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此類行為不僅違規,還涉嫌違法,可以根據該問題進行有效投訴。
關于用戶地址泄露問題,以京東金融的京東白條用戶逾期為例,說說他們的問題。
用戶京東白條逾期后,用戶在京東商城的購物信息和京東快遞的收寄件等用戶隱私信息,會被京東金融、宿遷鈞騰(京東金融顧問,京東白條運營方),泄露給他們的第三方:宿遷鈞騰委托方,那一眾牛鬼蛇神般的各地催收公司,包括某些批發律師函的律所。
宿遷鈞騰委托方的一眾催收公司,會根據用戶至少在一年半內的京東商城購物內容、購物收件地址,與京東快遞收寄件聯系人及地址,分析判斷出用戶的真實家庭住址與工作單位地址。
用戶購買過的生活用品、數碼產品、食品、服裝、貴金屬、床上用品等,包括計生用品等隱私商品的簽收地址,大概率是家庭住址,并可以佐證。
用戶購買過的辦公用品等商品的簽收地址,大概率就是辦公地址,也可以佐證。
用戶的京東商城所有購物地址與聯系電話、用戶的京東快遞收寄件聯系人與地址,都是真實有效的。
更有可能性,用戶日常所熟悉的京東快遞小哥,上門收寄、取件送件時當面確認。
也許京東快遞小哥身不由己,但京東快遞是宿遷鈞騰委托方的一份子,是京東金融物流協催無疑。
也不排除有部分上門取寄件的京東快遞小哥、或者京東快遞站點工作人員,參與了用戶的真實地址的核實確認,所以可以從用戶那么多的收寄件地址中,精準寄送京東快遞函速達文件。
京東快遞也是宿遷鈞騰委托方,是京東金融、宿遷鈞騰、宿遷鈞騰委托方的物流協催,僅憑這一點,就非常令人不舒服。
在他們確認了用戶的真實地址之后,由京東金融委托,京東快遞負責打印相關紙質函件,一般為通告函、催繳函等,也有可能是律師函,但屁用沒有。
沒有鮮章,黑白復印件居多。
他們無需經過用戶允許,也無需與用戶核對地址,就高頻寄送京東快遞函速達文件。
然而暴露出幾個很奇怪的問題,寄件信息只顯示寄件人姓名,沒有聯系電話,該快遞卻依然可以正常攬件寄件,性質存疑,問題有三:
1、虛假寄件,涉嫌寄件違規;
2、未落實寄件實名制,涉嫌違規攬件;
3、寄件信息地址來源不明,涉嫌非法獲取用戶個人信息。
多次致電京東金融客服核實,京東金融客服對于這些質疑諱莫如深。
無法合理解釋,
無法給出正面回復,
也無法查詢出該寄件人所屬第三方催收公司名稱、寄件人工號,
及明確告知寄件方是從何處獲得用戶的一眾收件地址,但卻一直強調他們的寄件行為是合規的。
也多次致電京東快遞客服詢問,寄件人只有姓名,沒有聯系電話,是如何正常攬件寄送的。
無論是京東金融客服,還是京東快遞客服,都沒有給出正面回答、準確回復。
直到多次投訴無果,保留了所有證據,明確告知京東快遞客服,會向其主管部門投訴該問題后,后續來電回復,才給了一個非常非常非常準確的回復。
京東快遞,受京東金融委托,由京東快遞站點打印相關函件等紙質文件,然后寄送給用戶。
因為是京東快遞內部寄件,所以無需填寫寄件電話。
寄件人是也虛構的,所以沒有寄件電話,估計也是怕被投訴。
但對于寄件地址是從何而來,卻依然沒有正面回復。
但據我猜測:京東商城賣貨為主,不摻和這些事情;京東金融最想要地址信息,而這些京東快遞可以提供,畢竟這些信息,京東快遞最全。
而且,京東快遞本地工作人員或京東快遞小哥,也會以宿遷鈞騰委托方名義,使用本地號碼,給用戶打電話。
這是通過某次來電意外確認的,對方自稱宿遷鈞騰委托方,但話術明顯與以前不同,反復追問他所屬公司及其工號,對方不善于撒謊,估計也怕被投訴,加上慌亂說漏嘴,才被迫承認其是本地京東快遞站點的,所以沒有催收公司,沒有催收工號。
考慮到京東快遞小哥實屬不易,即使保留了證據,也沒有投訴他。但也明確告知對方,若下次再來電,會直接投訴。
關于京東金融泄露用戶在京東商城的購物隱私信息的質疑,京東金融客服予以否認,不承認他們泄露了用戶隱私信息,一直強調這些信息都是用戶在平臺的“用戶預留信息”,他們的行為都是是合規的,這符合“京東平臺規則”與“用戶協議”。
用戶的購物信息和快遞收寄信息,是用戶的預留信息?難到不是用戶的隱私信息嗎?
