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米芾 《論草書帖》 紙本 草書 縱24.7厘米 橫3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草書練習
草書:點的練習
斜點
尖鋒入紙后,向右向下重按鋪毫,再將筆向上回鋒至腹部出鋒。
豎點
最后一橫上挑帶出筆尖下拉。稍作加重后順勢出鋒。
兩點水
上點出鋒帶出下點,轉風提筆向右上挑出,與行書類同。
三點水
首點出鋒帶出,連著寫豎,按后折筆上挑,其勢一氣呵成。
上兩點
這兩點都是尖鋒直入后立即鋪毫,回鋒,上一點鋒回入畫中,下一點鋒回后出鋒帶寫下一筆。
上三點
此為并列三點,每一點出鋒后帶寫下一筆,其勢極為連貫。
上四點
先寫一橫,然后連寫四點,用筆極為果斷,最后一點拉長帶下。
腰點
此點寫在字中部的筆畫上,可寫得略長些,這純出自章草。
中三點
中間是橫三點,首兩點都從腰中出鋒帶右點,最后一點出鋒下挑,其勢斜而連綿。
下三點
此三點代表心字,三點雖波浪形連寫,中間要有起伏,末點回鋒畫中。
左右點
此兩點是左右分開,但應遙相呼應,左點上挑,右點凝重。
上下點
上下兩點相互連貫,上點直寫,下點橫寫,其勢含蓄、停頓。
長點
最后一點似捺似點,筆入紙后向右向下拉昂,漸加力,再將筆下頓收鋒。
上挑點
此點也為行草書中所特有,代省略之點畫。
草書:橫的練習
露鋒橫
最后一筆尖鋒入紙,其鋒外露,行筆由輕至重再轉輕,以尖鋒出鋒,極爽利。
藏鋒橫
起筆逆入,將鋒藏起,收筆回鋒,用筆較重,點畫粗壯,使字穩重有力。
帶鉤橫
此橫畫上凸,行筆有重輕變化,收筆處將鋒帶出,似寫一鉤,很是活潑。
重輕橫
此橫畫行筆逆入后,立即鋪毫重按然后右行,由重轉輕,線條也上凸,使字飽滿。
上挑橫
第一筆橫畫向上傾斜,收筆處向上挑出,以便寫豎。
波折橫
最后一橫代表四點,起筆取逆,行筆活潑,然后輕重波折地右行,用筆要勤。
并列橫
中間四橫并列,首筆最重,最后一筆上挑,極富變化。
逆鋒橫
發筆呈上一筆的出鋒,搭鋒后轉變成橫畫,所以又稱“塔鋒”,變化在發筆處。
反旋橫
此筆為草書中所特有,用筆由右向左反旋,出鋒處上挑,以增變化。
下凹橫
羊字第一橫有下凹之勢,第二橫則上凸,第三橫平行,三橫雖短,卻有三種變化。
草書:豎的變化
懸針豎
最后一豎,筆鋒逆入后,即中鋒直下,出鋒處漸提筆空收,使鋒能尖銳、飽滿、不漂浮。
垂露豎
起筆逆入后,著力下行,收筆時筆鋒回入畫中,使頭部圓潤,如露珠下垂。
弧豎
此豎極有情趣,兩頭尖,中間彎,似一鉤新月,此豎中間要有力。
短豎
人字旁左豎,行筆短促,力量稍重,也象一重點,使左旁點畫雖少但是穩固。
露鋒豎
此豎起筆直入,露鋒明顯,象一根兩頭尖的竹針。
帶鉤豎
草書用筆動蕩極強,此豎出鋒處向左鉤出,使下部有上托之勢。
并列豎
數豎并列在起筆輕重、點畫長短、細粗等方面變化,使之參差不齊,不會刻板。
右彎豎
最后一筆應是直的,但將其寫成右彎,既有直勢,也有橫勢,使三豎不孤單。
草書:撇的變化
短撇
第一撇短而有力,回鋒畫中,似一雨點,很是渾厚。
平撇
第一筆屬平撇,筆鋒逆入后向左平地撇出,出鋒銳利,如鳥啄木。
回鋒撇
此字一筆完成,至撇時做小頓,調整筆鋒后,順勢下撇,出鋒尖利。
少
尖鋒撇
此字一筆完成,致撇時作小頓,調正筆鋒后,順勢下撇,出鋒尖利。
弧撇
此撇尖鋒入紙后作弧形撇出,出現銳利,中間甚是厚實。
曲頭撇
尖鋒入紙后,筆作右彎,再向左撇出,頭部很是活躍。
反撇
此撇作反勢,實是橫畫,但寫成由右向左下撇出,再接寫豎畫,更覺順勢。
并列撇
右邊兩撇并列,一回鋒,一出鋒,一稍輕一稍重,勢極連貫。
曲折撇
此撇長而中間略有曲折、輕重,可見行筆之波動,出鋒處又嘎然而止,回鋒收鋒,很含蓄。
