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耳石癥的治療對于耳石癥的治療,手法復位治療是現在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效果立竿見影。手法復位就是通過臨床設計一套患者頭部位置變換的方法,使自由游動的耳石微粒通過重力作用,從半規管移出,回到橢圓囊,不再引起眩暈等病理反應。此方法簡單易行,可在門診
耳石癥的治療
對于耳石癥的治療,手法復位治療是現在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效果立竿見影。手法復位就是通過臨床設計一套患者頭部位置變換的方法,使自由游動的耳石微粒通過重力作用,從半規管移出,回到橢圓囊,不再引起眩暈等病理反應。
此方法簡單易行,可在門診操作,治療時間是10分鐘左右,一般可一次復位,80%的患者可治愈,但有50%的人會在5年內復發。如果一次不成功,一周后可再次進行復位。
通過中醫辨證口服中藥,可明顯減少再發次數。少數纏綿不愈的耳石癥也可通過手術治療來達到治療效果。
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其他疾病繼發的耳石癥,要針對原發病進行及時的治療,以免耳石再次迷路了。
耳石癥其實有一定的自愈性,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他們內耳脫落的石頭可以自己回去,或被半規管里的淋巴液吸收。還有一部分人十幾年也好不了,每天晚上總是不敢往一邊躺,用被子或靠枕把背部擠住,防止晚上翻身誘發眩暈。所以專家建議,一旦發生耳石癥,請盡早到醫院進行前庭功能檢查及耳石癥治療。
耳石脫落在不同的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進行復位。有經驗的醫生通過檢查,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選用正確的手法治療,使治療變得簡單、有效。對于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醫生,錯誤的方法和粗暴的操作,有可能導致患者耳石異位,表現為復位后患者睡覺可以翻身,但出現行走不穩、感覺漂浮、眩暈加重,對于有頸椎病的患者,不僅可以引起大小便失禁、癱瘓,甚者可能危及生命。
耳石癥復位后的注意事項
為了避免復位后的耳石再次脫落發病,在復位治療后要注意這些:
1.復位治療后至少靜坐半小時。由于復位治療時耳石移位,有的患者當時沒什么反應,也許隨后會出現較為劇烈的眩暈反應,個別患者還可能會嘔吐。另外,靜坐半小時也有助于避免復位成功的耳石從橢圓囊或球囊重新返回致病的區域。
2.復位治療后,病人眩暈消失,但會出現頭脹悶感、頭皮緊箍感,走路漂浮或醉酒感,可在家繼續前庭康復;囑其減少長時間低頭、抬頭動作,避免低頭撿東西、系鞋帶等;下臺階時需要家人陪同,盡量避免長時間注視較密集物體,待癥狀徹底消失后恢復正常工作。
3.復位治療后的三天內抬高床頭45度,一周內避免美發及行牙科檢查。為避免復位后的耳石再次出來,建議復位治療后的三天內抬高床頭45度。可以多鋪一床被子,設置45 度的斜坡,注意不要單純墊高枕頭。睡覺時輕輕向后躺下,左右翻身也應該輕柔。一周內避免美發及行牙科檢查。美發及牙科操作會要求頭部持續保持于特殊的位置,容易導致耳石再次脫落。
4.復位治療后半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尤其是低頭、搖頭、跳躍、登高、游泳等運動容易導致耳石再次脫落。
5.復位治療后要保證睡眠、多休息、清淡飲食、忌煙酒、補充鈣劑。焦慮急躁、睡眠不足、過度勞累、過食辛辣肥膩煎炸等上火食物及吸煙酗酒都容易誘發耳石再次脫落。
建議采用蕎麥皮枕頭和硬板床,我們睡眠時要不停地翻身,無論什么姿勢,蕎麥皮枕頭都可以隨頭頸部外形的改變而改變,使我們的頸椎下面都得到支撐而不易落枕。硬板床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充分的休息,而舒適有效的睡眠對于防止耳石脫落非常重要。
6.復位后要定期復診。醫生根據復查情況可以確定耳石是否已經完全復位。尤其那些仍有在頭位變動時出現一過性眩暈感覺的人,更是應該盡早復診,這種情況往往是還有少量的耳石碎屑藏在少見的地方,還需繼續復位治療。
7.老是頭昏怎么辦?部分患者復位成功后旋轉感消失,但會持續一段時間(3~15 天)的頭昏、不穩感覺,這是前庭功能尚未完全康復所致,不必緊張。保證睡眠,適當走動,這樣有助于前庭功能盡快康復。
8.如果再次復發眩暈怎么辦?可以先服用藥物控制癥狀,嚴重時可在附近醫療機構肌注止暈針,然后爭取盡早復診,再次行耳石復位治療。
本期專家
蔣子棟
北京協和醫院
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擅長眩暈疾病的診斷和康復治療、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馬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