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源:華山感染病例原作者|高巖邵凌云金嘉琳張文宏病例編寫|謝亦然一切的結果,都不是偶然。再小的疏漏,終將會作祟。今天講個20年前一顆釘子的故事。腿腳腫脹,長釘作祟2018年3月29日,感染科金教授的診室迎來了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人——阿華。
來源:華山感染
病例原作者|高巖 邵凌云 金嘉琳 張文宏
病例編寫|謝亦然
一切的結果,都不是偶然。再小的疏漏,終將會作祟。今天講個20年前一顆釘子的故事。
腿腳腫脹,長釘作祟
2018年3月29日,感染科金教授的診室迎來了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人——阿華。
正值不惑之年的阿華,卻是坐著輪椅進了診室,原來他的整個右下肢都明顯腫脹了起來,已經影響到了行走。阿華一見金教授便忙不迭地說:“醫生,我的腿腫了,在外面打了好幾天針卻一直不見好,您快幫忙看看吧!”
“您別急,先說說怎么回事。”
“唉,說起來,我的右邊大腿外側從5年前開始就起了個小腫塊了。也不大,就跟雞蛋似的,但沒有那么光滑,摸上去不軟不硬,也不紅,也不腫,更別說影響走路了。我這不是工作忙嗎,就也沒注意。結果3月15日那天,右邊膝蓋以上的地方突然就腫起來了,那個小包塊是腫得最明顯的。有一點點疼,但不影響走路。”
“發病之前有沒有受寒受涼,或是休息不好呢?”
阿華說道:“我是做餐飲的,要說疲勞,每天都很疲勞,凌晨兩、三點就要起床了,晚上十點多睡,每天也就休息三到四小時吧。很長時間都是這樣了。”
金教授點了點頭,追問道:“當時腫脹的地方有發熱或發紅嗎?您有沒有別的不舒服,比如怕冷、發熱,或者咳嗽、咳痰等等?”
“都沒有!但我還是有點擔心,就到醫院去做了檢查,您看看。”
血常規:白細胞:13.3×10^9/L,中性粒細胞:77.6%;紅細胞:4.58×10^12/L;血小板:403×10^9/L;
B超檢查:右大腿外側見無回聲區,大小約157×44mm,內透聲欠佳。
“我知道了,后來你是怎么治療的?”金教授耐心詢問。
“唉,外面醫院給我開了紅霉素和止痛片,但我吃了沒啥效果,我就自己跑到小診所里吊了1周的頭孢呋辛。結果啊,這個腫非但沒有消,反而越來越厲害,而且開始發紅發痛了,一抬腿就疼得難以忍受,后來路也沒法走。我又到外面醫院拍了個片子,結果他們說我骨髓炎,還說是我以前骨折打的鋼釘引起的,讓我做手術呢。”
“您因為骨折打過鋼釘嗎?是什么時候的事呢?”金教授一邊詢問,一邊查看外院報告。3月21日患者右股骨正側位及右膝關節正側位平片示:右股骨骨折術后,股骨頭密度不均勻,股骨大粗隆旁斑片狀致密影。
“那真的還挺早了。”阿華回憶道,“二十五年前,我還是個大小伙子呢,因為打球把腿摔骨折了,當時植入了鋼釘。可是過了一年去復查的時候,醫生說我骨折還沒愈合,讓我過陣子再去看。結果我后面忘記了,鋼釘就這樣一直放著,沒有拿出來。也不影響我生活,漸漸地也就不重視了。”
“別的毛病還有嗎?高血壓、糖尿病這一類的?”