露鋒撇
此撇為側鋒用筆,起筆側入,中間鋪毫時將鋒調中,其形弧彎。
草書:折的練習
橫折
橫畫行筆轉彎處,作提按圓折直下,轉折不露角。
左斜折
第一筆逆鋒入紙后,向左微斜而下,轉折后向右上畫去,此折有楷法。
右斜折
側鋒入紙作橫畫,轉折處行筆圓轉,向內微斜而下,此折用圓筆中鋒。
多折
草書中連續折筆的機會會很多,寫時要連中有斷,方中見圓,即硬又活,不可板滯。
草書:鉤的練習
豎鉤
先作豎畫,至出鉤處,鋒略上提,使得力得勢后向左鉤出。
心鉤
下部心鉤寫法筆順變化很多,其鉤尖鋒入紙后,向右方作弧形行筆,至出鉤處略作頓挫后向上順勢勾出,鉤宜稍長。
戈鉤
筆鋒逆入后,行筆作斜勢下行,中間微彎,但不能太彎,以避軟弱,至出鋒處微頓得勢上鉤。
豎彎鉤
豎彎后向右橫畫,漸行漸重,再順勢向上鉤出,彎應圓潤,鉤應厚重。
夙
背拋鉤
即右邊的橫折右彎鉤,此筆宜筆勢帶側,用腕力打彎,順勢上勾,使鉤豐滿有力。
橫折豎鉤
右邊先寫橫畫,折后寫豎畫,其勢微彎,再順勢向左平推出鉤,用筆自然。
橫鉤
長橫至折角處,提筆調鋒后重按,再向左勾出,鉤極鋒利。
下垂鉤
此鉤的特點是出鉤時,筆順勢下垂出鋒,其力由輕至重,其勢彎圓,出鋒自然。
弧鉤
尖鋒入紙后,漸鋪毫而漸彎曲,其勢弧彎,出鋒時并不勾出,將鋒回入畫中。
回鋒鉤
最后一筆原是豎彎鉤然此處并不勾出,似寫一橫,出鋒處將筆重重地回收。
草書:挑的練習
短挑
中間一挑用力在起筆處,得力在出鋒處,故應快速有力,短而不浮。
長挑
左挑長而上斜,使之與撇相呼應。
帶右挑
此字應是木字旁,但草法也可寫成挑手,挑后連著寫右邊的點畫,中間可不必有停頓。
回鋒挑
左挑實是兩筆,先行筆向左下折鋒,由原路向右上挑出,先回鋒蓄力后再上挑,力感更強。
草書第二周:旋的練習
2006-11-01 15:45:25 作者: 來源:互聯網 瀏覽次數:1452 文字大小:【大】【中】【小】
正旋
此字有兩個圓圈,關鍵在畫圈時要提按,不使滑過。
正旋
此字之圓圈,用筆由重突然轉輕,再由輕轉重,中間無停頓。
正旋
此字左邊及右半部有旋轉,其旋轉幅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正旋
此字難度在豎后突然輕出鋒再重筆旋轉,一瞬間有重、輕重的變化。
正旋
此字旋轉與寓字相仿,應注意上圈小下圈大。
正旋
此字旋轉仍斷而后起,出勾圓轉而豐滿。
正旋
此字的第二個旋轉并不是畫圈,而是在同一豎中將筆回復畫中,向上轉而豐滿。
正旋
此字左右兩半相同,但寫時應左半小右半大,故左旋小右旋大,才能得變化之妙。
正旋
此字之巧全在旋轉,整個字都是在旋轉中寫成,很有特色。
正旋
這一旋轉是反犬法,上圈有孔,下圈無孔。
反旋
反旋與正旋僅是方向不同,但一般行書中已有正旋,用得較多,反旋則時在草書中應用。
反旋
此字有左右旋,故轉折處要交代清楚,鋒中筆圓,斯能合法。
反旋
從橫轉撇,是為反旋,轉換處似斷似連,需兩筆完成。
正反旋
此字先作正旋,再作反旋,又作正旋,正反旋交替應用,用筆復雜有一定的難度。
正反旋
此字先作反旋再作正旋,其筆順的 方向不能錯亂,否則筆毛絞住易致敗筆。
正反旋
此字有兩個反旋,最后寫小字略作正旋,在旋轉時要將點等筆畫寫清楚。
正反旋
此字要作正反旋多種旋轉,而且點畫的交換點又多,既要旋轉,又應筆筆有交代很是難寫。
正反旋
此字筆畫多而全字都作旋筆,輕重、快慢、旋轉之幅度都應掌握好,不能有失。
(1)筆順
先寫中間,橫畫上勾畫,最后寫中間一長點。
橫連斜長撇后,原路回上寫橫折。
先寫左上點,帶寫左下點上挑寫撇,中間弧筆帶右點。
先寫中間短豎,左點挑右點,連寫長撇,最后寫弧鉤。
左點連右兩點,回筆寫中豎后,再寫在兩短橫。
