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太可怕了!蘇州常熟市一村民無意間發現,村旁的小河里竟然有一條鱷魚。要知道的是,我國雖然有揚子鱷,但是野生揚子鱷極為罕見,因此看到這條鱷魚,該村民趕緊撥打了相關部門的電話。接到警情之后,多個部門急忙趕到現場,果然在河道中發現了一條鱷魚,不僅樣
太可怕了!
蘇州常熟市一村民無意間發現,村旁的小河里竟然有一條鱷魚。要知道的是,我國雖然有揚子鱷,但是野生揚子鱷極為罕見,因此看到這條鱷魚,該村民趕緊撥打了相關部門的電話。
接到警情之后,多個部門急忙趕到現場,果然在河道中發現了一條鱷魚,不僅樣子非常兇猛,而且還極具攻擊性。
鱷魚是食肉動物,國外曾經發生過鱷魚傷人事件,而且體型較大的鱷魚在水中幾乎是無敵的存在,一旦被鱷魚咬住,就會被拖入水下,鱷魚很可能會使出致命絕招“死亡翻滾”,被攻擊的一方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為了抓捕這條鱷魚,相關部門想了很多方案,最終決定派一名水性較好的人,駕駛著小船,使用漁網將其捕撈。
鱷魚被漁網網住后,隨即被小船帶入岸邊,被守候在一旁的工作人員團團圍住,有人按住鱷魚的嘴巴,有人用繩子將鱷魚四肢固定,還有人將幫忙固定鱷魚,使鱷魚喪失攻擊性。最后,該鱷魚被“抓捕歸案”,移交給虞山動物園妥善安置。
提到鱷魚,我們會首先想到國外,但其實我國也有鱷魚,揚子鱷就是我國所獨有的一種鱷魚,然而因為各種原因,野生揚子鱷數量不斷下降。好在經過多年保護和放生工作,現如今野外也生活著不少揚子鱷,只是它們都生活在核心保護區附近,在其他地方很難看到它們的蹤跡。
出現在蘇州常熟的這條鱷魚,并不是我國本土鱷魚,而是一種外來的鱷魚“灣鱷”。
提到灣鱷,可能很多人已經倒吸一口冷氣了,沒錯,灣鱷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鱷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
雄性成年灣鱷體長可以達到4米左右,最大可達7米,雌性體長可以達到2米左右,體重可達600-1000千克。
灣鱷非常兇猛,它們還有一個稱呼為“食人鱷”,傳說在二戰時期,有上千名日本士兵在緬甸蘭里島被灣鱷一夜吞食。當然,此時也有很大的爭議,不過灣鱷確實有過傷人記錄,遇到灣鱷還是小心為妙。
灣鱷的野外分布地并不在我國,主要棲息在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一帶。盡管灣鱷異常兇猛,但它們的鱷魚皮受到了奢侈品商家的喜愛,現如今也被人們養殖,用于制作高檔的鱷魚皮革。
那出現在蘇州常熟的灣鱷,是不是附近養殖場逃出來的個體呢?
遺憾的是,并不是,當地警方調查后發現,目前常熟市并沒有灣鱷人工繁育企業,既然如此,那這條鱷魚是從哪來的呢?
或是人們放生
工作人員表示,此次發現的灣鱷,很可能是被市民當作寵物飼養,之后或是放生,或是管理不善導致鱷魚逃至野外,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當地生態鏈以及對人類都不是好事。
首先,這條鱷魚雖然只有1.6米長,但它還能再長大,長大后的個體將會成為當地生態鏈中的王者,不僅會攻擊水中的魚蝦烏龜等生物,還會捕殺來水邊河水的家禽、家畜,甚至是人類。
灣鱷力氣非常大,一旦被它們咬中,它們就會在水中施展“死亡翻滾”,在此過程中獵物即便沒有死亡,傷勢也會非常嚴重。
其次,如果一次性放生大量的灣鱷,這些灣鱷有可能在當地形成野生種群,對于當地生態鏈而言非常危險。
這是因為灣鱷屬于外來物種,而且是頂級掠食者,成年個體沒有天敵,一旦在野外形成穩定的種群,就可能會對當地生態鏈造成致命性破壞,甚至導致我國本土物種滅絕。
目前,當地警方還在對灣鱷的來源做進一步調查,相信很快就能找到罪魁禍首。
放生加劇生態惡化
其實,灣鱷出現在我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就在去年,廣東佛山警方也抓到了一條灣鱷,這條灣鱷體長1.2米,被發現時正匍匐在家禽售賣處,嘴巴被膠帶緊緊纏住。
盡管這條灣鱷體長并不大,但非常難以馴服,最后消防部門采用圍攻的方式才將鱷魚抓獲。
經過辨認發現,這條灣鱷屬于幼年灣鱷,或許也是人類偷偷飼養后遺棄。好在被警方及時抓獲,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除了灣鱷之外,還有人在水中放生“鱷雀鱔”,鱷雀鱔是外來魚,并且是食肉魚類,它們的存在會導致本土魚類數量銳減。
東莞一小區池塘內,業主們發現投放在這里的錦鯉越來越少,最后才發現是鱷雀鱔在作怪,當即請人抓捕,最終打撈出了3條鱷雀鱔,正是這3條鱷雀鱔,吃光了整個池塘的魚。
除了放生外來物種外,還有人放生人工飼養的動物,比如:狐貍,殊不知這些放生的物種根本沒有野外生存能力,放生到野外仍舊依賴人們投喂。另外,一些養殖品種會攜帶多種遺傳疾病,它們與本土狐貍雜交后,有可能造成本土狐貍基因退化,甚至局部滅絕,對我們來說并非好事。
盲目的放生還會危害人了,比如:有人放生毒蛇。
所以,不管是外來物種灣鱷出現,還是人工飼養的動物出現在野外,都不是好事,需要我們警惕。
劉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