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泌尿結石是一種高發疾病,結石可見于腎、膀胱、輸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由于出汗增多、尿液濃縮,其中的代謝廢物析出,形成小結晶,逐漸結石形成。很多患者查出有結石,不愿意做手術,害怕手術!這體外沖擊波碎石正好滿足他們的愿望。可當他們去到大醫院,醫
泌尿結石是一種高發疾病,結石可見于腎、膀胱、輸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由于出汗增多、尿液濃縮,其中的代謝廢物析出,形成小結晶,逐漸結石形成。
很多患者查出有結石,不愿意做手術,害怕手術!這體外沖擊波碎石正好滿足他們的愿望。
可當他們去到大醫院,醫院主任明確告知不能碎、碎不掉,必須也只能手術!他們卻表示很懷疑,畢竟小醫院、小診所到處都打著“包碎石”的招牌。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大醫院都不做體外碎石?這是一個誤會!
不是大醫院都不做體外碎石,而應該是這個患者的情況不適合體外碎石!畢竟體外碎石有碎石的指南,不是任何人、任何一種結石都可以隨便進行體外碎石的!
首先,體外碎石這項技術,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它不是一個手術。
體外碎石是體外沖擊波碎石的簡稱,它的治療原理是將體外沖擊波聚焦于結石,使結石的分子產生激烈震蕩,產生無數微小的氣泡,在分子震蕩中,氣泡會猛烈爆炸,從而擊碎體內結石。沖擊波將結石碎成泥沙狀之后,經尿道隨尿液排出體外。該技術于1980年由德國人發明,深受不愿手術的結石患者的歡迎。
然而目前體外碎石治療現狀很不規范,很多小門診打著一次性繳費“包碎石”“包碎掉”的招牌,這是很不負責的。很多不用碎的小結石、不能碎的大結石,他們一貫都采取體外碎石,這會嚴重損傷腎臟組織!
體外碎石適合多大的結石呢?
體外震波碎石治療也有禁忌癥:
體外碎石同樣有它的局限性,有以下這些情況不能采用體外碎石術,盲目碎石并不可取。
1.未經糾正的凝血功能障礙;
2.帶有心臟起搏器患者,新近發生腦血管疾病患者,心力衰竭及嚴重高血壓、心律紊亂、肺功能障礙未糾正者;
3.傳染病活動期;
4.糖尿病患者血糖較高未經控制者不宜使用;
5.月經期、妊娠婦女;
6.結石以下尿路有器質性梗阻,在梗阻未解決前不宜使用;
7.腎功能不全應慎重選用;
8.急性尿路感染期間,應在炎癥得到控制后再用本法治療。
如果碎石三次沒有效果,就不要再碎了
國際醫學界規定:同一部位碎石不能超過三次,兩次碎石的時間間隔不能少于一周。有的醫院為了追求“包碎”的效果,開始沒有碎掉,就加大沖擊波的功率,連續打三四次甚至更多,較終導致出現大量尿血,腎臟嚴重受損的情況。
過頻、過多的體外碎石,會使人體組織受損,腎臟小血管會破裂出血,嚴重時可能誘發急性腎衰、腎破裂,最終導致腎切除。
所謂的“包碎”是不科學的,是對患者不負責任的
有的醫院單憑一張B超單就敢給患者碎石,這是不對的,還要做造影、CT,看看尿路是否有狹窄、梗阻等,這些檢查費是不能省的。因為碎掉的結石最終要通過尿路排出來,如果有狹窄、梗阻,即便碎了結石也下不來,造成腎積水,久而久之會損害腎功能。
一臺好的體外沖擊波碎石設備,要四五百萬元,不僅碎石效果好,而且定位精確,對腎臟損傷小,而小醫院、小診所的碎石機才幾十萬元,不可同日而語。現在連縣鄉級醫院和個體診所都在開展體外碎石,一些所謂的碎石中心甚至沒有專業的泌尿科大夫,適應證擴大、小病大治、遺漏重要并發癥的現象屢見不見。
體外沖擊波碎石需要規范診療, 不能盲目亂治
體外碎石不僅要考慮結石的大小、結石的位置和憩室內的結石,還需要考慮碎石的時間、碎石的能量,這些情況都要很好的把握!
如果體外碎石的方式把握得不好,它的危害也是很明顯的,我們在臨床上經常碰到一些在外院做了體外碎石后,來我院做檢查的患者,通過B超檢查,發現看不太清楚,腎臟結構比較模糊,腎臟周圍包膜形成血腫,這種情況是存在的。
最后提醒大家,在結石的治療選擇上,建議患者應該以“保護腎臟”為前提,選擇專業的醫院就醫,專業的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檢查情況,病情程度,做出種種判斷,據此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目前,微創技術治療泌尿結石已經成為業界主流,尤其是纖維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不開刀不打孔,經尿道內鏡下靶向擊碎結石,恢復也比較快,也能最大限度保護患者的腎臟功能。
高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