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桅桿普京前些天宣布:俄方向歐洲聯盟成員國等“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供應的天然氣,將改用盧布結算。這是迄今為止,俄羅斯在經濟領域對西方采取的最強力的反制措施,可以說是動用“經濟核彈”。為什么這樣說?(一)面對西方全面絞殺,俄祭出“經濟核彈”
作者:桅桿
普京前些天宣布:俄方向歐洲聯盟成員國等“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供應的天然氣,將改用盧布結算。這是迄今為止,俄羅斯在經濟領域對西方采取的最強力的反制措施,可以說是動用“經濟核彈”。為什么這樣說?
(一)面對西方全面絞殺,俄祭出“經濟核彈”
俄烏戰爭已經超過一個月,戰場內外均處膠著狀態。筆者在前文說過,俄軍在烏克蘭戰場采取的是低烈度戰爭策略,在火力運用上相當克制,沒有進行大范圍、長時間的狂轟濫炸。戰場之外,外交不用說了,雙方在經濟領域的戰爭打得更為激烈。
自開戰以來,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急劇升級,采取全面絞殺政策,從貿易制裁、技術管制、金融封鎖、資產凍結到貨幣限制等等,實施全方位的制裁,甚至將俄7家銀行踢出SWIFT資金結算體系。
因西方全面制裁,俄羅斯經濟遭受沉重打擊,股市狂跌,匯率狂貶。與開戰之前(2月23日)相比,股市最多下跌57%,被迫停止交易;匯率最多貶值48%,接近腰斬。此外,至少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被凍結,大批企業和個人在西方的資產也被扣押。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針對烏克蘭,實際上是對整個北約及整個西方。普京敢于發動這場戰爭,是因為手中握有兩大殺手锏:在軍事領域是核武器,在經濟領域是天然氣。核武器這一殺手锏在開戰之初就已經動用,即通過明確發出核威脅,一舉震懾了北約,打消了西方出兵干預俄烏戰爭的念頭。這一效果立竿見影:面對澤連斯基的苦苦懇求,美國多次表示“不會派遣美軍到烏克蘭作戰”,北約拒絕在烏克蘭設立飛區。
面對西方全面的經濟絞殺,俄羅斯開始動用第二個殺手锏,祭出天然氣這一“經濟核彈”。
普京宣布出口到不友好國家的天然氣改用盧布結算后,克里姆林宮28日發布消息稱,俄方將要求這些國家最晚在3月31日前,購買俄天然氣必須改用盧布結算。29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更是強硬表態:如果歐洲的不友好國家拒絕以盧布結算,俄方將停止天然氣供應。這是俄烏開戰以來,俄羅斯針對西方經濟絞殺,所采取的最強力的反制措施。
(二)祭出“經濟核彈”,效果立竿見影
有人可能不大理解:在西方的全面封鎖之下,俄羅斯出口大幅萎縮,應該急需外匯才對。向歐洲出口天然氣是俄最重要的外匯來源之一,為什么在這個時候要強制改用盧布結算,而不收歐元或美元?
實際上,這是普京的一個妙招,目的是為了拯救盧布匯率。其內在邏輯是這樣的:在購買俄天然氣時,改用盧布支付,歐盟等不友好國家就必須先到外匯市場購買盧布。這樣一來,對盧布需求就大幅增加,進而拉動盧布匯率上升。據統計,歐盟每年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金額高達3200億美元。
當然,這個邏輯成立的前提,是歐盟國家離不開俄天然氣。目前,歐盟國家進口的天然氣40%以上來自俄羅斯。尤其是德國,進口天然氣的55%由俄羅斯提供。天然氣的特點是儲運困難,歐洲國家在短期內根本找不到替代品。對德國等歐盟國家而言,如果不進口俄羅斯能源,經濟、生活就沒法過了。按保加利亞總理佩特科夫的話說:“我們支持一切對俄制裁,但油氣禁令除外,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要求豁免,我們太依賴了。”
正因為如此,對不友好國家的天然氣交易改用盧布結算的消息一經宣布,效果立竿見影:從23日到昨天(29日)最新收盤,盧布兌美元匯率,由最低時的156:1上升到87:1,上漲80%,已經接近開戰之前(2月23日)81:1的水平了。
并且,因為歐洲對俄能源的依賴性,這個消息不是“短期題材”,而是長期有效的反制措施,對盧布是長期利好。
(三)歐盟除了服軟,沒有別的辦法
俄羅斯宣布上述消息后,歐盟國家反應強烈。3月28日,在7國集團能源部長視頻會議之后,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說:7國集團成員“拒絕俄羅斯提出的以盧布支付能源的要求”;并說7個國家的部長一致認為:俄要求以盧布支付結算,是“對現有協議單方面且明顯的違背,合同的效力依舊存在,所涉及的企業必須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這意味著用盧布付款是不可接受的。”
這個意思很明確:俄羅斯違約了,這種違反契約精神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在這件事上,俄羅斯只是改變了天然氣購銷合同中的支付幣種,西方就認為是“對現有協議單方面且明顯的違背”。從法律上講,這沒有錯,確實是對合同主要條款的單方面修改,屬于單方面違約行為。但是,西方在俄烏開戰后,單方面、全方位地對俄實施經濟制裁,甚至凍結或扣押俄企業和個人在西方的資產等等。這是不是更嚴重的違約?
這場戰爭,軍事上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經濟上是俄羅斯對整個西方。既然在戰爭狀態下,還談什么違約不違約?就看誰手上的牌更狠了。
同樣是德國,副總理表態很強硬,財政部長林德納的表態就令人回味了:“建議德國的能源企業不要使用盧布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因為普京正在努力改善經濟狀況。如果你用盧布支付,就會增強他的貨幣。但是,決定權在德國企業。”從語境上看,“但是”后面的內容往往是最關鍵的。也就是說,用不用盧布結算,“決定權在德國企業”。
實際上,德國首先服軟了。
美國一直鼓動歐洲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實際上是為了推銷自己的能源。拜登最近在歐洲期間,承諾向歐洲額外提供150億立方米天然氣。但一來杯水車薪,二來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面對普京祭出的“經濟核彈”,歐洲除了服軟,能有什么好辦法?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
劉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