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家好,我是煙雨僧。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每日將會為你推送菜品美食的制作方法。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吧!謝謝你。東北廚師燉魚突出原汁原味,魚不需要飛水,也不需要過油,直接入湯慢火長時間(15分鐘以上)燉出魚油,激出香味。
大家好,我是煙雨僧。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每日將會為你推送菜品美食的制作方法。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吧! 謝謝你。
東北廚師燉魚突出原汁原味,魚不需要飛水,也不需要過油,直接入湯慢火長時間(15分鐘以上)燉出魚油,激出香味。若飛水,魚肉流失鮮味,若過油,肉質會變硬。除了“燉”,三江魚的常見做法還有“香煎”和“熏”,這兩種技法則要求廚師提前為魚加足調料,充分腌制入味。東北廚師燉魚,有幾個好搭檔。
1、啤酒。無論家常燉還是紅燒,我們都喜歡倒1/3瓶啤酒,既能去腥,還能致嫩。以“壓鍋大泥鰍”為例,加清水與加啤酒壓出來的菜品口感是不一樣的,后者特別鮮嫩。
2、山花椒梗。這是東北山上一種野花椒的樹梗,掰開后斷面呈綠色,聞起來有一股濃郁的花椒香,用它爆鍋燉魚有祛腥提香的效果。
3、香其醬。香其醬口味回甜,顏色金黃,入菜可以提亮色澤。
4、農家大醬。這是東北居民自制的一種大醬,有一股發酵的臭香,如今市場上有散裝、袋裝成品出售。醬燜魚幾乎都需要放一點大醬,能散發一股獨特的東北風味。
三花
鳊花 :學名長春鳊,外形酷似武昌魚,個頭不是太大,小的有七、八兩,大的有一、兩斤。鳊花魚肉脂肪含量極高,吃起來肥美鮮香,質地細嫩,常見做法是煎、燉。
鰲花:即桂魚,東北人將松花江冷水里長大的桂魚稱為鰲花。冷水鰲花個頭大,有的可達十多斤,刺少肉白、肉呈蒜瓣狀,味道鮮美,是三江魚中的精品。適合清蒸、紅燒或制作“松鼠魚”。
鮚花:又叫季花,其實是一種江鯽。與普通鯽魚不同,季花魚鱗銀白,美麗耀眼,大個頭的能長到5斤左右。季花肉質鮮美,口感微微發面,可清燉、清蒸、紅燒或煎燜。
五羅
五羅中的哲羅、法羅是大型肉食魚,銅羅、胡羅、雅羅與前兩者比則屬于“小不點”級別。
哲羅:又叫哲羅鮭、大紅魚,是一種非常稀有的冷水魚,體長可達兩米,繁殖季節魚體呈紅褐色。哲羅以魚、蝦、水禽等為食,生性兇猛,與大馬哈魚是近親。哲羅魚肉質細膩,口味清鮮,常見做法是燒、燉、汆丸子、包餃子。
銅羅:又叫金線魚,成年魚體重約一斤半至兩斤,其肉呈蒜瓣狀,膠質豐富,味道香美,適合清蒸、酸湯、煙熏。熏銅鑼是東北的一道經典魚肴,熱賣不衰。
法羅:學名三角魴,外形似鳊花,個頭比較大,體重可達10多斤。法羅肉質富含脂肪,味道濃香,宜煎宜燉,吊湯更棒。
雅羅:別名華子魚,體重在750-1000克之間,魚頭微尖,魚身背部灰褐,腹部銀白,尾巴淡紅。其肉質嫩香,口感酷似鰲花,常見做法是清蒸、紅燒。雅羅養殖難度較大,而且出水即死,所以目前比較少見。
