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常聽人念叨起,人生若只如初見。大抵是,初見時的場景,承載了太多的意難忘。先秦《詩經》里有寫:“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一見傾心的經歷,太難忘!漢朝的司馬相如,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常聽人念叨起,人生若只如初見。
大抵是,初見時的場景,承載了太多的意難忘。
先秦《詩經》里有寫: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一見傾心的經歷,太難忘!
漢朝的司馬相如,最早在追求卓文君時,半點不含蓄,連夜寫下肉麻的《鳳求凰》。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唐朝的白居易,別看他后期瀟瀟灑灑,左擁右抱。
左一句“櫻桃樊素口”,右一句“楊柳小蠻腰”,但他在對待初戀時,也有刻骨銘心的情傷。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想來,初見時的第一面,藏著太多信息量。
因得不到和已失去,才會令人放不下!
買茶時,不少茶友也是如此——只看中第一印象。
只要合眼緣,再加上價格符合預期,就爽快入手。
然而,沖動消費下,初見時的新鮮勁過去后,不少茶客又會暗暗后悔。
“哎,我當初怎么選了這款!”
類似的心路歷程,很多人都有。
為此,有位新茶友專門在私信里提到。
“只看第一眼,通過看茶葉的顏色,能大概判斷茶葉的等級或質量嗎?”
這就說來話長了。
對新手來說,復雜的條條框框標準,未必能一下子記得清。
但下面提到的這5類“一眼假”的茶,學起來不難,還是多多當心為好!
《2》
第一,黃芽金駿眉
按照金駿眉紅茶的行業標準,金駿眉外形顏色是金、黃、黑相間的,以黑為主。
而芽頭通體黃不溜秋的黃芽金駿眉,一看就太假,從干茶外觀上極易區分和辨認!
黃芽金駿眉的故事,說來復雜。
它的產地,并非桐木高山所產。
它的樹種,也并非適制金駿眉。
它的工藝,也與桐木當地加工金駿眉時,略有差別。
如此種種,導致黃芽金駿眉和正品放在一塊時,外形差異甚遠。
不僅如此,它們在茶香、茶味、韻味上的表現,更是天差地別。
可以說,里里外外都絲毫不像!
然而,這類茶的投機取巧之處,在于營造出“金駿眉就是外形要越金越好”的錯覺。
剛開始接觸金駿眉的新手,容易被其蒙騙。
但只要稍有經驗的茶客,就能看出它是“一眼假”!
《3》
第二,顏色黑乎乎的老白茶餅
年份虛標的做舊老白茶,屬于假白茶的一大典型。
按圈內約定俗成的標準看,白茶要存滿3年以上才能成為老茶。
通常,年份越老的白茶,存量越稀少。
考慮到步入現代以來,白茶走紅時間有限。
早在十幾、二十年前,白茶在茶圈內屬于極小眾的存在,知道的人不多,產量有限。
當年生產出來的白茶,能做到妥當規范倉儲、保留至今的,數量鳳毛麟角。
經過這幾年的市場消耗后,這些珍貴的老茶資源喝掉一斤,減少一斤,不可能源源不斷“補倉”。
當你在買茶時,遇到十幾年陳老白茶便宜優惠出售,肯定要多留心眼。
高齡老茶便宜賣,太不符合商業邏輯,事出無常必有妖!
再說了,買茶說到底,要以品質為重。
反觀那些人為做舊造假出來的老白茶,整容痕跡明顯。
比如,茶餅顏色暗沉,以黑褐、黃褐、咖色等面目示人。
比如,葉片顏色黑且褐,看起來老氣橫秋,但一旁的芽頭卻能保持簇新銀白的外在,如此不協調的反差色,一看就有假。
比如,泡開后香氣寡淡,滋味單一, 湯感極薄的老白茶。
即便沒有做舊,但它的原料品質和加工技術,以及后期倉儲或多或少都有問題,不值得買!
《4》
第三,帶有明顯茶梗的武夷巖茶
之前在朋友那,喝到一泡老叢水仙。
那泡裝在黑色泡袋里的老叢,直觀感覺里面鼓鼓囊囊的。
剪開后倒出來一看,果不其然,條索很是粗壯。
朋友頗為得意,并進一步介紹:
“是上百年的老叢茶樹,采下來的葉片據說能有巴掌大。”
但正準備聞干茶香時,低頭一看。
當即看到這泡茶底下,赫然帶有兩、三根粗老的茶梗。
褐黃色的老茶梗,在黧黑色的條索映襯下,顯得頗為明顯。
梗長半寸,纖維已老,捏起來偏硬。
再細看了條索,越發覺得不對勁。
因為它的條索,粗壯有余,但不夠緊結。
甚者說有點粗松,明顯是茶葉采太老!
