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推薦兩個,因為這兩個景點我去的時候幾乎沒有什么游客,看大家的游記也很少被提及。 第一個是:閱江樓
南京不處于地震帶上。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省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重要依據。
文|小河對岸省會,是一省之樞紐所在,通常都是該省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中心,而對省內的其他城市有經濟輻射帶動作用。因此,省會理想的位置應位于該省的地理中心,而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其地理位置比較尷尬。南京位于江蘇省的最西南端,北與安徽省滁州市接壤,西與安徽省馬鞍山相連,南與安徽省宣城市毗鄰,而被安徽省從北、西、南三面環抱。將南京版圖并入到安徽,也找不到一點違和之感。無論是鐵路規劃還是公路的規劃,也都會以省會為樞紐。而令江蘇省比較尷尬的是,江蘇省另一唯二的國家級交通樞紐--徐州,也位于江蘇省的最邊角(江蘇省最西北端)。故而,途徑江蘇省的國際級鐵路、公路,都會以南京、徐州作為連接城市,這幾乎算是與江蘇省擦肩而過。作為江蘇省內部的交通規劃,從江蘇省北部的徐、連、淮、宿等市到南京,其地理上的最短距離都要途徑安徽省。故而,江蘇省要規劃省內道路,也往往要經過安徽省。再則,安徽省南部離南京的距離,也遠比江蘇省北部離南京的距離要近。從經濟輻射能力上看,南京對安徽南部的經濟輻射能力遠遠大于其對江蘇省北部的輻射能力。甚至有江蘇人感慨,南京的地鐵都修到了安徽省。而江蘇省北部的交通,尤其是鐵路交通(高鐵)相對來說比較滯后,而與江蘇省的經濟地位并不能完全匹配,其問題的癥結就在于江蘇的腹里缺少交通國家級樞紐中心城市。因此,盡管南京的文化底蘊在我國城市中數一數二,但江蘇人對南京作為省會還是有所埋怨,甚至戲謔南京為“徽京”。江蘇人也最熱衷討論“南京直轄”、“江蘇省會搬遷”等話題。從地理中心上看,淮安--揚州更適宜作為江蘇省會。但江蘇省的經濟重心在江南地區,而將行政中心搬遷到江北,新省會在短期內很難產生較強的經濟帶動力。如此,新省會不但會從周圍城市身上吸血,也會使江南地區更產生離心力。那么,以淮安--揚州為中心的江蘇新省會就會成為另一個“霸都”(合肥)。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方案,就是江蘇省會仍留在江南,但樞紐中心向東移。可是,南京之于江蘇,就如同西安之于陜西、成都之于四川。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南朝詩人謝朓有詩云:江南佳麗地、金陵(南京)帝王州...。南京在歷史上是整片江南的國都所在,其歷史文化底蘊并沒有其他城市可以撼動。只要南京沒有成為直轄市,而仍在江蘇轄內,江蘇省很難割舍掉南京,而取其他城市為省會。故而,為了減緩南京作為江蘇省會,而對其他江蘇城市輻射力不足的困局。最為可行的方案,就是南京與鎮江合并,而將交通樞紐中心移到鎮江。鎮江的面積只有38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為320萬,是江蘇省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級市。而南京又是省會城市首位度排名倒數第二的城市,在濟南合并萊蕪之后,南京也很難不對鎮江心動。鎮江在文化上也與南京更為貼近,鎮江與南京雖然在地理上地處江南,可是在語言風俗文化上卻更貼近江北,而屬江淮文化區(楚文化)。歷史上幾次大規模北人南遷,寧鎮一帶都是北人南渡的第一落腳地,故而,寧鎮才漸由吳文化區轉為江淮文化區。鎮江(京口)作為江北通往江南的渡口,其在歷史上的地位也一度在南京之上。三國東吳在江南最早的治所,就位于鎮江。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有一篇著名之作《登京口北固山懷古》,就是在鎮江憑吊古跡,感思孫權在鎮江(京口)建立霸業、劉裕從鎮江北伐的英雄往事。除此之外,東晉時期的祖逖北伐(“聞雞起舞”的主人公),南唐時期的李昪平定楊吳內亂等等,都是以鎮江為立足地。王安石也有關于鎮江的著名詩篇: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國近代以前的經濟大動脈--京杭大運河,也是經鎮江--揚州而過長江。京杭大運河貫穿江蘇全省,而最繁華的一段便位于江蘇省。江北的揚州、淮陰(淮安)而與蘇州、杭州并稱為運河四都市。南京與鎮江合并,既可以提升南京的省會城市首位度,又能以鎮江為交通樞紐中心而提升南京對江蘇北部的經濟輻射力度,而降低江蘇人對南京作為省會經濟輻射力不足的埋怨。
