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交社保最郁悶的莫過于,年年上漲,斷斷續續,等到60歲退休的時候才發現,社保累計下來不足15年,又不能補繳,你說尷尬不尷尬?本來想著退休時把之前不夠的年限一次性補繳齊,直接領養老金,誰想到計劃不如變化快,轉眼間,補繳的“大門”已關閉,于是有人
交社保最郁悶的莫過于,年年上漲,斷斷續續,等到60歲退休的時候才發現,社保累計下來不足15年,又不能補繳,你說尷尬不尷尬?
本來想著退休時把之前不夠的年限一次性補繳齊,直接領養老金,誰想到計劃不如變化快,轉眼間,補繳的“大門”已關閉,于是有人提出:
養老金為啥不能按比例發放?我交了7年,就按照7/15來發我養老金,不行嗎?我交了1年,就發我1/15唄?
萬萬沒想到,這種說法受到了網友們的大力點贊,都認為這是公平合理的,真的可行嗎?下面【社保精算師】為你深度解析:
01、參保15年,養老金能領1500元嗎?
誰不想多交點,以后多領點呢?可現實卻是,找個工作那么難,交個社保更是難,再加上生活的壓力,無奈之下還是得選擇繳納最低檔次。
參保15年,繳費最低檔次,在大連這個城市,養老金能領1500元嗎?下面進行數據分析:
很多人都在糾結,自己繳費的錢不僅僅要計入個人賬戶,關鍵還要進入統籌賬戶,豈不是“充公”了不劃算?真的是這樣嗎?
假如按照最低檔次繳費15年,累計繳費8.6萬元,3.5萬元進入個人賬戶,5.1萬元進入統籌賬戶,這并不意味著靈活就業人員自己繳費就不劃算。
根據計算公式,我們可以輕松結算處個人賬戶養老金=34526/170=203元,基礎養老金=7299(大連2018年社平工資)*(1+0.6)/2*15*1%=876元,養老金為1079元。
假如說,將養老保險看成是投資收益的一個行為,那么這意味著80個月就能回本,這個數據說明,自己繳費也是很劃算的,因為基礎養老金占“大頭”。
02、按照比例發放養老金,可行嗎?
如果真的如網友所說,交一年就發十五分之一,交七年發十五分之七,這意味著把15年的養老金切割成15份,按照繳費年數來領取,可行嗎?
假設社保僅繳費2004年1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不想補足到15年,發十五分之一的話,那就意味著養老金72元。而自己繳費僅僅2245元,不到3年就能回本。
這種做法違背了鼓勵多繳多得的原則,不利于社保基金的整體長遠的發展,因此,不可行,未來也不會實施的。
03、社保不足15年,只能棄保嗎
自從不能補繳社保之后,一些人員開始焦慮,繼續繳費的話,壓力太大,不繼續繳費的話,棄保又損失太大,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首先來說繼續繳費,也就是延繳,交到滿足15年可以領養老金為止,這對于只差不兩年的人來說是劃算的,對于只交了不兩年的人,是非常不劃算的。
其次來說是棄保,棄保意味著統籌賬戶的錢就浪費了,不會返還給本人,所以,盡量不要棄保,畢竟統籌賬戶的錢是個人賬戶的錢的1.5倍。
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能采用的話,那么只能選擇第三種辦法,那就是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錢也隨之轉入,統籌賬戶的錢依舊會損失。
而且在退休計算養老金時,是按照城鄉居民養老金計算方式,遠低于企業職工養老金,好處是可以在60歲補繳剩余年限領取養老金,也是一種折中的辦法。
綜上所述,按時繳費才是最好的辦法,按照比例發放養老金不可行,畢竟養老金也不是按照繳費年限領取的,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