多次反問京東金融客服,這些信息預留在哪里,請明確告知。
京東金融客服,無法正面回答,只是一再告知:只要用戶使用了京東的任意服務,京東就有權使用用戶在京東的所有用戶信息,包括用戶的購物隱私信息等。
令人震驚,令人不齒,令人后怕,令人生厭。
我已然不再使用京東商城進行購物,也不再使用京東快遞進行收寄件。
我怕我使用了任意京東服務,我的這些用戶隱私信息,就都成為用戶在京東的“用戶預留信息”,而被“合規使用”。
網查征信只能查到簡版征信,只顯示貸款的逾期和查詢記錄等部分信息,如需更詳細的征信報告,建議去中國人民銀行網點或者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機器打印詳細版
1. 百度上輸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如下圖點擊: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網請認準人民銀行官網字樣
2. 進入后,如下圖點擊:互聯網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進入官網首頁直接點擊:互聯網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臺
3. 進入后,如下圖點擊:馬上開始4. 進入后,如下圖所示:? 已經注冊則直接登錄? 未注冊,則點擊右邊 新用戶注冊,填寫相關信息進行注冊如果提示已存在賬號,建議銷戶重新注冊,銷戶、找回密碼、申請信用信息,都需要銀聯驗證
5. 登錄成功,如下圖:點擊 信息服務>申請信用信息6. 進入后,如下圖:選擇銀行卡驗證 和 個人信用報告,點擊下一步前兩個選項沒啥用處,只選個人信用報告即可
7. 進入后,如下圖點擊: 獲取銀聯認證碼銀聯驗證支持的銀行有限,部分地方性銀行不支持驗證,如無法輸入可能需要安裝插件,請根據提示安裝
8. 進入后,如下圖:選擇自己一張銀行卡填寫信息,提交驗證,獲取驗證碼請注意填寫銀行卡預留的手機號,如果非預留手機號,將無法獲取驗證碼,借記卡認證時需輸入取款密碼,信用卡認證時需要輸入有效期、卡背面的三位CVV2碼
9. 獲取驗證碼成功后,返回如下頁面:填寫銀聯認證碼、圖片驗證碼。點擊 提交10. 提交后如下圖:等待24小時出結果,有時候不到24小時也能出結果請注意,很多手機APP、貸款軟件,都提示可以查征信,請謹慎選擇,以防受騙。目前只有部分銀行網銀APP支持手機查詢個人征信。好久沒寫P2P理財,甚是想念!
之前這一類的問題,我回答過很多,每一次在回答的時候,我都盡量將答案寫的與
上一次有所不同,每一次答案出發的角度都會稍微有所不同。那么,這一次,我想跟大家說的是平臺的安全、可靠性的判別。
1、明白投資P2P是一種投資行為,跟投資其他類型的投資理財產品一樣,具有風險性
曾經有人跟我說,“投資P2P平臺就像是賭博,就是賭一下,自己的投資在到期前,平臺會不會出事。關注啥平臺背景、銀行存管甚至是備案都是沒啥用處的,除非是行業中的比較靠前的頭部平臺?!?/p>
當時的我聽罷此番言論,不覺心頭一顫,怎么可能會是他說的那個樣子。更何況這個能不能兌付,用戶是無法判斷的。只能從側面,比如平臺背景、風控、備案等角度來評估平臺的實力,也就是資金兌付實力,所以我一直認為P2P平臺的安全性是可以被適當量化出來的,方便投資者進行辨別。
頭部平臺固然背景實力不容小覷,但是很多中小型平臺中也不乏優質、穩健的。但是我自己想著想著也覺得,既然我們只能從側面來判斷而不能直接班上釘釘的說,“XXX平臺很安全,肯定沒問題,大家可以比這眼睛投起來?!币簿驼f明,投資P2P本身也就是一場風險投資,就如投資股市一樣,這神似一場賭博,只是風險有大有小,這期間就離不開我們的理性判斷了。
說了這么多,也就是明確一點,投資P2P跟投資其他類型的投資理財類產品一樣,是有風險的,明確風險的存在,那么如果自己在今后投多少也會謹慎些,面對突發情況,自己的心里也會有所準備,對不對。
2、從其他多方位綜合考量P2P平臺的安全性、可靠性
即便P2P平臺的安全性不能一錘定音,但作為投資者,我們依然需要在收益與風險之間進行博弈,以期獲得最大的收益。這就需要我們來理性判定平臺的安全性了,也依舊是我們老生常談的那幾個方面:
(1)平臺背景:平臺的背景大體上來說有,有民營系、銀行系、上市系、國資系、風投系這幾大類,如果從資金兌付的角度來看安全性的話,一般是銀行系>國資系>上市系>風投系>民營系。這只是個一般性的判定,不代表絕對性。
(2)合規備案進程
2018年是P2P行業的監管備案之年,雖說現在備案推遲了,但是一個平臺合規備案進度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說明很多問題的。如果一個平臺備案進程有序推進并且已經幾乎全部完成,最起碼說明該平臺的合規意愿高,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在為投資者的資金安全保駕護航。就拿我如今在投的平臺掌悅理財來說,其合規備案工作就做得很不錯,也都及時對外展示,作為投資者,我就會安心很多。
