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寫在前面大宇的這款電陶爐在站內已經有不少人曬過。想必大家在第一眼看到這款產品的時候也都和樓主一樣有個疑問:這不就是普普通通一個電磁爐嗎?它真的有那么好用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款產品。什么是電陶爐?電陶爐面板下方發熱的鎳鉻絲
寫在前面
大宇的這款電陶爐在站內已經有不少人曬過。想必大家在第一眼看到這款產品的時候也都和樓主一樣有個疑問:
這不就是普普通通一個電磁爐嗎?它真的有那么好用嗎?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款產品。
什么是電陶爐?
電陶爐面板下方發熱的鎳鉻絲
與其問“什么是電陶爐”,不如換個問法:電陶爐和電磁爐有什么區別?
兩者在名字上僅一字之差,但根本的發熱原理卻完全不同:電磁爐通過高頻電磁波直接對鍋具進行加熱;而電陶爐則是利用一根發熱絲(即電阻)將電能轉化為熱能,然后再將熱能傳遞給鍋具。
加熱原理的不同,也直接導致了兩者各有所長:
電磁爐能量利用率較高,但使用中存在電磁輻射,且對鍋具材質有著較高要求——只能加熱鐵質鍋具,不能使用鋁制或陶瓷鍋具,使用場景大大受限;
電陶爐完全沒有電磁輻射,且不挑鍋具——既可以用不銹鋼鍋炒菜,也能用鑄鐵鍋煮火鍋,甚至還能給錫紙盒上的烤魚保溫,甚至還能用來直接暖手,堪稱全能。但能量利用率較低。
換句話說,除了能耗相對電磁爐要高一點之外,電陶爐在產品性能和應用場景方面都要大大優于傳統電磁爐。
很多人可能會用“電磁爐升溫更快”來貶低電陶爐。但是實際上,只要功率足夠,電陶爐的升溫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基本在開機瞬間,就能明顯感受到加熱盤上方產生的熱量。
為了證明電陶爐升溫速度確實很快,樓主還用熱成像儀做了實測。實測在 23秒時間內,溫度由 36.6℃上升到了 99.4℃,接著在 43秒時,上升至 181.6 ℃ ▲
它有哪些應用場景?
對于很多小產權商業住宅用戶來說,小區是不通燃氣的,也就無法安裝燃氣灶做飯。但對于一個傳統的中國人來說,不能做飯那還叫一個“家”么?
此時,電陶爐就成了取代傳統明火烹飪的最佳工具,能夠瞬間讓家恢復“煙火氣”。
實測大宇的這款電陶爐最高溫度可以輕松突破樓主手中熱成像儀的上限溫度 370℃(官方給出的最高溫度為 540℃),滿足中式爆炒綽綽有余 ▲
那難道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電陶爐就沒有用了嗎?當然不是!
比如在正適合囤積脂肪的冬天,我們可以用它在家里悠閑自在地吃上一頓熱氣騰騰海底撈火鍋 ▲
鍋底、調料和葷菜都可以在(海底撈)店里打包或者外賣送達;素菜、丸子以及海鮮、飲料可以根據喜好另外購買。這樣成本最低,并且周末宅家的話,可以用同一個鍋底連吃兩頓,幸福感極高!
火鍋模式下,600W功率剛好可以保證鍋底微微沸騰,恰到好處 ▲
冬天在家吃烤魚同樣是個令人非常滿足的操作,而電陶爐解決了吃烤魚時的保溫問題。不需要任何技巧,大宇這款電陶爐的面板正好可以承托烤魚外賣的超大錫紙盒 ▲
樓主同樣測試了一下,在燒烤模式下,選擇 300W功率,可以保證烤魚底部的湯汁始終保持如上圖這種“沸而不騰”的狀態,一條烤魚從開始到吃完,始終處于最合適的溫度之下!
因為受熱比較均勻,所以也完全不用擔心烤魚糊底。
類似的,如果大半夜想吃燒烤,但是不想出門,叫外賣又擔心燒烤變涼沒了“靈魂”,那么這款大宇的電陶爐又有了用武之地!
燒烤送到之后,直接鋪開保溫的錫紙,放到這臺大宇電陶爐上,選擇燒烤模式,設定功率為 300W,兼具加熱和保溫功能,在家也能愉快擼串 ▲
另外如果每天匆匆出門上班,又想吃一口自己做的健康早餐,也可以考慮在客廳/餐廳擺一臺電磁爐,早上起床后免得在廚房跑進跑出,可以在桌面上完成煎蛋或者手抓餅這種簡單食材的快速烹飪,非常方便 ▲
用它熱牛奶也是方便到沒朋友,速度媲美微波爐,但受熱更均勻 ▲
操作方便嗎?
