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開春了,緊跟時尚的朋友開始著手給自己買春裝,一些人也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流連忘返,他們卻不是在選購春裝,而是盤算著趁換季促銷,把今年冬天要用的過冬裝備一網打盡。冬衣冬被貴是眾所周知的,反季采購是個開源節流的好法子,但是在網上買,可要小心吃大虧。
開春了,緊跟時尚的朋友開始著手給自己買春裝,一些人也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流連忘返,他們卻不是在選購春裝,而是盤算著趁換季促銷,把今年冬天要用的過冬裝備一網打盡。
冬衣冬被貴是眾所周知的 ,反季采購是個開源節流的好法子,但是在網上買,可要小心吃大虧。
最近,央視曝光了多家冬季用品店在電商平臺銷售的產品存在各種問題,大名鼎鼎的雪中飛、恒源祥、Vero Moda赫然出現在曝光的問題品牌名單里。
電商平臺銷售的冬季用品有什么問題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輕則損害消費者權益,重則危害人體健康!
01
羽絨產品是質檢重災區
我們之所以會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羽絨服、羽絨被,而不是便宜的棉服、棉被,是因為用羽絨做的衣服被子更輕薄、柔軟、暖和,而且透氣性和排濕性都極強,這是其他所有保暖材料都不具備的優點。
用羽絨做賣點的產品,核心自然是羽絨的含量和質量。而央視的曝光節目里,受檢產品的羽絨含量和質量統統不達標,有些干脆連面料都是假的,甚至還有三無產品,給使用者的身體健康埋下了隱患。
首先是羽絨含量不達標。
比如這件成人羽絨服,它的吊牌上標注填充的羽絨有134克,實際測試下來發現只有90克,少了近1/3。根據國家對羽絨服的規定,標注充絨量和實際充絨量之間只允許5%的偏差,這種缺斤短兩屬于嚴重的不合格。
其次是羽絨質量不達標。
一些羽絨服不僅充絨量存在嚴重偏差,而且有的填充物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羽絨。
國家標準規定,只有朵絨才是真正的羽絨。然而檢測發現,一件羽絨服的填充物主要是一根一根的羽絲,而不是帶有絨核結構的朵絨。羽絲主要是由毛片粉碎后形成的,保暖性很差。
此外,國家標準還對羽絨里的朵絨占比,也就是含絨量做出明確要求。含絨量是決定羽絨羽毛質量好壞最重要的指標,含絨量越高的羽絨,保暖效果越好。
想不到,這件兒童羽絨服標注的含絨量為90%,工程師實際測試下來發現含絨量竟然只有3.3%,虛標了近30倍!根據國家羽絨服標準規定,標注含絨量和實際含絨量之間只允許3%的偏差。
這件羽絨服屬于嚴重的不合格,嚴格上來說已經不能算羽絨服了,因為羽絨服標準規定,一件衣服的含絨量至少要達到50%才能算羽絨服。
再次,羽絨服的羽絨就算質量差、含量少,起碼也有羽絨,而有些從網上買的羽絨被,不僅被子里面一點羽絨都沒有,連面料都是假的。
這條在電商直播平臺上買來的至尊白鵝絨被,經過檢測,從面料到填充物都不合格。根據吊牌顯示,面料是100%全棉,但是檢測下來棉含量只有57%,其他都是聚酯纖維。號稱是100%純白鵝絨被,其實里面一點鵝絨都沒有。
消費者花了錢買到劣質貨就算了,更令人憂心的是,有的劣質貨還給人的健康帶去了威脅。檢測人員在檢測上面這條羽絨被的過程中,甚至還出現了皮膚瘙癢的情況。
專家介紹,這條被子里的填充物大多數都是粉碎性毛絨,像這種填充物不僅保暖性差,消費者蓋在身上還會引發瘙癢、鼻炎或者刺激呼吸道。如果家里的小孩、老人蓋了這樣的被子,后果不堪設想。
最后,在電商平臺上,除了會買到這些以次充好的羽絨產品,還會頻繁買到三無產品。在一家家紡直播間,主播宣稱這床被子含有95%的白鵝絨,實際寄出的被子是沒有生產企業信息、沒有吊牌的三無產品。