“高血壓10年了,以前最高的時候有170/110mmHg呢,現在每天吃一片氨氯地平,控制得還不錯。”
金教授意識到,阿華的病情比較嚴重,需要住院進行詳細體檢和規范用藥。由于是手術植入,目前考慮陽性球菌感染可能性大,經驗性地換用萬古霉素1.0g 靜滴q12h。幾天后,阿華覺得腫脹稍有改善,但皮膚仍有發紅,皮溫仍較高,體溫高峰升高至39.5℃,伴有畏寒、寒戰。復行B超示:右大腿股骨中段骨質破壞,右股骨周圍巨大囊性包塊,建議進一步檢查。于是在4月4日,阿華被收治感染科住院,高巖醫生時任主治醫生。
圖1. 入院時阿華下肢圖片 右下肢腫脹明顯,無法屈膝及行走
入院后詳細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如下:
體格檢查:
T:38.2℃,P:92次/分,R:16次/分,BP:123/86mmHg,身高(cm):175,
神志清楚,發育正常,對答切題,輪椅推入病房,皮膚鞏膜無黃染。雙肺呼吸音清晰。心率90次/分,律齊;腹平坦,腹壁軟,全腹無壓痛,無肌緊張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肝腎臟無叩擊痛,左側下肢無水腫,右側下肢腫脹明顯,右側大腿中段外側,及右側小腿皮溫升高,皮膚張力高,伴活動受限,右足腫脹明顯。
輔助檢查:
血常規:
2018.03.26:白細胞:23.59×10^9/L、中性粒細胞%90.1%、血紅蛋白123g/L、血小板370×10^9/L。
2018.03.27:白細胞23.99×10^/L、中性粒細胞%91.2%、血紅蛋白119g/L、血小板373×10^9/L。
2018.03.29:白細胞17.27×10^9//L、中性粒細胞%84.6%、血紅蛋白119g/L、血小板468×10^9/L。
2018.04.01:白細胞14.0×10^9//L、中性粒細胞%85.2%、血紅蛋白111g/L、血小板437×10^9/L。
2018.03.26:ESR121mm/h。CRP:414 mg/L、血沉:121mm/h
2018.03.29:CRP: 448mg/L, 2018.04.01:CRP: 70mg/L
2018.3.16:患者于上海市嘉定中心醫院行彩超檢查:右大腿外側見無回聲區,大小約157×44mm,內透聲欠佳。
2018.3.21.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右股骨正側位及右膝關節正側位平片示:右股骨骨折術后,股骨頭密度不均勻,股骨大粗隆旁斑片狀致密影。
2018.04.03:超聲:右大腿股骨中段骨質破壞,右股骨周圍巨大囊性包塊,建議進一步檢查。
明確病菌,針對用藥
阿華的診斷并不復雜,骨髓炎和右下肢感染都是明確的,但目前的問題在于,阿華用了半個月的抗生素,癥狀一直沒有好轉,因此亟需明確病原菌及其藥敏情況,否則若抗感染效果不佳,則面臨著截肢可能,造成終身殘疾。
基于初試萬古霉素有效,入院后,繼續予萬古霉素并聯合美羅培南加強抗感染治療。入院后B超提示右大腿、小腿囊性占位,伴感染可能,故4月4日于B超引導行右側大腿穿刺置管引流,引流出黃色膿液,膿液送細菌培養(需氧+厭氧)及真菌培養和二代測序。高醫生告訴阿華,病灶部位膿液的充分引流對感染的控制也至關重要,因此,4月5日我們再次在阿華右小腿穿刺置管引流,引流液為血性膿液,無明顯異味。
4月7日,阿華的膿液二代測序報告回報,檢出路鄧葡萄球菌。根據經驗,萬古霉素治療路鄧葡萄球菌有效,且阿華感染在控制中,故未調整抗生素方案。同時與細菌室溝通,告知二代測序結果,請細菌室老師關注培養情況。
4月11日,細菌室也傳來消息:培養瓶中見菌落生長,與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陽性球菌相比生長較緩慢,且菌落形態略不同。結合二代測序結果,細菌室老師鑒定確為“路鄧葡萄球菌”。
4月13日膿液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回報:路鄧葡萄球菌,且對慶大霉素、苯唑西林、紅霉素、克林霉素、復方SMZ、左氧氟沙星均敏感。根據藥敏結果,調整抗菌藥方案為青霉素鈉640萬單位 靜滴 q8h聯合阿米卡星0.6g 靜滴qd。截止4月23日,右大腿引流量2548ml,右小腿引流量1756ml,總計4304ml。之后3天,阿華右腿無引流管無膿液流出,下肢腫脹、疼痛明顯緩解,可屈膝活動,無發熱等不適。
考慮到阿華體溫正常,白細胞恢復至正常范圍,血沉、CRP等相關炎癥指標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便為阿華拔除了引流管。這一切有效的治療都為阿華取出髓內釘創造了最好的條件。
取出鋼釘,根除感染
感染控制后,阿華特別開心,開始考慮出院回家,高醫生見狀馬上攔住了他,對他強調:“你腿里的髓內釘放了20多年了,這次引起了感染,還好治療及時才沒導致更嚴重的后果。如果繼續這樣放任不管,日后難免會病情反復,最終釀成惡果。髓內釘的取出是清除病原菌的關鍵。”
然而,這顆釘子卻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取出的。由于阿華的髓內釘已經植入了20余年,在大部分醫院的骨科已經無相應的器械取出該型號的髓內釘。因此待阿華體溫控制平穩后,金教授聯系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會診,專家建議通過擇期手術取出髓內釘。4月25日, 阿華便出院轉至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住院,維持原抗感染方案,于4月26日終于取出了植入20年的髓內釘(圖8),并于股骨缺損部位予抗菌骨髓泥填塞固定治療。
手術并不是終點,足夠的抗菌療程是徹底鏟除遺留細菌的關鍵。術后阿華繼續抗感染治療,總療程3個月后停藥。歷時數月,阿華終于又能獨立行走、行動自如了。半年后,阿華于六院骨科隨訪右下肢手術后情況,傷口愈合好,無感染復發。
#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
免責聲明:轉載本文系出于傳遞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已在顯著位置注明來源和作者,如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請與小編聯系進行處理。我們對所轉載文中的觀點保持中立,不對文章觀點負責。所載內容不作為治療依據
張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