胡羅:又被稱為“葫蘆子”,是“五羅”里最小的一種魚,形狀像南瓜子,約有火柴盒大小,一般帶鱗入菜,但需要擠掉內臟,其肉細嫩,適合干炸、醬燜。
十八子
所謂“十八”其實是虛數,指代數十種名字中帶“子”的特色三江魚,而非只有十八種。事實上,三江魚品種繁多,漁民至今難以數清共有多少“子”。
嘎牙子
即嘎丫、黃臘丁。三江冷水所產嘎牙子肉質鮮嫩無比,像豆腐一般,幾乎沒有腥味,其經典烹法是“醬燜”。
鯽瓜子
即冷水所產的鯽魚,個頭平均在半斤左右,沒有普通河鯽魚的土腥味,口感鮮香。
柳根子
學名拉氏鰻,口感細嫩,適合干炸、燉湯、醬燜,也可用于制作魚醬。
鯰魚球子
即三江所產小鯰魚。在東北有一句俗話:“鯰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正說明了其經典吃法和誘人美味。
柳根燜江蝦
白漂子:學名鰷魚,南方俗稱白條子。此魚模樣帥氣,呈流線型,渾身銀甲閃閃,雙眼圓瞪,在"土里土氣"的柳根、泥鰍等河魚內非常炫目。白條魚喜歡逆水急行,快如閃電。《水滸傳》里的“浪里白條張順”,就是借用白條魚來喻指主人公身形棒、水性好。
島子:即白魚,學名翹嘴紅鲌,魚體呈長條狀,魚嘴上翹,其肉質細白,味美可口,常見做法有:香煎、清蒸、家燉,注意燉時不要放醬油,否則會掩蓋鮮味、影響色澤。
牛尾巴子:學名烏蘇里擬鲿,是一種無鱗淡水魚,顏色淡黃,頭部像鯰魚,身體細長似牛尾巴,其肉質特別軟嫩,常見做法是家常燉、醬燜。
紅尾巴梢子:學名擬赤梢魚,頭尖體窄,脊背略黑,身體白色,尾巴透出鮮紅色,所以得名。其肉呈銀白色,質地細、面,清淡幽香,適合清蒸、清燉。
細鱗子:即細鱗鮭,因魚鱗細小而得名。細鱗魚脂肪含量高,肉質肥美,最大者可達8公斤,常見做法有家燉、紅燒。
七粒浮子:即鱘魚,在東北被普遍叫做鰉魚或者鱘鰉魚,是國寶級珍品淡水大型魚。鱘鰉魚肉質柔韌,魚刺均為脆骨,全部可以食用,烹調方法以紅燒、醬燜為主,經典名菜有“鰉魚燉土豆”。
麥穗子:一種似麥穗大小的魚,適合家常燉。
紅眼瞪子:學名赤眼鱒,其身體呈長筒形,體色銀白,背部略灰,眼睛上緣有一塊紅斑,所以得名。
黃姑子:學名銀鲴,俗名刁子魚,肉質鮮嫩,富含脂肪、鈣質,適合清蒸、紅燒。
鰱子:即鰱魚、白鰱,其肉微帶土腥,刺多,常用來燉湯。
鯉拐子:即鯉魚。三江所產的冷水鯉魚肉很結實,熟后可以撕成條,味道鮮香,適合紅燒、家常燉、生拌、塔拉哈(即煎至三分熟后蘸汁的一種吃法)、汆丸子。
黃瓜香:是一種帶有黃瓜香味的小魚,又叫池沼公魚,一般體長為6-8厘米,銀白色、半透明。其肉清香,整體可食。常見吃法是干炸、醬燉。
狗魚:即黑斑狗魚,是淡水魚中生性最粗暴的肉食魚,其食量大,生長速度快,肉質細嫩潔白有韌勁,味道鮮美,常見吃法是汆丸子、生吃。
蟲蟲魚:又叫重唇魚,它有雙層嘴唇。在當地吃魚有一句口訣:“鯉魚頭鯰魚尾、鯽魚的肚子蟲蟲的嘴”,意思是吃鯉魚頭最鮮,吃鯽魚肚子最肥,吃鯰魚尾最香,而蟲蟲魚要吃其嘴巴,膠質含量豐富,格外肥美。
張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