所以,大家作為P2P的投資用戶,出于對資金安全的考慮,我們也應該時刻關注在投平臺的備案進程。大體的備案細則有這些方面:三級等保測評、銀行存管、電子簽名及存證、平臺信息披露、違規業務清零、法律意見書、專項審計報告等。大家可以一一對應著去看,去了解,去做取舍。
(3)相比于平臺的背景和備案,投資者也要關心平臺的資產類型和運營情況。因為不論背景多強大、備案工作做的多好,落腳到平臺的長久發展上來看的話,平臺的資產模式和運營狀況事關平臺能否良性運轉,走得更遠。
好了,今天就寫這里。
若是信貸業務逾期而導致的大數據監控,那么需要將欠款還清后等待一段時間才可解除風控,
若是共公不良記錄導致的大數據監控,那么將欠費結清后即可解除風控。
如果是公共不良信息被記錄大數據監控,比如手機欠費等,只需要將欠費的金額及時結清,即可解除大數據風控。
作者:數字財經智庫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89753042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沒想到吧,在全網怒罵核酸檢測公司通過疫情獲取暴利時,竟然有核酸公司破產了,這真是怪事一樁。
疫情三年來,破產倒閉的企業不在少數,大街上“旺鋪轉讓”更是隨處可見,很多行業都受到了沖擊。但核酸檢測行業可以說是風口上的豬,因為需求太旺盛了。據了解,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到今年實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前,中國已經完成約115億人次的核酸檢測。而到目前,這個數字就更加夸張了。
所以,說核酸公司破產倒閉,很多人肯定不信,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不是賺得盤滿缽滿嗎?難道我們冤枉“張核子們”了?
據了解,前段時間一些人因為被拖欠6萬多工資,去起訴北京樸石醫學,結果收到的回復是該公司已無財產可供執行,也就是說這家公司直接破產了。
樸石醫學成立于2020年,在今年5月,北京樸石醫學被發現造假,樣本數量明顯大于原始檢測數據。隨后該公司被吊銷了執照,7人被起訴。
從媒體的報道來看,核酸公司堪稱暴利。今年前三季度涉及到核酸檢測業務的上市公司業績,都出現了大幅增長。最夸張的九安醫療,營收同比增長30倍,凈利潤同比增長319倍。就連今年1月在鄭州造假的金域醫學,前三季度營收也增長了41.67%,凈利潤增長46.41%。
另外,康為世紀、菲鵬生物等5家已經IPO過會的核酸檢測公司,毛利率在50%-80%,凈利潤都超過1億元。被監管叫停上市的翌圣生物,2019年凈利潤只有191萬,到2021年達到了1億元。
這次因為張姍姍而引出來的張核子,旗下的核子華曦已經檢測了7億人次,在全國瘋狂開分店,也在準備IPO。毫無疑問,這些“張核子們”賺得是盤滿缽滿,吃得滿嘴流油,借疫情發國難財,還想去資本市場圈錢。
按道理來說,巨頭大口吃肉,小公司喝點湯是沒什么問題。作為小“地頭蛇”的樸石醫學為什么會連6萬元工資都發不出來,錢去哪里了?
最有可能是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錢已經轉移了。說實話核酸企業不賺錢是不可能的,只是為了賺更多錢,它們開始了造假。但這種事情早晚會被發現,它們比誰都清楚,所以提前已經做好了準備,否則一旦發現,不只是傾家蕩產,還可能會鋃鐺入獄。
之前對于核酸造假等違規行為處罰并不是很重,特別是一些巨頭,核子華曦十幾起違規事件,平均違規成本不到1萬元,可以說是不痛不癢,所以它才能不斷開分店。在鄭州造假的金域醫學,不但活得好好的,業績還非常亮眼。
不過,隨著最近因為張姍姍而引發的群情激憤,這些造假違規的核酸企業的好日子到頭了。
第二種是表面上賺到了錢,但并沒有進口袋。做生意的都知道一個詞,那就是賬期。生意做得越大,賬期就越長,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不可能的。比如恒大,和它合作的上下游企業非常多,有建筑商、建材供應商、裝修公司等等。之前恒大給它們的賬期都是三到六個月,但隨著恒大暴雷,這些合作公司的錢就收不回來了,應收款就變成了爛賬,造成公司巨額虧損,甚至破產倒閉。
如今,這些核酸公司就好比合作商,大金主是誰就不用說了吧。咱們看看這幾家核酸公司的應收款,貝瑞基因的應收款為11.03億,占總營收的77.57%,如果應收款拿不回來,那這家公司的實際營收只有3.19億元,很可能就虧損了。
錢好賺,但錢難要,跟跑工程款一樣。表現上賺到了錢,但錢沒有進口袋,還欠著呢。所以,前段時間一些大白開始向核酸公司討要工資,而河南許昌的一家核酸公司直接撂挑子不干了,給了錢才能繼續干。
不過,好在全國疫情防控措施有了新的變化,很多城市不再全民核酸,防疫的這筆巨額的支出要逐漸結束了,核酸公司的暴富夢也要碎了。大疫不過三年,接下來就是快速恢復經濟活動,對于我們個人來說,還是要繼續做好防護,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