第一筆是橫畫右鉤,再寫左上挑點,最后中豎。
橫后斜豎連橫豎,最后寫一點。
從上而下順勢而寫,上勾后最后下中間一點。
撇后連寫三橫,回筆后向上寫豎彎鉤。
先橫,再寫中豎連點,最后是一長橫。
第一筆是反筆,自右向左,接寫中豎鉤,再中間一長點。
橫后寫豎戈,在寫左豎連圓轉撇。
(2)筆順
橫連兩豎,第二橫上挑后寫右三撇。
右半是橫豎橫,回筆向上寫橫豎連下。
左豎勾后左點右挑,接著寫豎彎鉤,上挑寫兩點。
下部先寫橫和中豎,左右兩點連寫下兩橫。
上部豎橫后接寫中豎,回筆想上寫兩橫連口字。
先橫畫,筆回上寫豎橫,上鉤寫戈,最后寫一撇。
橫 到豎到豎鉤再連寫兩橫.
橫后連寫橫彎鉤,鉤上挑寫兩豎。
第一筆是橫,第二筆是豎,回筆向上連寫兩橫及下部“月”字。
右半橫豎后回筆向上寫斜撇及轉折。
右半先左豎,左點挑向右邊兩點,連寫下部“豆”字。
橫后寫中間三點,回筆想中間寫豎及兩橫。
《晚復帖》 傳為張芝之作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衣服破了已經沒有人再補了,反而衣服上有破洞是一種時尚。但是有補丁的衣服就一定不好看嗎?有補丁就是很老土嗎?有補丁就不時尚了嗎?不,如果這樣想,你就out了。
尤其現在的小孩子,剛買的衣服,就喜歡跪在地上,很容易就磨破了,如果扔了再買新的結果還是一樣,所以補一補還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么補才能讓孩子覺得好看?現在的孩子也是很要面子的破衣服破鞋才懶得穿。
看到下方圖2這張圖是不是毫無違和感,像是有補丁的褲子嗎?這確實是一條補過的褲子,那么是怎么做到的呢?圖片樣式網上多的是,想要什么樣的就有什么樣的。找出一塊原來做十字繡的下腳料,大小正好可以繡一對球球。先依照圖紙繡黑色線。
再繡淺色線,這時候就不用看圖紙了。然后剪去多余部分。因為這個繡布的邊很容易脫線,不好繡,所以就滾了一條邊縫在了褲子上。
最后用熨斗熨平就行了,像這樣的衣服小孩子還是很樂意穿的,同樣的道理,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在大人身上,合適的圖案補到合適的位置,就將成為一種時尚。
我們學校領導,待人接物誠懇熱情,第一面就感覺親切隨和,容易交流相處,一下拉近距離,毫無違和感,給學校管理掃除了一些障礙。
管理上,我們校長不搞一言堂,搞民主管理,為大多數人著想,任人唯賢,能者上,庸者下,大大提高民主及可信度。
并且,我們校長經常深入課堂,走近教師群體,參與教學教研,能親自參與的絕不只聽匯報,深受師生愛戴信任,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領導!
毫無違和感:多指特定人或事物處在一定環境、位置,往往是本應不和諧、不協調或者容易被誤以為不和諧、不協調的情況下,卻出乎意料的有和諧、協調的感覺。略帶有調侃之意。例如:情侶身高、年齡、顏值等相差懸殊,在主觀被接受時,賦予毫無違和感之說。形容ps大神作品是也有這種說法。對風馬牛不相關的對話也可以用毫無違和感來打趣。
首先,違和,解釋為不協調,失常。可以用于委婉的表達他人患病。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古裝電視劇里面有這種表述,比如:鳳體違和。
另一種情況,表示不相容不協調。毫無一絲違和感,其實就是雙重否定,沒有一丁點不好,沒有一丁點不舒服,沒有一丁點不協調。表示肯定,很好,很協調。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