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提起農夫山泉的茶,可能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東方樹葉。這款于2011年推出的產品,曾被評為“最難喝飲料”,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熬過了10個年頭,并逐漸扭虧為盈,成為農夫山泉的代表產品之一。而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農夫山泉的第一款茶飲料,其實
提起農夫山泉的茶,可能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東方樹葉。
這款于2011年推出的產品,曾被評為“最難喝飲料”,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熬過了10個年頭,并逐漸扭虧為盈,成為農夫山泉的代表產品之一。
而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農夫山泉的第一款茶飲料,其實推出于更早之前的2005年[1],這款叫“汽茶”的產品,將碳酸飲料和茶飲料結合在了一起,據網友說“氣泡感充盈,飲用體驗極佳”,但因廣告宣傳引發爭議,產品概念也過于超前,最終只能默默退市。后來,農夫山泉又陸續嘗試過兩次茶+碳酸的組合,但市場反饋都不盡如人意。
2005年版本的汽茶;圖片來源:農夫山泉
然而,在16年之后,據知情網友透露,農夫山泉即將再次推出一款名為“汽茶”的產品。又一次將碳酸飲料和茶飲料結合在一起,還喊出了底“汽”十足的口號。
那么,這款產品有何特色?農夫山泉和茶飲料有哪些不解之緣?除了加氣泡,茶飲料還可以有哪些創新方向?
一、時隔16年再推汽茶,它有哪些新變化?
從汽茶的產品宣傳圖可以看出,汽茶的首個口味是“青柑普洱”,值得一提的是,農夫山泉在東方樹葉十周年之際推出的新口味,也是“青柑普洱”。
看來普洱茶、新會柑皮將再次成為農夫山泉茶飲料的“主角”。而且,農夫山泉這次沒有追求“0糖”配方,而是選擇了“低糖”。不得不說,在元氣森林刮起“0糖風”之后,其他飲料企業或主動、或被動,都踏上了追求“0”的戰場。但是當飲料市場,逐漸只剩一種所謂的標準答案,對行業、品牌和消費者而言,都未必是一件好事。這次農夫山泉選擇“低糖”,可能會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在包裝方面,汽茶沒有像東方樹葉那樣,走古典、優雅的中國風路線,而是采用了更年輕、時尚的設計風格。簡約的圓形、樹葉型組成了口味信息——小青柑。瓶型和水溶C100有些相似,但整體線條更加流暢。而青柑漂浮在水里的設計,讓人聯想起農夫山泉此前推出的果味水。產品名旁邊紅色底色搭配白色的“農夫山泉”字樣,又和鋰水的設計有點像。
既讓人感覺這款產品有“農夫山泉出品”的感受,但同時又與此前的包裝風格有明顯的區分。
而在規格方面,汽茶的規格為470ml,也恰好介于茶π的250ml和東方樹葉的500ml之間。目前價格信息還未正式公布,也算是給我們留了一個小小的懸念。
二、16年茶飲路,農夫山泉和茶飲料的不解之緣
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曾經說:“我們傳統企業不能在快車道上跟人家比拼,我們要在慢車道拼自己的個性、獨特性。”
從農夫山泉這些年推出的產品中我們也的確可以看出,農夫山泉對于茶飲料這個“慢車道”的耐心。
2005年推出第一個版本的汽茶之后,農夫山泉又于2006年推出“農夫茶”低糖茶飲品,強調“好水泡好茶”,但是這兩款產品都反響平平,農夫山泉隨即陸續招募了一批茶學博士、碩士來充實養生堂的天然藥物研究所,專門從事茶飲領域的研究[2]。
2010年,農夫山泉推出“tot”蘇打紅茶,再次嘗試把碳酸飲料和茶飲料結合到一起,可惜可能因為產品概念還是過于超前,當時這款產品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
隨后的2011年,大家所熟悉的無糖茶飲“扛把子”東方樹葉上市了。不同于今日成為無糖茶領導者的威風凜凜,當時東方樹葉被嫌棄“太苦”“太澀”甚至是“茶味太濃”,還被評為了“最難喝飲料”。
不過即使放在今天,我們也可以看到農夫山泉的誠意——據《浙江日報》報道,為了這款產品能長時間保留茶的“色、香、味”,農夫山泉從日本引進了5條價值上億元的無菌冷罐裝生產流水線 [2],為了讓消費者能直接、清晰地看到瓶子里裝的茶液,農夫山泉花了超過半年時間改進設備和生產流程,制造出了這種只貼兩面包裝紙的瓶子。而十多年后,東方樹葉成了無糖茶品類“元老級”產品,也被更多消費者所接受。
2016年,茶π上市,這個出生的恰逢其時又爭氣的農夫山泉“親兒子”,上市不到一年銷售額就突破了10億元。茶π用甜甜的果汁來搭配味道醇厚的茶,削弱了茶的厚重感,讓味道更適口,也更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果汁和茶飲料的搭配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農夫山泉對碳酸飲料和茶飲料的搭配似乎有所執念——2018年,農夫山泉又推出了果汁+茶+碳酸的泡泡茶。這款產品主打餐飲渠道,據說特意減弱了碳酸的刺激感,讓它能更好地適應佐餐場景。[3]
當年有很多人猜測它會不會是繼茶π之后的又一款大單品,但或許是因為佐餐渠道競爭太激烈,消費者已經被行業內的幾大強勢單品培育出了消費習慣,泡泡茶最終也默默退出了市場。
雖然這些茶飲料產品可能沒有成為“爆品”大賣特賣,但是農夫山泉一直有不斷試錯的精神。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曾提到,2012年至2019年間,農夫山泉已連續八年保持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占有率第一。而在茶飲料、功能飲料、果汁飲料方面,業務收入則分別為31.38億元、37.79億元、23.11億元,并且該三大品類占有率均位列市場第三。[4]
有人曾評價說,有些企業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而農夫山泉選擇,自己成為巨人。
三、除了和氣泡混搭,茶飲料還有什么新玩法?
