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你知道吃貨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嗎?那就是命都可以不要!廣西一男子將“死亡帽”煲湯,喝了個精光,之后搶救了三天,事后還在回憶“死亡帽”的美味!“死亡帽”是啥?這可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你看著它外表人畜無害,毒性卻無可救藥,不小心誤食它,相當于一只腳
你知道吃貨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嗎?那就是命都可以不要!廣西一男子將“死亡帽”煲湯,喝了個精光,之后搶救了三天,事后還在回憶“死亡帽”的美味!
“死亡帽”是啥?這可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
你看著它外表人畜無害,毒性卻無可救藥,不小心誤食它,相當于一只腳直接踏進了鬼門關,殺人于無形!
事情是這樣的:
18年,廣西賀州的一名男子閑來無事到樓頂查看自家的百香果樹,于是看到了長在角落里的蘑菇,一直聽聞野蘑菇很美味,他自認為自家院子長的這種蘑菇是無毒的,就將其采摘了下來。
為了一嘗其美味,男子沒有多等,當時就將蘑菇煲了湯,喝了個精光。
結果可想而知,兩個小時后,他便出現了嘔吐、腹瀉的癥狀,被緊急送往就醫。
之后又出現了無尿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表現,在晚上8點的時候,甚至出現了頑固性的休克。
家中還有少許剩余的蘑菇,醫生在看到這些蘑菇時都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居然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死亡帽”,30毫克就可以致命。
男子被轉入ICU搶救了三天,保住了一命,事后他稱:“基本上都喝完了,很甜,比雞肉菌那些煲的湯還好喝”!
而誤食死亡帽的可不僅僅他一個,也不只局限于我國。
2006年,一個三口的波蘭家庭因食用死亡帽中毒后,一名逝世,兩名幸存者則需要肝臟移植。
2014年,美國加州的唐娜.戴維斯在樹林里采蘑菇,因為死亡帽的欺騙外形,她誤認為其是可食用的草菇,幸好送醫及時,與死神擦肩而過。
同年,也是美國加州,出現了兩例“死亡帽”的致死事件。
據不詳細統計,在人類因為蘑菇中毒而死亡的案例中,有一大半是因為食用死亡帽造成的。
甚至有傳說,羅馬的皇帝克勞狄烏斯也是死于死亡帽之手!
“死亡帽”
死亡帽又被稱為毒鵝膏、死冒蕈、鬼筆鵝膏等,是鵝膏菌科鵝膏菌屬的一種真菌。
它含有鬼筆毒素與鵝膏蕈堿兩種毒物,僅僅30毫克便足以致人以死地,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
死亡帽為一種劇毒的擔子類真菌,在全球的范圍內,這種看似無辜的真菌可是多數與蘑菇有關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禍首。
有權威人士建議要避免接觸毒鵝膏。
此外,毒鵝膏的毒性不能通過煮、冷凍或風干的方法來減低。
死亡帽中毒的表現:
事實上,死亡帽的毒性發作并不是在食用后立刻就出現的,一般都是在食用8~12小時后才出現,換句話說,你能夠有8~12小時的充足時間來寫遺囑!
其毒性發作時,最早會出現嘔吐、腹痛的現象,進而使血壓斷崖式的下降,渾身抽搐,臉色猙獰,毒素隨后入侵中樞神經系統,并集中攻擊肝臟和腎臟,從而讓人陷入昏迷,肝腎功能也逐漸衰竭,從而不知不覺中“見了上帝”!
剛開始僅出現在歐洲的死亡帽,怎么就肆虐全球了?
死亡帽最初僅出現于歐洲,如今卻在世界范圍內肆虐,它是怎么“殺遍”全球的?
這可就要說到它的傳播方式。
死亡帽的傳播方式與其他蘑菇一樣,直接將數十萬的孢子射向空中,然后隨風飄散附著在大樹的樹根上,再慢慢地長出真菌細絲,從而建立牢不可破的菌根關系,短時間內生長成型。
之后你也想到了,這些跟死亡帽有著菌根關系的樹木,有些漂洋過海被移植到了他國。1930年,死亡帽就這樣從歐洲混進了北美地區。
最后逐漸分布到了全球各地,而我國的南方地區也成為了它的“大本營”!
毒蘑菇真的這么美味嗎?
在蘑菇界,外生菌根菌幾乎就是美味蘑菇的代名詞。
因此“毒蘑菇多數美味”這個命題是成立的,這不僅來自于食用毒蘑菇的人的親身體驗,還是研究機構研究得來的結果。
像什么大門頂頂的毒蠅傘、致幻牛肝菌等等,味道都很鮮美。
有日本研究機構曾水煮油炸毒蠅傘,稱其可以降低毒素,然后去品嘗這種鮮美的毒蘑菇。
而牛肝菌也叫“見手青”,是云南最著名的毒蘑菇,具有致幻性,但它分辨起來非常簡單,就像名字說的一樣,用手一捏就會變青。
既然如此好分辨,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云南人吃了見手青而中毒呢?
這不得不說,見手青真的太好吃了,美味程度不亞于雞樅。再說,吃見手青也未必會中毒,只要將其徹底煮熟了就沒事。
因此云南人瘋狂追捧見手青,每年都要吃掉一個天文數字,把這種毒蘑菇的價格更是給捧到了本地每公斤75~120元,外地更是高達每斤100元!
但可不要因為云南人吃見手青,到了云南你就瘋狂地吃它。
畢竟每個人對毒蘑菇的耐受性不同,服用的頻率越高,抵抗力就越強。同一鍋毒蘑菇,云南人吃了沒事,不代表外地人吃了沒事。
四川人喜歡對你說這個菜不辣,
云南人喜歡對你說這個菌子沒毒,
或許他們并沒有騙你,但你最好不要信。
至于死亡帽到底好不好吃?這我可不知道,我也不想不敢去知道啊!
寫在最后
野蘑菇雖然美味,但也不可輕易嘗試。我們要分辨其“是非”,千萬不要誤采誤食毒蘑菇!
野外采蘑菇,最好能有經驗豐富的人員的陪同,獲取野生菌的同時,還能學習相關的知識!
張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