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卡車之家】2022年1月,藍牌新規正式一錘定音,對藍牌輕型載貨車及自卸車的各項技術參數指標有了明確的要求,指向很明確--嚴控治超。其中,藍牌自卸要求整車總長度必須控制在5米以內、貨廂內寬不超1.8米之外,更為嚴苛的是小自卸后胎必須使用單胎
【卡車之家】2022年1月,藍牌新規正式一錘定音,對藍牌輕型載貨車及自卸車的各項技術參數指標有了明確的要求,指向很明確--嚴控治超。其中,藍牌自卸要求整車總長度必須控制在5米以內、貨廂內寬不超1.8米之外,更為嚴苛的是小自卸后胎必須使用單胎設計,且輪胎規格大小有明確限制。
關于藍牌自卸的輪胎規格,有點意思!也有點無奈!為何這么說呢?在工信部近期公示的第353批、第354批公告中,我們發現了一些藍牌自卸的特別之處。
825才出現 又消失了嗎?
首先,按照最新的《輕型貨車、小微型載客汽車安全技術規范》來看,其中第一條明確要求,輪胎負荷不大于總質量的 1.4 倍,輪胎名義斷面寬度不超過 7.00in(英制)或者不超過 195mm(公制);后輪采用單胎的,后輪胎名義斷面寬度不超過 265mm(公制)。
從政策上來看,對藍牌自卸車的生存環境如何呢?難,非常難!3月1日之后,新生產新申報公告的藍牌自卸后輪全部為后單輪結構,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的藍牌自卸將有且僅有2噸左右的載重量。顯然,這樣的車型在“重載潛力”方面將大打折扣,這也能看到法規的制定初衷,從根源限制超載車型誕生。
在公示的第353批車型公告中,有三臺藍牌自卸引人注目,這三臺車都采用了大小輪的配置,即前輪為7.00R16輪胎,后輪為8.25R16LT系列輪胎,規格和載重系數則是更高。例如:諸如此類的前、后輪胎組合。7.00R16LT 8PR/8.25R16LT 18PR、7.00R16LT 14PR/8.25R16LT 16PR、7.00R16LT 8PR/8.25R16LT 16PR。
那么,事實上,采用8.25的后輪胎且達到16PR(16層級 單胎負荷1800kg)是合規的嗎?分情況,首先是輪胎名義斷面不超過265mm,8.25輪胎名義斷面寬度不超過這個范圍。其次,看前后輪的組合之后,藍牌自卸車輪負荷是否屬于總質量的1.4倍范圍之內。
我們以這一組輪胎為例,其前后輪總負荷為6240kg,不超過法規要求的6293kg(藍牌自卸車輪胎負荷不超過重質量的1.4倍”),屬于合規的范疇。
當然,會不會有人另辟蹊徑考慮選擇后期改裝更大的輪胎組合呢?比如采用前輪7.00R16LT 14PR,后輪則是增加至8.25R16LT 18PR,還合規嗎?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這一套輪胎的負荷系數為6640kg,顯然超過了法規要求限定的6293kg,屬于不合規的范疇。
簡而言之,無論采用什么樣的輪胎組合,在其他斷面寬度、尺寸負荷法規的前提下,只要其輪胎總負荷不超過6293kg,都屬于合規范疇。
有點意思的是,在工信部公示的第354批車型公告中,所有申報藍牌自卸公告中,卻沒有了8.25相關規格的輪胎組合。才剛剛出現,又消失了嗎?據目前,我們在某主機廠得到的一個說法為“8.25胎不讓用,上一批公告超7.00in規格的都沒通過,需要進行二次整改。”
另尋其他辦法 又一高規格輪胎出現
細心的卡友已經發現了,在此前公示的新車型后輪的的確確為單胎設計,8.25的輪胎出現在了新的藍牌自卸之中,不同的輪胎組合之間唯一的差異在于PR數字的大小,也就是輪胎層級的區別。簡而言之,數字越大,承載系數越強。
"輪胎層級(PR,plyrating)并不是指輪胎簾布層的實際層數,而是指輪胎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輪胎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的特定強度標記。"
3月14日,工信部開始公示企業申報的第354批車型公告,在新的公告中,我們的確沒有發現帶825后輪胎的藍牌自卸出現。但是,真的就只能用承載系數比較低的7.00輪胎了嗎?
