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八十九稱耄壽,
稀壽又稱古稀壽,指七十到七十九歲。耄壽指八十至八十九歲。耋壽指九十至九十九歲。中國古人以六十歲開始為老人過生日稱為壽誕。六十以前稱年,六十以后為壽。六十至六十九稱花甲壽。七十至七十九稱為古稀壽,簡稱稀壽。其中七十七歲又稱喜壽。八十至八十九稱耄壽,其中八十八稱米壽。九十至九十九稱為耋壽,九十九稱白壽。
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謂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2.襁褓:亦作“襁?!?、“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如《后漢書·桓郁傳》:“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焙蠼柚肝礉M周歲的嬰兒。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壁w岐注:“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币嘧鳌昂⒈А薄?.齠齔:兒童換齒?!俄n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奔粗钙甙藲q的兒童。5.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陶潛《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6.幼學:10歲?!抖Y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编嵭ⅲ骸懊挥?,時始可學也?!焙笠蚍Q十歲為“幼學之年”。7.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二三歲的少年兒童?!抖Y記·內則》:“拂髦,總角?!编嵭ⅲ骸翱偨?,收發結之?!焙笠蚍Q童年時代為“總角”。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后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9.及笄:女子15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0.束發:男子15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1.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于女子。12.弱冠:男子20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惫糯凶?0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齡。13.而立:30歲?!墩撜Z·為政》:“三十而立?!焙笠蚍Q30歲為“而立”之年。14.不惑: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40歲的代稱。15.知命:50歲?!墩撜Z·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币庵^到50歲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16.耳順: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焙侮碳庖嵭唬骸岸勂溲?,而知其微旨?!焙笠浴岸槨睘?0歲的代稱。17.古?。?0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后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18.耋:70-80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薄蹲髠鳌べ夜拍辍罚骸耙圆笋罄希觿?,賜一級,無下拜?!?9.耄:80-90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0.期頤:100歲?!抖Y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睂O稀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于養。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焙笠蚍Q百歲為“期頤”。
普及一下,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樣年華;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 60歲——花甲; 70歲——古??;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所以花樣年華一般指18歲到25歲這個時段。
我認為古代對14歲女孩子稱為豆蔻。14歲被稱作“豆蔻年華”,與成語豆蔻年華含義一樣,代指少年的青春年華。豆蔻年華的典故,最早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七言絕句《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古時漢族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孩提: 2~3歲的兒童。指代幼兒時期。 垂髫(tiao):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發)。 總角:八歲(女)、九歲(男)至十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總丱’)。 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束發: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兩個 總角解散,扎成一束髻)。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