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按照卓球王國網站提供的數據,上月日本國內銷售排行前十的底板分別是:第十名,尼塔谷FactiveCarbon尼塔谷的底板向來不以底勁見長,但以手感著稱。這塊FactiveCarbon顯而易見,是一塊碳素底板,但卻是“極薄的碳素”。碳味不濃,對
按照卓球王國網站提供的數據,上月日本國內銷售排行前十的底板分別是:
第十名,尼塔谷Factive Carbon
尼塔谷的底板向來不以底勁見長,但以手感著稱。這塊Factive Carbon顯而易見,是一塊碳素底板,但卻是“極薄的碳素”。碳味不濃,對于那些習慣打純木的球友來說,上手比較容易。剛剛好的微彈和恰如其分的穩定性,是這塊底板的特點。6.6mm的加厚板身,提升了整體的支撐力和球速,但重量上卻只有82g左右,著實是“輕量級”的選擇。
第九名,蝴蝶SK7 Classic
作為一款經典底板、多年促銷之作,SK7是不容忽視的存在。6.8mm的經典厚度,七層純木的板身,將均衡度做到最好,便是SK7 Classic最追求的了。集柔軟的手感和充足的支撐力于一身,這塊板子就是弧圈型打法的化身。直到今日,世界各地仍然有多位國際選手用著SK7系列底板。國內上市的沒有SK7 Classic,而是圖中所示的模樣。
第八名,TSP Blockman II
Block在籃球領域可以譯為“蓋帽”,本意是阻擋的意思。這塊Blockman II,確實可以阻擋對方的進攻,其實是一塊防御型的底板。也可以理解成“防守反擊”的。本來一塊底板如果速度慢,打球感軟,在這個進攻時代,應該沒啥可取的了。不過,這是近臺防守類型的。所以,彈性也是比較小的。雖然是純木五層,但厚度在6.5mm左右,整體支撐力還是可以的,主要就是手感好,配長膠等顆粒打法,封封擋擋倒是蠻好的。
第七名,蝴蝶科貝爾
蝴蝶科貝爾作為一塊純木五層,今時今日,依舊暢銷。一定不是因為科貝爾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反手擰”的球員。而是球板本身全面均衡的性能。纖維時代,還有國際球員用著科貝爾征戰賽場。本身的手柄設計非常舒服,整體軟硬適中、旋轉出色。雖然談不上單向性能的絕對出眾,但是每一項都剛剛好的中庸,沒有短板,卻是它的最大特點。對于初級階段的球友來說,科貝爾是不容錯過的練功板;而對于技術成型的球友來說,科貝爾的均衡全面,仍然可堪一戰。
第六名,斯帝卡AE
全稱是Allround Evolution,作為斯帝卡AC的升級版,AE也是純木五夾。除了手感好,力量比AC稍微硬實點。但在近臺對抗可以,退臺就有些費力了。不過我們從以上的球板也可以了解到:日本民眾還是很喜歡這類手感好的球板的,至于球板本身的整體底勁和競技參數,可能并非他們最關心的。
第五名,蝴蝶Viscaria
有了解之前幾期銷售排行的球友會發現:Vis是難得有一回排在前十的。倒不是Vis的性能有什么問題,好歹大滿貫獲得者的主板嘛。實則因為日本球友真的喜歡手感好,容易上手的,而且年長者還有很大一部分在打單檜。Vis呢,不發力時四平八穩,形變真的沒有純木五層之類明顯,那么容易駕馭。不過其全面性,能打能扛,球質夠重,再加上連日本自家的女隊員石川佳純和平野美宇等也用上了Vis,看來銷量會繼續提升的。
第四名,尼塔谷Flyatt Carbon
依然是尼塔谷的底板。畢竟日本國家隊的伊藤美誠、石川佳純都是尼塔谷的代言人,影響力廣泛。Flyatt Carbon在外觀設計上跟Factive Carbon有諸多相似處,性能特點也是。首先,都是用“極薄的碳素”來武裝,淡化了碳味,同時又擁有一定的支撐力。重心靠近板頭,整體重量也是82g左右,容易駕馭。不同于Factive Carbon的是,這塊厚度更薄,6.0mm,對于更喜歡用薄板身來制造旋轉的球友,是更合適的選擇。
第三名,Victas ZX-Gear In
這塊板子前段皮切福德用過,不過現在改成ZX-Gear Out外置纖維板了。這種Zexion和碳纖維的混織,效果上對比蝴蝶的ZLC,偏柔彈。有點日系的碳素45的感覺。不過筆者還沒細細品味,說不上太多。整體上,不突出特別強悍,但比較全面,甜區蠻大。
第二名,TSP Swat
Swat系列這幾年在日本國內風生水起,銷量那是一個驚人。Swat系列的面材都經過了熏制,整體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含水量。Swat目前有日本女隊選手使用,同系列中Swat Speed也很受寵。這兩塊底板其實力量都不太大,更強力的要屬丹羽孝希之前在世乒賽用過的Swat Power。Power是七層純木結構,類似斯帝卡CL,近臺反彈的一速更快,可能中國球友會更青睞這塊。
第一名,蝴蝶Innerforce Layer ALC
雖然張本智和Innerforce ALC作為新品亮相,張本在日本國內的人氣和戰績也斐然。但Innerforce Layer ALC的市場地位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取代。因為它曾經為石川佳純等多位日本國內名將使用。特點上跟張本智和Innerforce ALC還是不一樣的:形變更大,持球更深,底勁更大。張本底板相對來說更偏近臺快速攻防,但Innerforce Layer ALC則更穩,更容易造弧線。
祝大家鼠年大吉!!!
運營人員:黑馬
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