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圖|毛主席和吳連登合照回憶起毛主席,吳連登老人曾這樣說:“毛主席的一生是勤奮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回憶起來,好多好多的事情就在眼前,我們那時候天天見主席,怎么看怎么偉大,現在人們懷念他,是因為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中國人民的今天...
前言
圖|毛主席和吳連登合照
回憶起毛主席,吳連登老人曾這樣說:“毛主席的一生是勤奮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回憶起來,好多好多的事情就在眼前,我們那時候 天天見主席,怎么看怎么偉大,現在人們懷念他,是因為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中國人民的今天.......”
吳連登成為毛主席生活管理員
中南海的頤年堂古色古香,以前傅作義將軍曾在那里辦公,新中國解放后,經過簡單修整,便成為了毛主席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
自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經常在頤年堂開會,接見黨內外人士以及外國友人、商談重要事情等,毛主席一直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要開會的時候,他總會提前到,基本上是第一個到的。
1961年的一天,毛主席到頤年堂開會,照例早早就到了,毛主席坐下來以后,有人叫吳連登給毛主席送一杯水,吳連登照辦了,可當時因為是他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有些激動、也有些緊張,他的手有一些顫抖。
來到毛主席身邊后,吳連登把水放到毛主席身旁,毛主席看著眼前的工作人員有些陌生,便笑著問:“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吳連登。”
毛主席點了點頭,又問:“你的名字是你父母給你取的嗎?”
“不是,是一個老和尚取得。”
“這個名字好啊,你是哪里人啊?”
“江蘇鹽城人。”
毛主席看得出吳連登有些緊張,便不乏幽默地說:“鹽城這個地方我熟悉,皖南事變后 ,新四軍總部就在江蘇鹽城嘛,你是鹽城的,也是咸城人哪!”
毛主席的 幽默風趣,緩解了吳連登原本緊張的內心,就在這時,其他首長也陸續來開會了,吳連登便離開了頤年堂。
此后的歲月里,吳連登始終記得毛主席親切和藹,像慈父一樣,但他從不奢求能來到毛主席身邊工作,然而,讓吳連登怎么也沒想到的是,他這個在毛主席面前表現得很不自然的毛頭小子,能給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
1964年,國慶節的時候,吳連登沒有在天安門城樓上工作,而是在外面服務,突然毛主席身邊的護士長找到他說:“大登,主席找你呢!”
聽到這句話的吳連登有些發愣,指了指自己,只見護士長微笑著點了點頭:“主席現在是檢閱休息,你趕快去。”
吳連登連忙跑到毛主席身邊,見到毛主席后,他主動問好,毛主席看到吳連登來了,笑著指了指旁邊的椅子,讓他坐下。
對此,吳連登有些惶恐地說:“主席,我不用坐。”
但在毛主席的一再要求下,吳連登最終還是坐了下來,這時,毛主席說:“你不就是那個咸城人嗎?我可記得你喲!”
見毛主席還記得自己,吳連登激動地點了點頭。
“小吳啊,我今天跟你商量點兒事,我想請你到我家去工作,因為我身邊有許多事情,家里也有許多事情沒有人做,你看,我想請你,能不能給我幫幫忙?”毛主席微笑著。
按理說這樣的事情毛主席身邊的衛士長或者辦公室的領導同志找吳連登說就可以,可當吳連登聽到毛主席同他“商量”的時候,覺得十分溫暖,他說:“主席,好,但是我就怕主席的事我做不好。”
“沒關系,那就這樣說定了,你來我身邊工作吧。”毛主席站起身同吳連登握了握手。
自此,吳連登便來到毛主席家中工作,一直到1976年,把毛主席送到了紀念堂......