02
到處是坑,防不勝防
我們會買到假冒偽劣、三無產品,這是因為從生產到銷售羽絨產品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坑。
廠家之所以會生產質量差的不合格羽絨產品,其目的無外乎是用更低的成本賺更高的利潤。
在各類可以用于紡織品生產的羽絨里面,鵝絨價格最高,純鵝絨每噸68萬元,90%的鵝絨每噸63萬元;純鴨絨相對較低,但每噸也要40萬元,90%的鴨絨每噸30萬元;其次是羽絲,每噸6-7萬元;羽毛最便宜,每噸只要6-7千元。
一般來說,純鵝絨的價格大約是純鴨絨的1.7倍,是羽絲的10倍,是羽毛的100倍。如果廠家用羽絲充當鴨絨鵝絨,利潤立刻就變得可觀起來,消費者也很難分辨真偽。
有些消費者比較謹慎,覺得只要看準大品牌、旗艦店,買回來的羽絨產品肯定不會有問題。
然而,大品牌也會把自己的商標賣給別的商家,讓他們貼在自己的產品上,掛羊頭賣狗肉,所以,我們會買到品牌相同,但質量參差不一的羽絨服。
就算能保證在不貼牌的店里買到正版貨,我們也絕對想不到,很多大品牌是分線上和線下兩條生產線的,電商平臺和商場供貨有兩套標準,有的款式只在網上售賣,電商專供的質量是遠遠比不上商場專供的。
資本家為了盡可能地多撈錢,可謂是煞費苦心。
不僅如此,企業在面料進廠前沒有進行檢驗,成品出廠前也沒有進行合格檢驗,質量意識比較薄弱,也會在生產環節造成產品的質量問題。
商家也會利用消費者貪圖便宜的消費心理。大部分羽絨被不合格情況出現在電商平臺,電商平臺通常是通過價格戰來吸引消費者的。
譬如一條羽絨被的線下零售價是4580元,在電商平臺賣給消費者是980元,消費者難免會覺得自己撿了大便宜而沖動消費,實際這條被子的成本價可能只有100元,商家利用消費者貪圖便宜的心理足足賺了八九倍。
一些直播平臺的主播的質量意識比較薄弱,對自己的產品質量或銷售的產品沒做質量把關,也會導致一些三無、假冒偽劣產品賣出去。
除了廠家、品牌、商家、主播這些有意無意造假貨、賣假貨的罪魁,銷售平臺缺乏對這些參與者的監管,也不能逃脫責難。
在這次監督抽查中,檢測機構收到的三無產品全部來自電商直播平臺,直播平臺抽查合格率更是低于整個電商的抽查合格率。
03
預防被騙,消費者能做什么?
直播帶貨本來讓消費者可以直接看到、聽到對商品的介紹,增強消費者對商品和商家的信任,是拉近消費者和商家距離的良好方式,卻被貪圖利益的人當作賺黑心錢的工具。
對于電商平臺的冬季用品售賣亂象,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電商特別是直播領域的監管,消費者也不能因噎廢食。
雖然羽絨制品的內在品質是我們無法自行鑒別的,容易成為質檢不過關的重災區,但該買還是要買,只是買的時候要注意這幾點:
1、盡量不要在網上購買羽絨制品,而是去線下大商場的實體店挑選。
前面說過,線下實體店的商品不僅能保證真實,質量也比網上旗艦店的好。
如果不得不在網上購買,一定要選大品牌,不要貪圖小便宜。一分錢一分貨,在成本無法降低的前提下,質量好的羽絨制品價格一定不低。預算不夠的話,可以選擇雙十一這樣優惠力度大的時候購買。
2、不光看標簽,還要親手摸。
在線下挑選時和網購到貨后,記得要對羽絨制品采取“一摸二聞三拍”的步驟檢查。
一摸里面的羽絨,硬梗多的是含絨量不足,羽毛比較多,不好;二聞,有淡淡的動物羽毛味道是正常的,有異味就說明沒洗干凈;三拍,有灰塵出現說明羽絨沒清洗干凈,質量不過關。
3、如果不慎買到假冒偽劣、三無產品,可以向平臺舉報,曝光不良商家,申請平臺介入處理。
這樣做不僅是維護我們自己的權益,也是在給其他消費者避雷,避免更多人受害。
無論是直播帶貨類的線上消費,還是實體店推銷類的線下消費,改變的是商品買賣方式,不能變的是誠信、品質至上的底線。不論科技如何進步,買賣方式如何更迭,消費者的權益始終不能被隨意侵犯。
作者:航叔
何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