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投資近2500億的三峽大壩,如今12年過去了,賺錢了嗎?說起中國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三峽當之無愧。當年三峽工程要修建的時候可謂是激起了全國人民廣泛的討論,在互聯網還沒有那么發達的時候這個消息都像是一則重磅炸彈一樣一下子讓人們議論紛紛。2009
投資近2500億的三峽大壩,如今12年過去了,賺錢了嗎?
說起中國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三峽當之無愧。當年三峽工程要修建的時候可謂是激起了全國人民廣泛的討論,在互聯網還沒有那么發達的時候這個消息都像是一則重磅炸彈一樣一下子讓人們議論紛紛。
2009年,三峽工程完全竣工,距離今天也已經有12年的時間了。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為了修建這個超級水利工程,動態投資的金額達到了2485.3億元。那么就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出現了,12年的時間,三峽工程的成本成功地回收了嗎?
我們知道,作為國家級別的重量級水利工程,三峽水電站所在承擔的任務不僅僅是對長江洪峰的調控,對中下游地區的保護和供水,同時也有非常重要的發電作用。所以其實客觀上來說,我們看待三峽的成本問題應該從很多個角度。
第一個角度:最直接的錢
工程建造投入的資金我們上文已經提到。在三峽工程建成之中,它的經濟效益就已經開始顯現。
每年的發電總瓦數帶來的電力方面的收入可能就高達近千億元,單單這一項三峽其實就已經回收成本,處在盈利狀態了。
第二個角度:對周邊的影響
三峽工程建成之后對長江流域和自三峽往下的部分起到了非常大的水流調控作用。這個作用應該是最為顯著的就是長江洪峰到來的時候,不至于出現類似1998年無法控制的特大洪水。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事實上這幾年隨著江水的頻繁,長江在汛期的瞬時流量和洪峰總量上多次超過1998年,但是并沒有對下有地區造成毀滅性的災難。這就是三峽工程的功勞。
簡單的算一算就能知道,如果說發生了了洪災,那么被影響的地方經濟將會出現重大損失。現在利用三峽工程將這個損失直接消除了,是不是也能算做是三峽工程帶回收成本的一種方式呢。
第三個角度:周邊產業
作為一個水電站,三峽的規模非常巨大,所處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和特別。毋庸置疑,在水電站建造之前這里就是咱們國家長江流域知名的風景奇險的旅游地,而三峽建成之后,隨著水位的上升,很多原本的景物可能會被湮沒,但是新的景色也會隨之產生。
事實上現在三峽水電站也是中國很出名的一處旅游景點。產生的旅游收益其實也不少。
從上面這幾個角度我們就能看出,三峽的成本回收其實應該早就完成了。作為咱們中國出色的水利工程,三峽真的很值得每一個人看一看。
(本文圖片均來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王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