吳連登來到毛主席身邊的頭幾年,每天負責為毛主席清掃衛生,灌一個暖水袋,外加管管倉庫,慢慢地,李敏、李訥等家庭成員生活上的雜事,也都由吳連登管了起來。
多年后,吳連登回憶起初到毛主席家時的情景,就有些哽咽,他說:
“一想起主席家的倉庫,我就難受得想哭,倉庫里一沒有豪華服裝,二沒有金銀首飾,三沒有一件禮品,好多東西都是從延安帶過來的,像主席穿的大棉襖、一些舊衣服、換下來的毛巾、襪子、襯衫什么的。倉庫里最好的東西,就是主席50年代初出訪蘇聯做的大衣,深色中山服、禮帽、皮鞋,可主席回國后就再也沒穿過了,這件大衣也就成為了倉庫里最珍貴的擺設。”
1968年,組織上才正式任命吳連登為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員,管理員不僅僅是一個名稱的變化,管的面也要比原來寬得多了,因此,吳連登的擔子和任務也就越來越重,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毛主席每個月的工資都是由吳連登領回并保管起來。
毛主席的工資原本是一級工資,總數是610元,1958年,國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當時毛主席就帶頭把自己的工資從一級降到了三級——404.8元,一直到毛主席逝世的時候,這個數目再也沒變過。
工資領回來后,吳連登就會記到賬上去,而毛主席的這筆工資則會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可即便是有一位精打細算的管家,毛主席的家庭也常常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為此有的時候會用一些毛主席的稿費。
但毛主席的稿費并不是可以隨意支配的,吳連登需要從稿費中支取多少錢時,會寫個條,毛主席批準后,才能從稿費中支取金額,對于稿費,毛主席曾對吳連登說:“這個錢,任何人無權動我稿費里的一分錢,這個稿費來自于人民,我還要把這個錢呢,用在為人民服務的方方面面。”
毛主席對吳連登的關懷
吳連登作為毛主席家里的管理員,毛主席的生活和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屬于他的管理范圍,毛主席家里的工作人員有原則分工,在必要的時候也要互相協作,每天都有很多事情,整天圍繞著毛主席。
據吳連登回憶:“毛主席在飲食上,在我管理的這么多年當中,他的餐桌上沒有什么山珍海味。”
在三年困難時期,毛主席主動提出不吃肉,所以在毛主席的餐桌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肉食,吃的是百姓大眾的菜和飯。
經濟情況好轉后,毛主席的餐桌上才開始有了雞、魚、肉、蛋,但平時還是以素食為主,因此毛主席每天要工作十幾個乃至二十幾個小時,為了他的身體健康,工作人員會精心安排伙食。
為此,醫生和護士曾向毛主席和毛主席的工作人員提出,要毛主席吃些高營養、高蛋白、山珍海味之類的補品,但毛主席卻總是拒絕:“現在四菜一湯已不錯了,還要吃什么 山珍海味,我們國家還比較窮,有些貧困地區的人民還吃不飽飯呢,什么時候使全國人民都能吃上四菜一湯,那就好了。”
對于飲食,毛主席可以說沒有什么講究,他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能浪費。
有一次,毛主席在吃飯的時候,有幾粒米飯掉在桌子上,毛主席立馬撿起來要吃,站在一旁的吳連登看到后說:“主席,您不要吃了。”
毛主席反問道:“你知道大米是怎么來的?農民們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呀,我們不能浪費。”
自此,吳連登和在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特別注意,他們從不會把東西隨便扔掉,包括,菜葉子、菜幫子,無論是掉下來的還是劈下來的,吳連登也會囑咐人留著,等到星期六李敏 、李訥回到家中同毛主席吃飯的時候,再給他們吃。
然而,毛主席在吃到好吃的東西時,也會時刻惦記著身邊的工作人員,有一次,吳連登給毛主席端了一個香酥雞。
毛主席見到后,笑著同吳連登說:“哦,這是江蘇雞啊?”
吳連登搖了搖頭,指了指雞肉說:“主席,這是香酥雞。”
可毛主席卻擺了擺手說:“你說得不對,這就是江蘇雞嘛,為什么呢?因為你是江蘇人。”
吳連登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便也笑了笑沒說什么,這時毛主席拍了拍自己旁邊的位置,讓吳連登坐下和自己吃,吳連登則表示自己還要為毛主席去拿菜呢,毛主席一聽趕忙伸手在香酥雞上抓了一塊,放到了吳連登的手里,讓他邊吃邊工作。
毛主席把家里的工作人員視為家中不可缺少的成員,他十分關心身邊工作人員的進步和成長,毛主席要求身邊的工作人員做到廉潔奉公,不搞特殊化,不擺架子,聯系群眾,要團結,相互尊重,抓緊時間學習文化、科學知識。
據吳連登了解:“凡是在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是兩袖清風,一身正氣,這正是毛主席對我們的教導的結果,使我們終身受益。”
回憶起在毛主席身邊12年的歲月,吳連登總是覺得太短,他曾說:“毛主席作為幾億中國人民的領袖日理萬機,能這樣關懷體貼一個小小的服務人員,使我非常感動,我在主席身邊工作12年,主席一直待我猶如慈父關愛,不是親人,但勝似親人。”
毛主席曾多次出資幫助有生活困難的同志,這其中就包括吳連登,1965年,吳連登的侄子玩火不小心把家中的草房給燒著了,吳連登得知此事后,十分著急,他趕忙把自己的一點積蓄拿出來,準備寄回家中。
就在這時,毛主席的衛士周福明找到了吳連登:“主席知道你家里出了點事情,有困難,特意叫我給你拿來了300元,叫家里把房子修起來。”
對此,吳連登十分驚訝:“是誰告訴主席了?這事就不應該告訴他。”
“主席說這是他的一點心意,你就收下吧!”周福明也明白吳連登是不想因為自己家的事,麻煩毛主席。
要知道,那時的300元對于毛主席來說已經是近一個月的工資,而這筆錢也給予了吳連登一家人極大的幫助,對于毛主席的幫助,吳連登十分感動,就借著給毛主席送飯的時候向毛主席表達了感謝。
“你不用感謝我,你有困難我應該幫助你,這些錢是人民給我的,你應該感謝人民,我們都是同志,你在我這里工作,你有了困難,我們大家都應該幫助你。”毛主席說道。
在此后的日子里,吳連登更加努力工作,沒有任何私心雜念,一切為了毛主席的安全和健康著想。
1974年,吳連登父親病故,盡管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但為了不耽誤工作,不讓毛主席知道,他總是默默地流淚,與此同時,他也決定不回家料理父親的后事。
這件事,吳連登一直想方設法瞞著毛主席,可后來毛主席還是知道了,毛主席十分難過而又關切地對吳連登說:“小吳,你父親去世都不告訴我,你在我身邊工作,連一點孝道都沒時間去盡,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會對我毛主席有意見的,說我毛澤東不近人情呀!”