看到這,當即覺得不妙。
武夷巖茶在采茶時,雖說是連著葉片和茶梗一起采下,但在做青結束、焙火之前,需要專門將茶梗、老葉片剔除。
而這么明顯的茶梗,在剔除時竟然能成為漏網之魚!
可想而知, 這款茶的制作者對于挑揀環節根本沒上心。
不然,不會犯出這樣的低級錯誤。
再結合粗松條索看,完全有理由大膽推測:這款茶在采摘時,定的標準根本不嚴。
甚者,有故意采老,冒充老叢之嫌。
如此原料不精、挑揀不精、做工粗糙的武夷巖茶,當然不值得買!
《5》
第四,芽頭少于葉片的“白牡丹”
曾看到某茶友在曬,自己剛到貨的三級白牡丹,對它的價格特別滿意。
原話是,這比壽眉還便宜,賺到了!
但細看了對方曬出來的圖片后,不禁啞然失笑。
茶友遇到的茶掌柜,并非是愿意賠本賺吆喝。
而是高明得很,懂得偷換概念。
將瞞天過海,聲東擊西,桃代李僵等計策,使得淋漓盡致。
因為不用細看都能看出,它的品相還不如一級壽眉!
芽頭瘦瘦小小的。
葉張大大的,身形特別圓潤。
并且,在這其中,少量茶是一芽二葉,剩下的大多數都是一芽三葉。
這樣的茶,怎么可能是白牡丹!?
按國標規定,白牡丹是以大白或水仙茶樹的一芽一、二葉為原料,經萎凋、干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制成的白茶產品。
圈一下重點,白牡丹的采茶要求是一芽一葉、一芽二葉。
而這葉片大、芽頭小,葉片明顯多于芽頭,整張圖幾乎找不到芽頭存在感的“白牡丹”。
分明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6》
第五,茶湯紅到偏黑的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擁有原產地認證。
以桐木為核心的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才是核心原產地。
從此產出來的茶,才能冠名正山,否則都不正宗。
買正山小種紅茶時,為了區分“正山”和“外山”,有不少計策可供分辨。
可以看產地標注,外地、外省產的紅茶,肯定不能直接盜用名義。
可以看標價高低,市面上不到百元就能入手一斤、半斤,必然有假。
可以看干茶外形,正山小種的干茶,條索以深褐、板栗黑為主,看起來偏黃的,不是正品。
可以聞香識茶,正山小種普遍以花果香、花蜜香、桂圓香為主,茶香清雅。
而有專門加煙熏的正山煙小種,聞起來松煙香別致而舒緩,此外還常會伴有干果香、甜香、花香等。
不管怎么看,聞起來有地瓜味的,并非桐木紅茶特色。
可以品嘗分辨,正山小種的茶味,要求是醇、純、順、鮮。
鮮醇湯感遠勝普通紅茶,喝茶時,湯水中的桂圓湯特質明顯,茶味清甜,柔滑細膩,回味持久,特別爽口。
可以看茶湯顏色,正山小種紅茶,湯色以橙紅、橙黃為主,茶湯要透亮有光澤,不能發暗或渾濁。
看起來茶湯暗紅、紅到偏黑的暗沉茶湯,100%不是正山小種!
《7》
選茶的過程,好比是爬山。
然而,很多人會覺得登山太難,止于第一步。
還沒開始嘗試就直接放棄,這實在不應該。
而在茶葉圈子里,不少零基礎的新茶客,選茶時同樣有“畏難”心態。
覺得茶葉的種類、分類、講究實在太復雜。
于是干脆就放開來,隨便選,看著順眼就入手。
其實,為避免買茶時踩坑,那些“一眼假”的茶葉從外觀上不難分辨。
十有八九,一眼就能看出貓膩。
為了買對好茶,常規流程不外如下:先看外觀,再辨湯色、香氣、茶味。
逐項排除,一路向上。
最終,自然能夠順利登頂!
更多關于茶葉的知識
做舊茶、劣質茶、變質茶,聽村姑陳的,這3種表現的白茶別再喝了
散茶茶氣弱,餅茶茶氣強,你對白茶茶氣的認知,藏著劣質茶的偽裝
隔夜茶、冷茶、濃茶、劣質茶,遇到這4種紅茶請繞道,倒貼都別喝
紅茶發酸,綠茶青味,巖茶炭味,白茶倉味,這些劣質茶信號請收好
淡而無味、濃烈生澀,這三個劣質白茶的滋味密碼,你能識別嗎?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金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