歡迎您來南京玩,南京吧,挺有特點的,你來過一定會喜歡!說繁華倒也一般,和上海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但南京的小吃特別多,也不排外,中山陵,夫子廟,老門東,玄武湖,雞鳴寺等,都等著您來哦!對了,還有梅花山春色滿園!
各區各校要深刻認識防控工作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統籌推進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切實增強防控意識,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部門主管責任、學校主體責任、個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責任,堅決克服思想、松懈心態。學校書記和校長要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責任,全面過細抓好開學前后防控各項工作落實。 明確開學后學校管理相關要求開學后,各校要合理安排教育教學活動,做好對因等不可控原因不能按時返校學生的指導幫助,在寧高校要制定返校后兩周內在線教學方案。各校要每日掌握師生員工動態,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將防控作為學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要嚴格校門管理,中小學和幼兒園實行校園封閉管理,師生員工進校門需佩戴口罩、核驗身份、檢測體溫。在寧高校校門入口處應張貼健康碼圖識,師生員工入校時應同等要求,嚴格進行身份核驗、體溫檢測、查看健康碼(行程卡),做到一視同仁。要加強對快遞收發和外賣配送環節的管理,做好核查、登記(包括姓名、單位、車號等)、預防性消毒等。要加強食堂衛生管理,做好就餐區域桌椅、地面及餐(飲)具和炊具的清潔消毒,盡量安排錯峰就餐,就餐時保持安全距離。要加強學生宿舍管理,嚴禁外來人員入內,安排專人負責宿舍的衛生管理和檢查,引導學生在宿舍區不聚集、不串門。宿舍要勤通風、勤打掃,保持廁所清潔衛生,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區域消毒。要加強活動場所管理,嚴格控制教室、自習室、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空間人員密度,盡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群體管理。做到人物環境同防、多病共防各區各校要增強防控常態化下人、物、環境同防和多病共防意識,加強教室、圖書館、體育館、會議室、實驗室、校醫院(醫務室)、衛生間等場所的管理和清潔消毒,定期通風換氣。對公共區域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課桌椅、講臺、樓梯扶手、電梯按鈕等,安排專人每日進行清潔消毒。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校內大型建設施工現場、人員要與校園實現物理隔離。學校要把傳染病防控知識與技能等內容納入“開學第一課”,加強對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肺結核、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通過多種提高師生員工和學生家長防病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組織防控督導檢查各級各類學校要在開學前就防控等相關工作組織開展全面自查,查找防控工作短板,消除風險隱患,確保不留死角和盲區。各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對轄區內各批次返校開學的學校,進行隨機督導或飛行檢查,對防控不到位的學校要及時列出問題清單,限期整改到位。各區要組織責任督學采取“四不兩直”等,對掛牌督導的所有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全覆蓋督導檢查,并將督導檢查情況做好記錄并及時上傳至“責任督學履職記實平臺”,暫不具備上傳條件的可將紙質檢查記錄留存。市防控指揮部學校專項組將適時赴各區組織抽查。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