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視頻加載中...“唰……唰唰……唰……”后院不時傳來窸窸窣窣的一陣響動,打破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龍池管護站清晨的安靜。不久前,40多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來都江堰“巡山”的視頻,火上微博熱搜榜。這些身披柔軟金色長毛的“家伙”,
視頻加載中...
“唰……唰唰……唰……”
后院不時傳來窸窸窣窣的一陣響動,打破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龍池管護站清晨的安靜。
不久前,40多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來都江堰“巡山”的視頻,火上微博熱搜榜。這些身披柔軟金色長毛的“家伙”,就像穿著金色披風英氣逼人的“小精靈”。由成年金絲猴帶領著幼年金絲猴,在管護站后的樹林間來回跳動、嬉戲,不停采摘燈臺樹和稠李樹上的果實,玩得十分開心,一點沒把自己當成管護站的“來客”。
面對突然到訪的客人,管護站的工作人員早已習以為常,遠遠拍攝、捕捉精彩瞬間,十分默契地不去打擾美猴王的歡樂時間。事實上,像川金絲猴這樣的野生動物種群集體出現在人類活動范圍內的情況并不多見。隨著人為活動等因素對野生動物棲息地及物種生存環境的影響日益減少,給許多野生動植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良性發展。伴隨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建設推進,四川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讓更多野生動植物在此安家。
和主動“上門造訪”的川金絲猴不同,野生大熊貓是個有些靦腆害羞的群體。
穿過密密叢林,走過高山峽谷,卻還是沒有找到野生大熊貓活動痕跡的“新發現”,剛剛完成野外巡護的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龍池管護站站長高級工程師朱大海有些失落,卻又覺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斑@一趟還是不能說毫無發現,萬一這就屬于‘琴心’或者‘小核桃’呢?”望著這次巡山新撿回來的野生大熊貓糞便,朱大海有些出神,距離上次定位項圈傳回信息已經過去近2年時間,不知道放歸野外的大熊貓現在生活得怎么樣。
2018年底,經過野化培訓后的兩只雌性大熊貓“琴心”和“小核桃”同時被放歸野外??蒲腥藛T通過GPS項圈對它們進行跟蹤監測,收集相關數據,開展野外研究,了解它們如何逐步適應新的野外環境,融入野生大熊貓種群。隨著時間推移,為了不影響大熊貓生長發育,隨著原本設定18個月自動解開的項圈脫落,科研人員和“琴心” “小核桃”也失去了聯系。
“為了重新找到‘琴心’和‘小核桃’,我們在國慶前期開展了2輪野外監測,希望利用撿拾大熊貓新鮮糞便進行DNA對比,了解她們目前的情況。”朱大海告訴記者,人工繁殖大熊貓放歸野外是降低局域小種群滅絕風險、復壯野外種群的重要手段,“也希望通過人工和野生二者結合自然繁殖,優化這一區域大熊貓的基因體系,增加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
除了關心“新居民”的“本地化”融入,“原住民”的種群發展監測也牽動著管護站工作人員們的心。
“這是近年來新發現的竹子種類,為大熊貓添了一道菜?!币贿呎碇敬窝采交貋淼膱D像資料,朱大海一邊告訴記者,這種只分布在四川的竹子,刷新了細枝箭竹在我省的分布區域,從照片中可以看到,細枝箭竹枝條很細,最細至1毫米,最粗也只有3毫米?!斑@種竹子最大的特點是枝條細,它的筍子既脆又嫩,納入大熊貓的食譜,是它們最愛的佳肴之一?!?/p>
不久前,在龍溪-虹口保護區首次發現的光葉木蘭,則刷新了都江堰記錄。2018年9月,朱大海在保護區開展生物多樣性野外監測工作時,在實驗區龍池長河壩至小草坡途中,幾株長勢較好的喬木樹吸引了他的注意。由于當時每株樹上都結滿了果實,一時難以確定是木蘭科木蘭屬哪一種植物。
今年4月,他再次來到這幾株喬木樹,發現樹上都開滿了淡紅色的花。采集標本后,與去年采集果的標本一起資料對比查看后,他終于確認,這就是光葉木蘭,屬于都江堰新分布物種?!肮馊~木蘭是我國川西山區特有一種原始古老孑遺樹種,氣質高雅,其分布區域小,數量少,屬四川極小種群物種?!毙路植嘉锓N的發現讓朱大海倍感振奮,“在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新分布植物物種光葉木蘭,對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全國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之一,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重要的棲息地,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確定的11 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是全國生物多樣性“五大基地”之一。保護區山高林密,生境多樣,棲居著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0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3種,成為這些野生動物難分難舍的家。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李萌 圖片由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龍池管護站提供 視頻 李萌 編輯 田莉 校對 王戩
陳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