其實看到這里,應該有不少朋友已經心動了。就樓主將近一個月的使用體驗來說,大宇的這款電陶爐的確是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場景,并且加熱表現也相當不錯——既不會糊底,加熱速度還很快。
此時大家最關心的應該就是這看電陶爐的操作是否方便了。我們同樣看一下演示。
大宇這款電陶爐的操作區域集中在右下方位置,非常符合大家的使用習慣(對左撇子可能不太友好) ▲
模式切換
輕觸“電源”鍵開機,然后短按觸控面板上的“功能”鍵就可以在火鍋、爆炒、燒烤和燒水四種不同模式之間自由切換。切換過程中,對應模式和功率都會在顯示器中直觀顯示 ▲
功率切換
另外,還可以在選中某一種模式之后,通過機器下方的“+”“-”實體按鍵對功率進行微調,操作邏輯非常簡單 ▲
爐環切換
除了直接調節功率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切換爐環形狀來對功率進行調節(同一種模式下,切換爐環形狀,因為發熱單元面積變化,所以對應功率也會變化) ▲
爐環共有三種形狀可以切換,可以用來控制具體的受熱位置。
除了上面演示的三個操作之外,針對煲湯這類場景,大宇的這款電陶爐還提供了定時功能,操作同樣非常簡單。應該說,大宇的這款電陶爐對新手是非常友好的,機器上手毫無難度!
好不好打理?
看電陶爐好不好打理,一方面看造型是否簡潔,不要有花里胡哨的部件藏污納垢;另一方面則是看面板材質是不是方便擦拭清潔。
外觀方面,大宇的這款電陶爐可以說是極盡簡約:正面采用一塊一體成型的日本進口 NEG晶板,據說最高可以承受560℃溫差和 1.8KG猛烈沖擊,基本上就不用擔心冬天的冷鍋放在熱面板上導致的爆裂和不小心掉落的重物砸壞面板,在家用環境中可以說是“隨便造”都沒有關系。
比如在酣暢淋漓地吃完一頓火鍋之后,面板上難免會留下一些湯湯水水的污漬。此時只需拿起一張濕巾輕輕一擦即可完成清潔,相當好打理 ▲
底部四個腳墊兼具墊高通風和防滑作用;大面積的鏤空設計則是為了更好地給內部元器件通風降溫 ▲
另外扎實的手柄既可以有效防燙,還能方便搬動,也是一處貼心的細節 ▲
實際性能怎么樣?
前面的內容樓主講的都是電陶爐的優勢以及幾個常見且很實用的應用場景。那么針對這款大宇的電陶爐,它的實際性能到底如何呢?我們也來看一看。
1、加熱速度
加熱速度直接決定一款電陶爐好不好用。做菜,尤其是做早餐,那都是爭分奪秒,因此評價一款電陶爐好不好用的第一個關鍵指標就是加熱效率。
雖然沒有電磁爐那樣直接對鍋體加熱來得高效,但通過上面的升溫實測不難看到,大宇的這款電陶爐在加熱速度方面還是非常給力的。
實測在 23秒時間內,溫度由 36.6℃上升到了 99.4℃,接著在 43秒時,上升至 181.6 ℃ ▲
2、受熱均勻度
受熱均勻度關系到做菜容不容易糊鍋,也關系到做菜的實際效率。因此樓主把它放在第二個指標來進行考察。
考察均勻度這里只能用熱成像儀粗略觀察。可以看到在熱成像儀下,大宇這款電陶爐發熱區域各部分顏色基本一致,這就代表其溫度差別不大 ▲
3、實際功率校驗
市面上有很多電器的實際功率和標定功率之間偏差很大,存在“虛標”問題。針對這個現象,樓主也對大宇的這款電陶爐進行了實測。
當電陶爐功率調節至 600W時,實測功率為 544.1W,存在小幅波動,基本穩定且接近標定值;當電陶爐功率調節至 1300W時,實測功率為 1282W,依舊與標定值非常接近 ▲
因此,在功率標定方面,大宇的這款電陶爐可以說做得相當良心。
總結
很多人對電陶爐了解不多,所以在選購的時候,想吃火鍋了,就買個電磁爐;想吃燒烤了,又買一個多功能鍋。看起來似乎也都能用得相當不錯,但卻在無意中給本就不大的房子增加了收納負擔…
如標題所述,電陶爐這東西對于租房或者獨居的朋友來說,是真的非常友好。使用中加熱快,不挑鍋,還沒有電磁輻射;另外插上電源就能直接使用,可以把廚房直接“搬”到客餐廳,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無論是三五好友周末小聚,還是一個人解決元氣早餐,電陶爐都是妥妥的烹飪神器! 如今正值進補囤膘的季節,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關注一下~
堅持做有態度的評測,生產有溫度的內容。我是番茄,我們下一篇再見~
馬書林