或許還有轉機!在第354批車型公告中,我們發現了有幾輛總質量為4.5噸的藍牌自卸上,采用了前7.00R16LT 8PR/后245/70R17.5 18PR、前6.50R15LT 10PR/后245/70R17.5 18PR、前6.00R15LT 10PR/后245/70R17.5 18PR等類似的輪胎組合。與此前的區別在于后輪245/70R17.5 18PR的承載系數不弱于8.25R16LT 18PR承載系數。
某車型公式輪胎組合之一 | |||
類別 | 層級 | 單胎承載力kg | 4x2底盤承載力之和 |
7.00R16LT 8PR | 8 | 975 | 6190kg |
245/70R17.5 18PR | 18 | 2120 | |
參數信息來自于GBT2977 |
這樣的前后輪組合出現在后單輪藍牌自卸上合規嗎?我們以(前7.00R16LT 8PR/后245/70R17.5 18PR)這組輪胎為例,查閱《GBT2977-2016 載重汽車輪胎規格、尺寸、氣壓與負荷》可知,這一輪胎的總負荷為6190kg,是符合法規要求輕型載貨車輪胎負荷不大于總質量的 1.4 倍的限定。
那么,后輪為245/70R17.5這一規格的輪胎,會出現在后期的藍牌自卸上嗎?目前,還暫未可知。但是,從近期各大車企申報公告的車型來看,為了確保在合規的情況下,提升車輛承載潛力,也是費了不少心思,也是一種難以言明的無奈。
那么,這樣的輪胎后續會成為后單輪藍牌的主流鞋碼嗎?或許依舊很難,從現階段的法規初衷來看,杜絕超載的決心非常明顯,大規格的輪胎或許只會存在部分場景之中,如果是傳統的城鎮、城鄉建材運輸,可能還是會在保障車輛承載安全的情況下,依舊回歸比較標準的輪胎規格。
開藍牌后單輪自卸 卡友需要轉變嗎?
藍牌后單輪自卸的誕生能看到什么?有關部門治理超載的決心。為從設計和制造源頭上防止貨車和掛車超限超載運輸,商用車制造企業應根據最大設計總質量選擇適用層級的輪胎。在車輛公告公示和后期車輛上牌,進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和查驗時,將嚴格按照整車合格證上的參數進行比對,因此,從生產制造端而言,后雙輪藍牌自卸將在今年9月1號之后,正式推出歷史舞臺。
因限制超載而嚴格要求輪胎規格這一舉措對市場有什么影響呢?從我們現階段了解到的信息來看,叫苦不迭的最多的是卡友,可能需要改變的也是卡友。
從貨運市場來看,現階段在無形之中,還暫時難以去除“多拉多賺”這一根深蒂固的概念。如果貨運市場沒有變化,超載自卸仍然活躍,那么硬性要求用承載力稍弱的單輪藍牌自卸,更容易出現超載爆胎的情況。無形之中,矛盾會轉移用戶與車企和輪胎廠家之間。
我們卡友需要做什么?改變一些運營方式,如果后期開后單輪藍牌自卸,就必須放下超載的念頭。也不要寄托希望于后期自己該承載系數更強的輪胎,徒增保險拒賠的風險。
● 編后語:
采用后單輪設計的藍牌自卸量產版會是什么樣的呢?現目前暫未全面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承載力必然會有所降低。超載環境會因為降低輪胎承載系數而改變嗎?現暫未可知,但是借鑒過去的治超歷程來看,上游、中游、下游的全面協同,或許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單單給自卸車技術參數套上緊箍咒或許是不夠的。
如果不改善貨運市場環境,運價沒有提升,當大伙兒每天還在為了車貸犯愁的時候,或許未來依然還是會有人鋌而走險。從目前的法規來看,對用戶、對生產企業來說,都很難,未來這種后單輪自卸會如何演變呢?時間會給出答案。
高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