說著說著,毛主席的眼眶也濕潤了,吳連登見狀更是失聲痛哭了起來,他還哽咽著說:“主席,這怎么能怪您的?要怪也是怪我自己。”
后來,毛主席特意批準讓吳連登回家,送父親最后一程,臨走時,毛主席又給了吳連登200元。
還有幾次,吳連登因為太勞累,坐在沙發上睡著了,毛主席見到后,就拿出自己的毛毯或毛巾輕輕地給他蓋在身上,若是有人來了,毛主席就會叫人小聲一點,風趣地說:“我那盞不滅的燈在睡覺,你們別驚動了他。”
當吳連登睡醒后,看到自己身上蓋著毛主席的毛毯,總是面帶愧色地走到毛主席面前,向毛主席做檢討。
可毛主席總是擺擺手說:“你們工作忙,太累了,不打緊。”
平日里,毛主席每當叫吳連登和他一起散步時,總是會語重心長地對吳連登說:“我們是共產黨人,就應該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大多數人謀利益。”
毛主席平日里對吳連登的教導,他全部放在了心上,哪怕是在毛主席逝世后,他也始終拿毛主席對自己的要求來要求自己。
毛主席逝世后,吳連登收到特殊“通知”
對于過生日祝壽這一行為,毛主席曾明確制止,但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每逢12月26日,還是會向毛主席祝賀生日。
有一年,在毛主席生日當天,吳連登同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一同來到了毛主席的臥室,見到毛主席后,他按照當時的習慣說:“毛主席,我們祝您萬壽無疆!”
毛主席聽到祝福語后,抬頭看了看吳連登,然后笑著說:“你是那個咸城人嘛!”
吳連登點了點頭:“是吳連登。”
毛主席又說:“是我身邊那盞不滅的燈啊!”
毛主席的這一句話,逗樂了前來為他祝賀生日的所有人,可就在大家都哈哈大笑的時候,毛主席卻又突然嚴肅了起來:“剛才那句話是屁話。”
聽到毛主席這么說,吳連登也緊張了起來,但他沒敢詢問,只聽毛主席又說:“哪有活一萬歲的?人活100歲就了不得了!”
吳連登這才明白毛主席并不喜歡聽到“萬歲”這個詞,在此后的歲月里,只要是毛主席生日,吳連登便會對毛主席說一些其他的祝福語。
197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82歲的生日,也是毛主席最后一個生日,那天,陪毛主席吃飯的只有張玉鳳等兩三個人,毛主席的餐桌十分簡單,只是比平時多了幾樣菜。
在飯菜上好后,吳連登特意給中南海的面點師傅田樹濱打去了電話,讓他來給毛主席做長壽面。
然而在做面的時候,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面條碎了,一節一節的,沒有一根整的......
看到這一幕幾個大師傅眼淚一下子落了下來,最后還是吳連登做主說:“毛主席吃飯的時間短,菜又少,再搟面條肯定來不及了,給毛主席煮掛面吧!”
回憶起這件事,吳連登曾哽咽著說:“主席臨終也不知道這件事,他哪里知道這最后一碗長壽面不是手搟面而是掛面,但他吃的還是很香......”
1976年9月9日,偉大人民領袖毛主席逝世,當時在毛主席身邊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泣不成聲,吳連登也不例外,他沒有想到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也沒有想過孩子、家庭,無時無刻都在惦記著全國人民的毛主席真的離開了,一想到這里吳連登就十分難過......
在毛主席逝世8天后,吳連登收到了一份特別“通知”,這一通知是由毛主席治喪委員會下發的追悼大會通知,在這一通知上寫著:
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追悼大會,定于九月十八日下午三時在天安門廣場舉行,請屆時參加。
毛澤東主席治喪委員會
九月十七日
在收到這份通知后,吳連登老人的眼淚一下子落了下來,他想起了毛主席的慈祥和親切,他不敢相信毛主席真的離開了,可事實卻是如此......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一到毛主席生日和忌日的時候,吳連登老人總是會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遺容。
自毛主席逝世后,吳連登老人就在家中放上了一尊毛主席塑像,每逢過年過節,他就會在毛主席塑像前點上一支煙,再放上一碗紅燒肉,以表哀思,而到毛主席生日的時候,吳連登除了回去紀念堂瞻仰毛主席遺容,他回到家中后,還會煮一碗長壽面,陪一陪毛主席......
何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