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通訊員李晗於鑫益)大的如同雞蛋,小的如同砂礫……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唐勝利有一個收藏結石的愛好。10多年來,他收藏了近百種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膽囊結石。他的初衷是做科學研究,但近兩年來有了新的用途:坐門診時帶上幾份結石標本,
(通訊員 李晗 於鑫益)大的如同雞蛋,小的如同砂礫……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唐勝利有一個收藏結石的愛好。10多年來,他收藏了近百種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膽囊結石。他的初衷是做科學研究,但近兩年來有了新的用途:坐門診時帶上幾份結石標本,通過現身說法,讓結石患者提高警惕,正確對待病情。
用結石標本給患者做宣教
5月26日上午是唐勝利的專家門診,上午8點,他和往常一樣,帶著幾份收藏的結石標本來到診室。六旬患者劉女士因身體不適就診,檢查發現膽囊有指甲蓋大小的結石,唐勝利結合她的影像檢查資料,拿出相應的結石標本,通過“圖文+實物”的方式和她講解結石的情況及手術治療方案。“您講得很明白易懂,我聽您的,一定要盡早治療。”劉女士表示,看到一顆顆結石擺在眼前,難以相信它們是從人體內取出的,這樣直觀的展示,讓我對自身的病情更加清楚。
當日上午,唐勝利接診了30多位患者,患者們對他用結石標本“現身說法”均表示認同。“這種方式非常形象直觀,令人印象深刻。”因飲食不規律出現結石的26歲患者方女士表示,觸目驚心的結石,讓自己對膽結石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今后一定要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收集結石是希望患者不走彎路
2014年,唐勝利開始“主攻”膽囊結石手術,平均每周要做20多例手術。有時會碰到形狀奇特,或是較難取出的結石,每次完成這樣的手術后,都會涌現外科醫生的成就感。于是,他在征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后,將一部分特別的結石作為“戰利品”收藏,在給醫學院學生上課時,作為教具進行講解使用。兩年前,他開始帶著“石頭”坐門診。
隨著時間流逝,唐勝利收集的結石標本越來越多,今年已達到近百種。其中最大的如同雞蛋,最小的像砂礫,但他對每一份結石都如數家珍。“這個最大的結石是一位80多歲婆婆膽囊內取出的,這個小方塊結石,是兩年前一位六旬男士的……”即使是好幾年前手術取出的結石,唐勝利依然記得結石“主人”的病情和手術過程。
“膽結石并非個頭越大越危險,往往越細小的結石越容易掉落到膽管內,引起膽管炎、胰腺炎等大麻煩。”唐勝利提醒,膽囊結石和腎結石不太一樣,它既不能“排”也不能“碎”,有些患者輕信“體外碎石”,被打碎的小結石很可能掉進膽總管造成堵塞引起嚴重并發癥,膽囊結石只有通過膽囊切除手術才能有效治療。
唐勝利表示,隨著生活習慣、飲食等因素的影響,膽囊結石患者逐年增多,在門診展示多年收藏的結石,一方面對患者起到警示作用,一方面對治療方法不清楚的患者進行宣教,避免他們在治療過程中走冤枉路,耽誤治療時機。
何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