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剛立冬一場大寒潮,就讓各地大降溫,很多地方已經進入零下幾度了。低溫下養蜂人又要操心,蜂箱應不應該搬回室內呢?養蜂人愛蜂,怕蜂餓著怕蜂凍著,在人都不敢出來的冬天,弱小的蜜蜂能不能扛過來?該怎樣保護呢?蜂群有應對低溫的能力單個的蜜蜂很弱小,低于
剛立冬一場大寒潮,就讓各地大降溫,很多地方已經進入零下幾度了。低溫下養蜂人又要操心,蜂箱應不應該搬回室內呢?養蜂人愛蜂,怕蜂餓著怕蜂凍著,在人都不敢出來的冬天,弱小的蜜蜂能不能扛過來?該怎樣保護呢?
單個的蜜蜂很弱小,低于10℃就會減少出潮活動,低于5℃身體就會凍僵,失去活動能力。為了應對惡劣的生存條件,蜜蜂就采取了群居的方式,在千萬年的進化中已經有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蜜粉充足時蜜蜂儲存蜜糖,在低于10℃時會逐漸減少出巢活動。低于5℃時,蜜蜂會通過結團的方式將減少熱量散發,通過吃蜜糖升高體溫維持基本溫度。當然蜜蜂也有應對高溫的方法,使蜂群在野外無論寒暑都能生存。蜂數越多,蜂群應對氣溫的能力就越強。幾萬十幾萬的蜂群,有合適安潮的地方,零下十幾度的低溫也能安全度過。
蜂群被人工養殖以后,只要蜂群強盛,蜜糖充足,氣溫不低于零下十幾度,也能在室外安全度過。低溫下蜂群結團,減少活動反而能延長壽命,使越冬更順利。養蜂人不能因為愛護蜂群隨便給蜂群保溫,讓蜂群合理凍著才是真正的保護越冬蜂群。怎么樣讓蜂群合理的凍著才是養蜂人要注意的。
蜂群應對低溫的能力跟蜂數有關,弱群和強群能應對的低溫當然就相差很大了。幾萬以上的蜂群能在零下十幾度安全度過,幾千以下的蜂群在0度就難以應付了。應不應該給蜂群保溫?能不能放在室外?就要根據蜂數和氣溫條件來。中蜂比意蜂應對低溫的能力強,也會有所差別。
蜂群越冬最適宜的溫度是5---2℃,弱小蜂群需要的氣溫要高點,強盛蜂群群需要的氣溫要低一點。如果蜂數只有兩三千以下,一兩脾的弱小蜂群,在低于0℃時就需要保溫。但蜂數足夠時,就不能隨便保溫了。短暫的低溫讓蜂群暫時凍僵,蜂巢溫度回暖,蜂也會活過來,損害不會大。只有在低溫超過兩三天以上,長時間沒有高于0攝氏度的時候,蜂群才需要進行保溫。
根據以上所說,弱小蜂群到了0℃以下時,就要進行合理的保溫了。如果遇到雨雪天氣,蜂箱上要蓋上塑料保溫層,防止雨雪進入蜂箱,也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但蜂箱外加上保溫層作用有限,而且在氣溫升高時,也要防止讓蜂巢溫度過高,得根據氣溫拿掉或者蓋上,這樣畢竟還是太麻煩了。所以,為了方便,把蜂箱搬回到氣溫比較穩定的室內,是幫助弱小蜂群,幫助蜂群在極端低溫下越冬,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蜂箱放在室內看起來簡單,但也有一些問題要注意的。
蜂箱放在室內,如果溫度高了,蜂群開始出巢活動,會加速死亡。所以把蜂箱放在室內,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控制室內溫度,只能在5至2℃,不能太高,當然也不能過低。養蜂人就要根據氣溫想辦法讓室內溫度保持穩定,讓蜂群處于安靜結團的狀態。
冬天氣溫變化大,是難以維持室溫的恒定的。如果放蜂箱的室溫超過5℃,蜂巢的蜜蜂開始活動,就會出巢向光亮的地方飛去。在門窗關閉的情況下,蜜蜂會沖撞而死。室內飛出的蜜蜂不會再飛回自己蜂巢,室內蜂箱必須要嚴禁蜜蜂出巢飛行。既然溫度不能嚴格控制,我們就要把室內有光亮的地方堵上,室內保持黑暗狀態。蜜蜂是趨光性昆蟲,會奮不顧身的向光亮飛去。在黑暗的狀態下,無論氣溫高低都會保持安靜的狀態。為了讓室內蜂群保持安靜的狀態,就要把室內處于黑暗狀態,一切有光亮的地方都要堵上。在蜂群搬入室內前,就要把有光亮的地方堵上,當然要防止室內太悶熱使溫度過高。還要嚴防有老鼠進入,把室內的老鼠洞一定要杜絕。
所以明白了嗎?當氣溫低于0℃以下,如果蜂群弱小只要兩三千只蜂,可以把蜂群搬入室內越冬。但搬運室內前一定要先堵上有光亮的地方,要防止老鼠進入室內,還要把室內溫度控制在5~2℃。如果蜂群強盛,有幾萬只蜂以上,只要不是低于零下十幾度就可以在室外越冬。強盛蜂群室外越冬時,也要注意讓室內保持黑暗,控制合理的室溫。
金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