汽茶再度回歸市場,也讓我們聯想到,除了和氣泡混搭,茶飲料或許還可以有一些新玩法?
1、草本植物茶
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的現代人的養生需求,催生了中式滋補市場,瓶裝即飲茶飲料市場的一個細分品類—代用茶,也在默默等待爆發的時機。
在國家標準文件中,把選用可食用植物的葉、花、果(實)、根莖等,采用類似茶葉的飲用方式(通過泡、煮等方式來飲用)的一類產品,稱為代用茶。[5]元氣森林纖茶的玉米須茶、桑葉茶,還有好望水最近推出的草本茶都可以歸屬為這一類。
元氣森林纖茶主打輕養生概念,給現代人常見的養生需求,如去水腫、清火、降脂提供中式的養生方案,并將其預包裝即飲化。
而好望水則是圍繞著自己的“新草本”定位,不斷深化。草本茶主打滿足日常解渴需求,致力于把中式草本以更日常、更好接受的形式融入消費者的生活。
2、酒+茶
“茶酒采茗釀之,自然發酵蒸餾,其漿無色,茶香四溢”。早在宋代,蘇東坡就嘗試過“以茶釀酒”。而在今天,茶酒的混搭有了更靈活多變的玩法。
新酒飲品牌WAT曾推出兩款5.0%氣泡酒,有乳酸菌綠茶與凍檸茶兩種風味。使用伏特加和金酒作為基底,并加入茶味,主打“手搖茶的清爽茶感”。
東方利口酒品牌落飲的產品,也大多是茶、果、花和酒的結合。茶削弱了酒的刺激性,兩者結合產生了更復雜的層次和風味。
旺旺近期也推出了一款酒飲新品——IT’S OK,“梅”關系!龍井梅酒,用龍井茶和梅酒搭配。
3、酵母+茶
2020年,康普茶(Kombucha)曾經成為網紅,在海外風靡一時。它一般采用紅茶或綠茶作為原料,加入水、糖、酵母混合發酵。由于發酵過程的存在,康普茶的飲用感受像在喝略帶酒味和醋味的、酸酸甜甜的氣泡水。
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康普茶就在國內火過一陣,當時有很多人相信這種發酵飲料對健康有益,會在家用各種土方法自制,并給它起了紅茶菌、海寶、老胃寶等等接地氣的名字。但是大部分人并不具備正確發酵的知識,本是為了健康而喝的飲品,卻反而喝進了醫院。康普茶的熱度就這樣漸漸褪去了。
2019年和2020年,受國外風潮的影響,國內的飲料品牌也開始推出康普茶,比如娃哈哈就曾推出茶PLUS乳酸菌茶,但是市場表現一般,反響平平。
康普茶這個品類在國內屬于小眾市場,在“維持腸道健康”方面,康普茶的競爭對手太多,所有添加了益生菌的產品, 如酸奶、固體飲料,都比它培育了更深厚的市場認知。品類整體還缺乏一個更加強有力的賣點。屬于正在默默發展的小眾品類。
而隨著消費者的健康訴求越來越細分,也越來越明確,茶和發酵工藝、益生菌結合,也許會是一個有潛力的方向。
但不得不說,中國人“喝熱水養生”的概念已根深蒂固。直接用熱水沖泡養生茶,會讓消費者直觀感受比喝瓶裝飲料“更養生”。所以茶飲料還是需要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和消費者溝通的方式。
四、結語
根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0-2020年中國茶飲料市場交易量呈波動變化趨勢。在2014年,中國茶飲料的市場交易量達到了峰值,隨后開始下降,2020年中國茶飲料的市場交易量為122.48億升,較2019年下降5.89%。
目前,我國茶飲料市場銷量較好的產品為康師傅冰紅茶和王老吉,[6]隨著農夫山泉、元氣森林等新老品牌不斷發力,新式茶飲出瓶裝飲料加入戰局。茶飲料市場似乎越來越沸騰了。
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參考來源:
[1] 13載,農夫山泉茶飲料編年史,2018年7月8日,食業家
[2] 一瓶茶飲料的成功逆襲,2016年4月6日,浙江日報
[3] 農夫山泉推出新品“泡泡茶”,是一款“果汁碳酸茶”,2018年7月9日,飲料行業網
[4] 農夫山泉官網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供銷合作行業標準 代用茶 GH/T 1091-2014
[6] 2021年中國茶飲料行業市場規模現狀分析 茶飲料市場規模越來越低原因為何?,2021年7月29日,前瞻產業研究院
本文為FBIF食品飲料創新原創,作者:JoJo(Edith),編輯:Yanyan,Bobo,轉載請聯系授權。
高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