。
當然這款鼠也有缺點,一是拉鏈不夠絲滑,不好發力,二是摩擦有些聲音,像我這種多動的,可能會影響到別人。但并不妨礙它的定位不好被替代,因為它是真正的外套,一層薄絨不顯得厚重,應用場景肯定比什么棉襖+沖鋒殼+防水羽絨服更輕便(包郵區)。
其實當時還關注了吳彥祖猛犸象,但架不住土撥鼠便宜啊,而且咱又不是吳彥且。
輕便棉服
棉服往往厚重,比如什么羊羔絨啊、搖粒絨之類的,占用空間也大,小小的旅游一趟啊,20寸登機箱或者你的通勤包就可能背不下。所以薄棉服肯定要配備的,這時選擇有三:一是直接便攜羽絨服,好收納,就是稍微厚了一點;二是薄抓絨,比如優衣庫的抓絨外套,勉強算個小小軟殼。三就是輕便棉服了,比如我入手的是鳥的atom lt。
優點是帽子包裹性非常好,正好包住我的腦門,優衣庫的抓絨那就漏腦門了。舒適度也可以外加小防水,有次爬老君山就穿的這個正好下雨了,還摔了一跤。缺點就是不耐磨,不知道是背包磨得還是摔了一跤磨的,起了好多球。預算有限的話這類棉服,可用二代替之。有時我也會把它作為內膽,外面再來件剛才的馬魔山,然后爬個雪山也沒問題。如果讓我再選一次的話,我可能還是不會選擇leaf版,因為太貴了....
中/短靴
黃靴可能算工裝,但作為一個不下雨雪就踩ub的我來說,只有大/暴雨/積雪天氣穿著,隨便踩。要么膠鞋要么長靴嗎,現在年輕人通勤應該不穿膠鞋吧,所以配一雙還是巴適的。尤其是像我這種公共交通通勤,每次下雪,路牙子邊邊有時是公交站、人行道邊邊基本上都是積雪化水,有時公交停車位置講究一點吧,真不知道怎么下腳。所以一雙中長靴還是有必要的。如果日常通勤選搭的話建議短靴也湊合夠用,平常不穿的話比如我那就索性長的,一年也穿不到幾次,但是能穿好多年,也就還行。
總結
城市通勤嘛,還是好解決的,以上三件基本能解決我在包郵區的極端天氣,褲子鞋子其實還沒有配備,主要是推的不多,我還沒有心動。。。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金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