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滄桑紅塵
千古悲》
文/@漢子詩人【原創】
滄桑紅塵
千古悲,日月天地
悄輪回。
萬縷錦瑟
斷夢魂,蒼穹人間
淚紛飛。
〈漢子詩人~2019年9月5日*八月初七日*凌晨夜2時57分于北京懷柔.友之-墅頂之亭臺一一極目遠眺絲雨蒙蒙一一油然感賦……〉
七律二首·送瘟神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澤東在1958年6月30日從《人民日報》得知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后寫下的兩首七言律詩。第一首詩通過對廣大農村蕭條凄涼情景的描寫,反映了舊社會血吸蟲病的猖狂肆虐和疫區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第二首詩寫新社會廣大勞動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時大舉填壕平溝,消滅釘螺的動人情景。全詩雖分兩首,實為一體,前一首寫舊社會,后一首寫新社會,起到了鮮明的對比的作用,其組織又如一首詞的上下片,一氣呵成,并且詩句意象鮮明,含蘊深厚,耐人尋味。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同志發出了“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偉大號召,余江縣積極響應號召,立下了“兩年消滅血吸蟲病“的軍令狀,打響了血吸蟲病消滅戰,并于1958年5月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根絕了血吸蟲病,樹起了全國防疫戰線 “第一面紅旗”。
這是毛主席領導指揮的一場消滅血吸蟲保護人民健康,依靠人民沒有硝煙的戰爭!毛主席時刻掛念老白姓,老百姓受苦受難他落淚!這是真正的人民領袖!
多少次想回答這個危及人類生命的問題,先輩們總結著自然界的利于生命和不利于之間的平衡,相生必有相克自然界也在維持生平衡。人類運用著生克,陰陽,所謂現代詞,正,負。包羅著世間萬象萬物。自然能生萬物,也能克滅萬物。人類只是自然的過客運用者。怎樣運用,有著前人的經,驗,不斷的進取。這就是科學,從科學的行態,對態萬事萬物。瘟疫病毒有啥可怕!你能阻止瘟疫病毒嗎?不能!但我們能防,防控為首,你能讓自然沒有風火雷電嗎?不能!我們能避,反其利而用之,這就是衛生,保衛著生命和健康,人類多少次瘟疫病毒都經歷了,這次疫情只要正確防控,人類的智慧和自然天公的利劍會給病毒殺的片甲不留!。
什么是震撼靈魂?
就是,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天接觸到的東西,感覺都很平常,也就那么回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你發現看到了一樣不同的東西,它完全顛覆了你的舊有認識,重塑了你的認知結構。比如說,因為我是學畫畫的嘛,看到齊白石畫的螃蟹,只是覺得:真不錯!但后來有一天我在刷抖音的時候偶然刷到一個作品,看到這個人畫的螃蟹,我頓時被shock了——螃蟹還能這么畫?!最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還是抖音那種標準的嘩眾取寵類型的畫作,(比如說,美女畫師把顏料全都潑在畫布上,畫個畫把整個家都整臟了)。但越來后看,越覺得,是真牛啊!完全是那種,亂中有序,一個“鋼鐵”螃蟹誕生了。這兩個蟹鉗,真的把螃蟹的戰斗力都畫出來了。還有螃蟹的嘴、眼睛,就感覺,這不再是一個命運注定被吃的螃蟹,而是和我們人類一樣有思想、有目標的生物。緊接著,我就沉浸在這個作者(抖音:@畫語者)的主頁里了。并且去微博(@畫語者鄧宇)看了他很多的作品,才發現,鄧宇是一位講述傳統文化故事的畫家,并且畫風非常獨特,比如說剛剛那個螃蟹,就用丙烯畫出了水墨畫的感覺。還有,說到傳統文化,就不得不說,京劇——就是一個,大氣磅礴!就是一個,震撼人心!每一張都是,形散而神不散。人物周圍看似多余的顏料,實際上表現出了一個人物的精氣與氣場。最后一張,竟還有點賽博破朋克的味道!哈哈哈哈!對,我終于知道了,這種質感真的是賽博朋克的感覺,剛剛那只螃蟹也是!還有,我最愛的齊天大圣孫悟空!無論是造型還是色彩,鄧宇老師都把握得很好!這就是活生生的大圣,大圣的機智、勇敢和憤怒,都在濃稠的顏料下,和豪放與細致相結合的筆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每一幅,都有“天壓我 ,我劈開這天。地阻我,我踏碎這地”的氣勢。真的太有張力了,太直擊靈魂了!齊天大圣應該是80、90后們童年時的超級英雄,他的影響力根本不亞于鋼鐵俠和美國隊長,鄧宇老師真的是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靈魂,在這個新的靈魂中,讓我感受到了童年時對大圣的崇拜。網上有人評價鄧宇老師,說他的作品真正是在“凈魂”,而這“凈魂”也是他自己無聲的嘶吼,是他內心世界里想要具化的一片虛無。這聲無聲的嘶吼中,充斥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在當前我國不斷被西化的語境下,這樣的作品是新的吶喊,這種吶喊直擊心靈,直擊靈魂,讓我們認識到,什么才是應該被追求和被繼承的。寫七律的易和難?? 七律的格式。七律是近體詩體裁,在寫作上非常講究格律。何為格律,即在規定格式內的富有音韻和音樂的的詩體。簡單講,有四種格式,分別是平入平收、平入仄收、仄入平收和仄入仄收。每句七字八句,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同時還要講相粘。即兩聯之間相鄰的兩句,上一聯的下句與下一聯的上句之間,重音字的平仄相同。 然后就是押韻,即押《平水韻》同部的字。格式相對簡單一些,好比數學里的公式,知道了公式,未必能推導解題,所以,寫七律難在對詩的意境的領略上。
七律的創作。七律的創作,在擬好題目的時候,要通盤設計一下所反映的事情交待到什么程度,是以實寫實的方法,還是以鋪景渲染的手法。首先,寫作要有方法。著筆像拍攝電影一樣,是將鏡頭對準場面,由遠景拉近到物體或人物?還是將鏡頭由局部向推向廣闊的前景?這個思路必須是意在筆先。其次,寫作要有重點。這個重點可以理解為寫作的傾向性,即對事物的看法和立場。這個過程最忌拼句,說些游離于主題的話,另外最忌堆積詞匯,比如寫一開發區的新建,才剛動工,一著筆就是“輝煌”,要說“輝煌”不是不成,要寫放到后面去,至少是個展望。再是,寫作要有情感。文學的力量在于綿里藏針,在起初鋪景的基礎上,通過一些寫作手法,寫事物不直寫,而用襯托、渲染等方法去說,也就是用些比興的手法。通過以景色對比,來襯托感情上的共鳴。下面是一首介紹黑谷子的作品,略帶些注解,供大家一哂:
七 律
耀汗黑谷子
祁連白雪倚云流,
競日天開過沃州。
怎似千般非薄幸,
渾如萬種但征求。
依隨黑土風吹草,
逐照黃花谷浪悠。
日轉銷魂香暗起,
余霞有影付秋收。
—————
① 耀汗黑谷子:即“耀汗子”黑小米。② “祁連――沃州”:耀汗子黑小米產自河西走廊祁連山下寒地黑土的生態種植地。③ 怎似千般非薄幸:比喻以地域優勢展示于世,以勤勞供養于民。④ 渾如萬種但征求:指物質和精神上的追求。⑤ 黃花:指秋天來到。谷穗悠:比喻收成有望,同時指以合作社形式所種植的農產品黑谷子的運行機制。
⑥ 付秋收:即成果和貢獻。
《三上詞話》作者,見人民網 2017.07.17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