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分享一下我在學習攝影的不同階段拍過的星空照片,給星空攝影愛好者做個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注:星空攝影主要分三大類:星野攝影、深空攝影和天體攝影,我們通常所說的星空攝影指的是第一類星野攝影,星代表天上的星星,野代表野外的地景。本文提到的星
分享一下我在學習攝影的不同階段拍過的星空照片,給星空攝影愛好者做個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注:星空攝影主要分三大類:星野攝影、深空攝影和天體攝影,我們通常所說的星空攝影指的是第一類星野攝影,星代表天上的星星,野代表野外的地景。本文提到的星空攝影指的是星野攝影,不包含深空攝影和天體攝影。
第一階段:小白
當時的攝影水平只知道光圈快門ISO的作用,但是真正拍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應該用什么參數,基本都在用傻瓜擋拍攝。至于構圖,把被攝物體放到畫面中央就按快門,不懂得對畫面元素進行取舍。
第一次拍星空是15年初在老家(河北省)的山上,器材是佳能60D 18-135套機,晚飯后心血來潮拿起相機腳架到山上去拍星軌,現場用手機上網搜索拍星軌的資料,當時沒有快門線,只能一張一張用手按快門,大概按了30、40張左右,用軟件疊加后的效果如下圖,雖然效果不怎么樣但是證實了網上搜的對焦方法和曝光參數是沒有大問題的。
第二次拍星軌是15年7月,機身還是60D,但鏡頭換成了16-35 f/2.8L USM II,技術上并沒有進步,只是拍攝位置和拍攝張數多了效果更明顯而已,當然也不能忽略大光圈廣角鏡頭的效果,這段時間在網上看了很多別人的作品,對自己的審美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還特意買了一根快門線,但是匆忙之中忘帶了說明書,最后還是用手連按了120張。第二天我上山發現昨晚拍攝位置的不遠處有一個新添的墳包,花圈還是新的,昨晚黑燈瞎火的居然沒看到,難怪昨晚脖梗子不斷地有冷風吹來。
當時還拍了一段銀河,JPGE直出,沒有后期,也不會后期。
第二階段:入門
基本上掌握了曝光原理,了解常用構圖方式,但拍攝出來的照片缺乏美感,會簡單的后期。
15年10月機身換成了全畫幅的6D,買的二手港版水貨。年底去了金山嶺長城,算是第三次拍星空,全畫幅機身加上大光圈廣角鏡頭的效果的確震撼,對于一個新手來說,這種效果已經足夠令人贊嘆,后期水平才剛剛入門,構圖的時候對廣角鏡頭的畸變控制不到位。
第三階段:熟練
這個時候拍星空已經輕車熟路了,構圖有了自己的創意,后期有了進步,但細節處理不夠到位。
這是在海邊拍的一張環境人像,我所站的這個位置的后邊大概30米,就是一條燈火通明的馬路。有時候光污染,并不是壞處,背后有光污染能夠照亮前景。
一次旅行過程中三腳架壞了在麗江下單又買了一個,等快遞的那幾天正好趕上接的私活快驗收了,為了趕項目進度只能白天出去拍照晚上在客棧寫代碼,下圖就是我住的客棧的天臺,我把參數設置好后回屋寫代碼,兩個小時之后上來收機器,這段【在艷遇之都寫代碼】的經歷被人嘲笑了很長時間,我表示程序員的世界你們不懂。
16年4月在牛背山第一次拍銀河拱橋,6張豎幅接片。高海拔地區光污染小,銀河清晰,對于我這樣喜歡戶外探險的人來說更愿意去嘗試。
拍星空理想的地點一般是郊區或者山區,建議大家結伴外出,這樣安全系數更高。某日半夜我獨自在金山嶺長城拍星空,相機設置好參數開始曝光,我靠在不遠處的墻根打盹,忽然一束光從城樓的地道口跳出來,還一眨一眨的,“誰?”我扯著嗓門喊出來,后來了解到他也是來拍照的攝影師后我才緩緩放下手中的板磚,對方也長舒了一口氣放下了舉起的登山杖!那一眨一眨的亮光原來是頭燈,隨后兩人坐在城樓上仰望星空,促膝長談到后半夜。
像下圖這種銀河下的人像照片調整曝光參數縮短曝光時間到10秒左右,設置倒計時功能,按下快門走到到前面擺好姿勢保持10秒多不動,多試幾次就可以拍到滿意的照片。
第四階段:信手拈來
無論是前期還是后期都已經成熟,能夠在不同的環境充分利用手中的器材,知道后期用哪些技術,能夠在前期有針對性的拍攝。有經驗的攝影師在按下快門之前就能夠想象出最終作品的樣子。
內蒙古的冬季氣溫低、風大,對攝影師和電池都是挑戰,但惡劣的天氣更容易讓作品脫穎而出,因為能在惡劣環境堅持拍照的人不多。
城市里的光污染大,星星不太明顯,需要挑一個沒有霧霾的天氣,沒有強光直射鏡頭的機位。
這是一張銀河拱橋的接片,由6張豎幅照片拼接而成,當時天快亮了,銀河效果不太明顯。
最后這幾張是今年7月在茶卡鹽湖拍的,我連續三次進入茶卡鹽湖,第一天被大雨澆了個落湯雞,第二天有云彩遮擋了部分銀河,第三天我一個人在鹽水里拍了大半夜,腳底上還有之前在年保玉則溯溪時被石頭劃破的傷口,我算是體會了往傷口上撒鹽的感覺了。
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關于星空攝影的技術問題要問,不要著急,下一篇文章我會詳細講述星空攝影的技術,包括拍攝前的準備、拍攝時參數設置和簡單的后期,爭取讓沒有攝影基礎的朋友看過之后也能輕松拍出星空照片,敬請期待!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