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一聯(lián)詩,出自詩圣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春天(763年),這年正月,史朝義自縊,差點毀了大唐的“安史之亂”宣告結(jié)束,漂泊他鄉(xiāng)的老杜聽到勝利的消息,欣喜若狂,寫下了這首七律,我們讀這首詩,即使不解其意,卻也能體會到詩中傳達出的喜悅之情,因此這首詩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老杜苦了一輩子,能寫出這樣的詩,真是難得了。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我們看這首詩第一句,劍外,是劍門關(guān)以南,指四川,當時老杜真漂泊在四川成都草堂;薊北河北以北,唐朝幽州、薊州一代,當時是安史叛軍的根據(jù)地。這一句純敘事,起筆非常干脆,一個“忽”字,表現(xiàn)了捷報傳來的突然。
你想啊,老杜一個愛國詩人,上致君堯舜,下關(guān)心民生,在亂世中他心內(nèi)該有多絕望,他心中有一扇閘門,就等著哪天官軍勝利,才好開閘泄洪,這突然傳來的捷報,就是打開閘門的鑰匙,心中積蓄已久的情感,終于沖破了緊鎖的閘門,波濤洶涌地傾瀉而出,所以“初聞涕淚滿衣裳”,喜極而泣,一切的一切,終于熬過來了。
首聯(lián)兩句,第一句敘事,第二句初聞捷報,接下來三聯(lián)、六句,便用最直白的語言,卻又用了對仗的形式,直抒胸臆,抒發(fā)勝利之后的喜悅之情,從身邊最親近的“妻子”開始,都一掃愁容,到縱酒還鄉(xiāng),到最后一聯(lián)歸入想象,連續(xù)提到四個地名:巴峽、巫峽、襄陽、洛陽,似乎還沒動身,心就已經(jīng)回到了故鄉(xiāng)。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一聯(lián),提到“青春”,在這里是啥意思呢?
在古代詩詞中,“青春”一詞按照含義,大致可分以下幾種:
1、指燦爛明媚的春光。如《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只”,青,指東方春位,其色青,故曰青春;
2、指青年時期。孟郊《勸學(xué)》:“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這里的青春就是指青春年華;
3、指年歲。司空曙《送曹同椅》:“青春三十馀,眾藝盡無如。”這一解釋與上一種差不多,但更具體一些;
4、指美好的時光。唐伯虎《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孤負青春,虛負青春”,不能虛度青春,辜負美好的時光;
5、代指酒。明徐渭《挽陳君之配蔣》:“ 陳君轄我飲青春, 焦革賢閨釀絕倫”,很顯然,這里飲青春,就是指飲酒,也許就是一種名叫“青春”的美酒;
實際上,2、3、4這三種解釋的意思都差不多,這是有些概念更寬泛,有些所指更具體,有時候,舊事物煥發(fā)新生,也可以稱作青春。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里面的“青春”,顯然不能是青春時代、美好時光,杜甫生于712年,安史之亂結(jié)束于763年,彼時杜甫已經(jīng)50多歲,是妥妥的老杜了,跟青春年少挨不上邊;也不能代指酒,雖然上一句說了“白日放歌須縱酒”,但若按照律詩對隊長的嚴格要求,以“酒”對“白日”是不符合對仗要求的。
所以這里的“青春”,只能是第1種,指燦爛明媚的春光。我們再分析一下格律:
古代駢文、律詩中,隊長要求非常嚴格,首先要字數(shù)相等;然后要平仄相諧,“白日”都是仄聲(白是入聲字),青春都是平聲;接著要求詞性相同、結(jié)構(gòu)相合,這里白日和青春都是名詞,結(jié)構(gòu)上都屬于偏正結(jié)構(gòu);最后要求詞義相關(guān),把這兩句詩翻譯一下:在日頭照耀中高歌痛飲,在明媚春光中返回故鄉(xiāng)。
因此,這一聯(lián)詩中的“青春”,只能是指春日,杜甫這首詩隊長相當工整而且巧妙,律詩硬性要求頷聯(lián)、頸聯(lián)必須對仗,而杜甫在尾聯(lián)也用上了對仗,屬流水對,一方面表現(xiàn)出了老杜當時內(nèi)心之激動,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杜甫高超的律詩技巧。
在整個中國古代詩壇,老杜的七律,無人能出其右,這跟他沉穩(wěn)的性格和慘淡的遭遇有關(guān),李白那樣飄逸的人就不能寫出完美的律詩,但沒有格律束縛的歌行體,古體詩,李白又是一絕。
officer翻譯過來就是長官或軍官的意思。但你說的電腦officer其實應(yīng)該是office吧,如果是office那意思就是辦公或辦公軟件的意思。
一、 《出塞》唐朝文學(xué)家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翻譯】 秦漢以來,明月就是這樣照耀著邊塞,但是離家萬里的士卒卻沒能回還。如果有衛(wèi)青、李廣這樣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二、《出塞》唐朝文學(xué)家徐錫麟。 軍歌應(yīng)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guān)。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翻譯】 出征的戰(zhàn)士應(yīng)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決心把滿族統(tǒng)治者趕出山海關(guān)。戰(zhàn)士只知道在戰(zhàn)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尸體運回家鄉(xiāng)。
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文學(xué)家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翻譯】 在劍南外忽然聽到官軍已經(jīng)收復(fù)河南、河北一帶,高興得連淚水都沾濕了我衣裳,回頭看妻子兒女的憂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隨意地用手卷起書本,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我忍不住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里縱情高歌,開懷暢飲,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鄉(xiāng)了。我準備即刻從巴峽穿過巫峽,又直下襄陽回到洛陽。
在古代,“衣”和“裳”有明顯的區(qū)別,《說文》曰:“衣,所以蔽體者也。上曰衣,下曰裳。” “初聞涕淚滿衣裳”中的“衣裳”是“衣”和“裳”的合稱,即“衣服”。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翻譯:劍門關(guān)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fù)冀北一帶。高興之余,淚滿衣裳。
詩句出自: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原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釋義:
劍門關(guān)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fù)冀北一帶。高興之余,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云,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jié)伴春光同回故鄉(xiāng)。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卻看:回頭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放歌:放聲高歌。須:應(yīng)當。縱酒:開懷痛飲。
文言文中的“好”有以下意思:
①容貌美。《陌上桑》:“秦氏有~女,自名為羅敷。”
②好;善、佳。與“壞”、“惡”相對。《春夜喜雨》:“~雨知時節(jié)。”《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風(fēng)景。”【又】友好;和睦。《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會于西河外澠池。”《隆中對》:“于是與亮情~日密。”
③完畢;完成。韓偓《無題》:“妝~方長嘆,歡余卻淺顰。”
④合適;合宜。《聞官軍收復(fù)河南河北》:“青春作伴~還家。”
⑤很。《智媽生辰綱》:“你這客官~不曉事。”
⑥病痊愈。《林黛玉進賈府》:“只怕他的病一生不能~的了。”
hào①喜歡;喜好。《涉江》:“余幼~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②玉器或錢幣中間的孔。《周禮?考工記?玉人》:“璧羨度尺,~三寸以為度。”
robots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